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井儿村的脱贫致富经
传说远古时期,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战火纷争,共工怒触不周山,使天柱折,顿时天塌地陷,洪水不息,恶兽横行。女娲在花石崖炼石补天,又斩巨鳌的四足做天柱,天柱山就是巨鳌的其中一足。
麦积区元龙镇“省级文明村”井儿村,便是这神话传说中天柱山山脚下的一个行政村。因临近渭水,地势低洼,不到十米就可打出井水,家家户户院子都有压井,故名“井儿村”。
井儿村西端渭水边上的兴国寺与对面的戏台,仅有一路之隔。戏台向东,便是井儿村的新村委会所在地。村委会办公楼前,是一片郁郁葱葱的花园,不远处的河边,有一条长约一公里的“渭河风情线”,集防洪、旅游和休闲于一体。渭河风情线上,有亭子悬空于河床上方,仿佛一只凌空飞翔的大鸟。村委会再往东,便是一栋栋漂亮又洋气的新农村小二楼。
谁能想到,面前这个整洁漂亮的村子,在2017年前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贫困村。
年过六旬的韩全保,担任井儿村村支书已有17年。说起井儿村从贫困村发展到如今的省级文明村,这位老支书感触良多。
一
周平定是麦积区科技局二级主任科员,自麦积区科技局成为井儿村的帮扶单位后,他便被选派到了井儿村,并成为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
为方便开展工作,他同驻村帮扶工作队员赵维东、陈龙,在全面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和措施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为井儿村的高质量发展摸索出了一条亮点鲜明的新路子。
在井儿村走访调研时,周平定发现,村民们赖以生存的果园,因长期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果树抗病能力下降。面对这种情况,周平定和工作队员、村两委班子召开“内部会议”,想方设法改变局面。
“现在随着旋耕机的普及,早没有农户养牛养猪了,除非是专业养殖场。让农户给果树施农家肥是不现实的,不过可以用有机肥来替代化肥。”驻村帮扶工作队开始给村民们做思想动员工作。
可是,不少村民半信半疑,有机肥的效果真有那么好吗?万一有机肥的效果不好,买有机肥的钱不是打水漂了吗?搞不好还会耽误一年的收成。
周平定并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一番深思熟虑后,他对村民们说:“如果可以先免费试用,你们愿意试试吗?”
有些村民被他说动愿意一试,但依然有村民持怀疑态度,认为有机肥会对果树造成损害。之后,为了彻底打消村民们的顾虑,周平定一次次上门,反复解释,最终全村村民们都同意试用有机肥。
说干就干,驻村帮扶工作队马上争取了天津果树研究所东西协作项目,为全村400多户村民无偿发放了有机肥187吨,户均10袋。用了有机肥后,村民这才发现,果树的长势更旺了,水果的品质和产量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下不用动员,村民们都自觉自愿用起了有机肥。驻村帮扶工作队的这一措施,有力推动了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进程。
周平定解释:“农田长期使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板结和肥力下降。而改用有机肥,可以有效增加土壤活性,提高肥效利用率。自从村民们使用有机肥后,土壤得到了改善,农作物的抗病能力明显变强了,在保持农作物品质和产量的前提下,一年下来,现在要比原来少打很多次农药。农药打多了,会污染环境。这样既节省了人力和农资投入,又减少了对土壤的破坏,一举多得。”
为了提高村民们的种植技术,驻村帮扶工作队先后邀请天津市林果研究所及市区果树、土肥等方面的技术专家来村里现场开展果树丰产栽培、病虫害防治、果树修剪、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培训。还向村民无偿发放了《花牛苹果丰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果树种植书籍600余册,免费配发果树修剪手锯和剪刀272套。
除邀请专家进村现场指导外,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协助下,井儿村还组建了自己的果树修剪技术服务队,从村民中筛选出韩全堂、师宏章等6名技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深受群众信赖的种植能手,为全村缺技术、缺劳力的农户和部分普通农户开展果树修剪服务,总共修剪苹果、桃等果树400余亩,深受大家的欢迎和好评。
二
在元龙,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元龙有三宝,苹果、柿子和花椒。”
柿子树高大,上树采摘危险系数大,加之柿子收购价近年持续走低,村民们除了留一些自己吃外,鲜少有人采摘柿子出售。不过,红彤彤的柿子挂在枝头,倒不失为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相对柿子树,苹果树和花椒树的经济收益高、发展前景好,成为近年来农户们脱贫致富的“摇钱树”。根据苹果树和花椒树的生长习性,农户们因地制宜,在元龙的川地上种上了苹果和桃子,在山地种植了大片花椒树。
每年的头伏,是元龙大红袍花椒成熟的季节。彼时,随意走进元龙镇的一个村子,漫山遍野随处可见红彤彤的花椒挂满枝头,红果绿叶组成一幅诱人的丰收图画。当你走近,一股麻香更是沁人心脾。
元龙一直有种植花椒的传统,早些年由于消息不灵、管理落后,一直收益不高。但近几年,元龙的椒农却凭借种植花椒脱了贫,致了富。井儿村的刘定国便是其中一个。
今年35岁的刘定国是井儿村四组的村民,也是贫困户。近年来,他在各级帮扶和自身努力下,依靠种植花椒顺利脱贫。
凡是元龙镇的村民,谁家里没几棵花椒树?刘定国之前也种花椒,农闲之余便外出打工,可即便如此,他家依然挣扎在贫困的边缘。提及原因,刘定国说,“我种的花椒品质差、产量低,每年的农业收入非常有限。”那时的刘定国从未想过,自己会靠着种植花椒脱贫。
