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干部与东乡族羊倌的帮扶故事
李忠,临夏州永靖县税务局军转干部。2017年8月4日,他在东乡县董岭乡拍摄照片时,与在地边放羊的马哈牙偶遇聊天,从此结下不解之缘。
马哈牙是一名54岁的东乡族同胞,家中一共5口人,全靠他以放牧为生。由于文化水平低,不懂养殖技术,十一年来,没有什么大的起色,家庭生活困难,被确定为建档立卡户。
羊羔存活率从20%上升到98%
因为不懂养殖技术,母羊产下小羊羔之后,尽管马哈牙一家精心养护,但小羊羔死亡率还是高达80%。听到这个情况,李忠便与好朋友永靖县农牧专家吴志仓联系,开私家车将吴志仓接到马哈牙家中,专门讲解养殖技术,解答疑难问题。

马哈牙放牧归来
因为交通不便,缺乏专业的疫苗、药品,李忠常常自己采购药品、疫苗开车送到马哈牙家中。每次马哈牙给李忠打电话说家中羊又生病了,李忠便赶紧打电话向吴志仓等农牧专家转述,请教如何治疗、用药、买药。咨询之后便买好药开车送到马哈牙家中,指导他如何治疗。
除此之外,李忠每晚坚持收看中央电视台农业与农村频道,只要是与养羊有关的知识,便顺手拍下来,微信发给马哈牙,让他进一步学习,提高养殖技术。现如今,马哈牙家中的羊羔死亡率从80%下降到了2%,存活率大大提高。
老式旧羊圈变身新“洋房”
从2017年开始,李忠多次伸出援手,将自己参加摄影比赛的1万余元奖金全部借给马哈牙搞发展。他们从兰州购置了约5公里长的水管,将水从村主管道接入羊舍,解决了羊养殖饮水难的问题。

马哈牙的旧羊圈
水是接通了,但马哈牙的老羊圈是一座老式的用土坯围成的6米见方半身高羊圈,最多容纳40只羊,不仅简陋,也不够用。李忠一直在思考如何帮马哈牙翻新扩大羊圈。
后来,赶上国家的精准扶贫好政策,在李忠的帮助指导下,马哈牙与周边4户建档立卡户联合成立农民养殖合作社。2018年10月29日,董岭乡董家岭村农民养殖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并争取到国家的10万元养殖专项资金。

在国家扶贫资金的帮扶下,马哈牙盖起了一座600多平米的新羊圈,图为新羊圈的主圈
有了这10万元资金,李忠和马哈牙一起着手翻新羊圈。2019年,一座崭新的600多平米的砖木结构的全封闭羊舍替代了原有的露天泥土羊圈。新羊舍不仅有圈养场,还有储草间、粉草间、饲料加工间以及一座80方的蓄水池。李忠又在网上订购了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与马哈牙一起将热水器安装好,从此就可以给羊喂上温水,减少病菌对羊的危害,提高羊羔存活率,使出栏羊更加健康、优质。
日子越来越好过了
马哈牙一直养殖的是山羊,俗称咕噜羊。这种羊虽然肉质紧实,但体型较小,体重轻,产值低。李忠帮着多方打听,又咨询农牧专家,建议马哈牙先引进山东杜泊羊试试。第一茬杜泊羊出栏后发现,这种羊适合平原地区圈养,不适合在高原高山地区放养,于是他们继续寻找新的优质品种。在甘南迭部县、酒泉市等地了解后,发现了一种新的藏绵羊品种,不仅适合在高山地区放羊,并且每胎只生一只羊羔,肉质紧实,体型较大,产值高。
2018年8月,马哈牙花费一个多月时间在酒泉寻找到一百余只品质极佳的母(种)羊,但因资金不够,晚上八点多给李忠打电话,询问是否能借给他2万元用于购买母羊。李忠放下电话,便就从家中赶到银行,通过ATM机将钱转给了马哈牙。
现如今,马哈牙的羊舍中养殖了300多只藏绵羊,较之前规模扩大了5倍,每年产值有十五六万元,马哈牙一家也实现了脱贫。
李忠还鼓励马哈牙在羊舍周围植树造林,改善自然条件。经过三年的努力,目前羊舍周围上万亩山坡上,已植树4万余棵,其中包括3万棵松柏,1万多棵经济林。松柏成林,杏树、核桃树、花椒树、皮特果树、梨树交相辉映,生机盎然。

李忠与马哈牙一起在山坡上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
除了养羊,李忠还从网上采购了孵蛋器,在家中将蛋孵化,将生出的小鸡仔送到马哈牙家中。现如今,共孵化出七十多只小鸡仔送到马哈牙家中,存活了60只。
这几年,李忠先后借给马哈牙一家现金6万余元,周末或下班时候,他总是开车奔波在前往马哈牙家的盘山路上,上门指导帮助近100次。2020年6月份,马哈牙家中盖起了5间大瓦房,儿子也娶上了媳妇,并购置了一辆价值5万元的客货两用车,欠李忠的钱也陆陆续续还了一多半。

李忠与马哈牙促膝长谈,商讨未来的致富计划
马哈牙对李忠雪中送炭的帮扶念念不忘,每逢节日,总要邀请李忠来家里一起过,农家小院里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