秦州:路通了,水通了,日子美了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李双胜
天水市秦州区严格按照省上“六筛查”、市上“一测算、三核实、十彻查”的要求,扎实开展“3+3”冲刺清零行动,对症精准施策,大力实施四个“推进”,夯实脱贫基础,提高脱贫质量。
推进饮水工程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现在自来水通到院子里了,真是太方便了!”牡丹镇马家堡村的马换梅拧开水龙头,掬水喝了一口,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对记者说:“过惯了吃水困难的日子,还真舍不得用自来水洗衣服、淘拖把,一点也不敢浪费。”
海拔1900多米的辛家山村于去年4月通了自来水,结束了20年来一直吃窖水的历史。村民赵早儿说:“没想到我们这么偏远的山村也能吃上自来水,通水的那天感觉就像做梦一样。”
“2019年紧盯‘百日会战’安全饮水冲刺清零任务,在区级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资8000多万元,完成自来水入户2.15万户。”秦州区水务局副局长郑喜银说。在脱贫攻坚行动中,秦州区抢抓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机遇,既结合脱贫攻坚安全饮水有保障底线任务,又综合考虑乡村振兴战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健康饮水需求,大力实施了农村饮水工程,6年来,全区累计投入2.3亿元,解决了5.43万户24.98万人的饮水不稳定问题,自来水入户率提高到98%,自来水通村率达到100%。
推进易地搬迁让群众住上安居房
“我们以前住的房子破旧窄小,房顶漏雨,出行不便。”秦岭镇虎林村的宋想花说:“现在通过扶贫搬迁,住上了两层楼房,还种了三亩花椒,日子会越来越好。”
在秦州区,跟宋想花一样搬迁到新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930户1.4万人。区上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挪穷窝、拔穷根的突破口和主抓手,“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28.98亿元,建成安置点60个,对全区16镇236个行政村9034户4.21万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与此同时,累计投资1.25亿元,改造农村危房8553户,彻底解决了农村群众的安居问题。
在解决住房保障的基础上,秦州区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努力向更高目标迈进,把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新农村、美丽乡村及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建设相结合,初步打造了以平南镇孙集村为代表的9个特色小镇,以皂郊镇西坡梁为代表的18个田园综合体,探索出了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推进交通建设让群众走上致富路
从秦州区太京镇到牡丹镇,过去的翻山公路崎岖陡峭,沿途村民行动不便。2018年,秦州区大力实施交通扶贫,完成太牡公路网网改造工程。
“道路宽敞了,路面平整了,路程也缩短了十公里,行车安全了,出行方便了,农产品运输成本降低了!”牡丹镇村民王新民说:“不管天阴下雨,我们可以和城里人一样出行方便。”
秦州区加快补齐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积极构建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至2018年底完成秦红、太牡、汪苏、稍平、皂华、樊窑、曲李、北山公路等8条113.401公里路网改造工程;实施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251条924.63公里。
秦州交通局副局长王武文说:“目前,全区420个行政村硬化路实现全覆盖,所有通自然村道路全部实现硬化或砂化,助推脱贫的旅游路、产业路均取得突破性进展,群众出行条件大幅改善。”
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让群众过上新生活
“这段时间集中整治以后,庄里的变化很大,垃圾清理了,柴草不再乱堆乱放了,巷道干净整洁了。”杨家寺镇北具村村民马武子说起最近的变化,显得很高兴。
去年以来,秦州区先后投入7.2亿元,开展“三大革命”“六大行动”,加快推进全域无垃圾和农村“八差”问题治理。全区完成户厕改造9500座、村级公厕176座、镇级公厕10座,完成户厕改造整村推进村50个;完成镇级垃圾填埋场11处、村级垃圾干沟填埋点129处;创建省级清洁村110个、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3个,区级示范村160个;新建玉泉镇李官湾村等4处污水处理站。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提振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让贫困群众有奔头、有盼头。
“目前秦州区还有4个未脱贫村和2023未脱贫人口。下一步,全区将一手抓集中攻坚,一手抓巩固提升,破难题、强弱项、促提升,全面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秦州区副区长张恒刚说:“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坚定信心、一鼓作气,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