一个偶然的机会,外出打工的刘定国听工友说,有些花椒种植户仅凭一棵盛产期花椒,一年就能挣不少钱,这让他感到非常吃惊。通过私下和工友交流,刘定国才意识到,自己虽然在种花椒,却并不会种花椒。
“原来,是我管理花椒的方式落后了,怪不得花椒产量一直不高。”刘定国心中思量。
不断上涨的花椒收购价和别人种植花椒的成功案例,让刘定国不禁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用科学的方法来种植花椒。
种花椒没有一定的种植技术和相关经验,光靠一腔热血和苦干精神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能少走弯路,早日掌握科学种植花椒的方法,刘定国积极主动联系村干部及帮扶队员,交流花椒种植中的各种问题及解决办法。
了解到刘定国及其他花椒种植户的盼望和需求后,村干部和帮扶队员先后邀请市区六名花椒专家,不定期来井儿村进行现场指导,并通过技术培训、现场示范等方式,解决了花椒生产中出现的疑难杂症。此外,还通过“两减一增”,大力推广和应用有机肥有效增强了花椒树的抗病害能力,提高了花椒的品质和产量。
有了“专家坐诊”,刘定国很快掌握了科学种植花椒的方式,加上辛勤劳作,他家的花椒产量逐年增加,花椒品质也提升了不少。于是,他扩大了花椒种植面积,家庭收入也水涨船高。
心系乡亲的刘定国,认为自己脱贫不足为喜,帮助更多乡亲脱贫才更有意义。他多次动员花椒种植面积较大的乡亲配合镇村工作,先后到陇南及周边村的花椒高标准示范基地进行技术交流和观摩,不仅学到了椒园管理方面的先进技术,同时也提高了大家的认识、开阔了眼界,增强了信心。
“陇南与天水毗邻,气候和土壤等硬件条件差不多,人家行,我们一定也行。”刘定国一直在为大家打气。
经过专家的精心指导,帮扶队在井儿村建成了三个高标准无公害花椒生产示范园,示范面积达120多亩,直接间接受益群众达300余人(次)。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不仅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还节省了不少劳动力,让进入盛果期的椒园亩均增收节支达700元以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刘定国本人更是成为大家心目中的致富模范和带头人。
花椒丰收了,可如何将其变成钱包里的钞票,也是一道摆在大家面前的难题。刘定国积极配合镇村工作,动员大家适时采摘,并在晾晒、烘干等环节以身作则,保证了商品椒的卖相和品质,为“元龙花椒”品牌增光添彩。
据了解,2019年刘定国种植的八亩花椒,收入达数万元,不仅实现了脱贫致富,更体现了他的人生价值。他的致富经验和事迹影响和带动了身边的乡亲,让大家增强了致富信心,看到了产业富民的希望。
三
与在家务农搞种植相比,外出务工挣钱多、风险小,所以外出务工仍是不少元龙镇村民增加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井儿村也不例外。尤其是对那些生过大病不能再干重活,因病返贫的村民来说,外出务工挣钱成为脱贫的第一选择。
井儿村的村民韩旭兵,前几年生了一场大病,相继做了两次大手术后,不但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债台高筑,一家人因病致贫。好在韩旭兵是建档立卡户,看病报销比例高,这大大减轻了一家人的负担。
大病痊愈后的韩旭兵,无法继续种地,也无法像以前一样去工地打工挣钱。怎么办?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的生活还得继续,成天歇在家里也不是办法,可眼下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这让年龄不算太大的韩旭兵非常着急。
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知道这件事后,给韩旭兵提供了外出务工的信息。通过一番比较,韩旭兵来到北京,找了一份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保安工作。踏实敬业,让韩旭兵很快成为了保安队长。这样他每个月可以挣四千元,一年下来能挣几万元,这对于不能干重活的韩旭兵来说,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当保安队长的时间一长,在北京站稳脚根的韩旭兵,眼界开阔了,也收集到了不少务工信息。通过比较,他觉得外出务工,比在家种地挣钱多。挣了钱的韩旭兵没有忘记村里的乡亲,他热心帮助大家在北京找工作,这大大带动了井儿村的劳务输出。有了韩旭兵的帮助,去北京打工的乡亲们,找起工作来方便了许多,有时甚至可以直接过去上班。韩旭兵对我说,“找工作少花些时间,就可以少花些钱;早一天上班,就能早一天挣到钱。”
为了提高就业率,帮助更多的村民找到满意的工作,井儿村的两委班子和驻村帮扶工作队,除给村里外出务工的村民提供信息咨询外,还积极为他们提供培训指导等相关服务。
受疫情影响,今年井儿村外出务工人员相对减少。面对这种情况,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帮扶工作队,配合镇上对务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落实各项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政策。在消除视觉贫困和完善基础设施工作方面,提供了短期的工作岗位,吸纳了不少本地剩余劳动力。
虽然2019年全村贫困户全面退出贫困,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松懈下来。井儿村村支书韩全保谈起村里未来的发展方向时,踌躇满志。他介绍说:“全村共引进栽培无刺花椒40亩,相比有刺花椒,无刺花椒采摘起来更加方便快捷,等这些无刺花椒挂果后,大家的收入会更高一些。”
随着井儿村小长城的初步建成,每年来井儿村登天柱山小长城的游人络绎不绝,尤其是夏天,随着井儿村小长城的初步建成,每年来登井儿村天柱山小长城的游人络绎不绝,尤其是夏天,慕名而来的游客更是纷至沓来。为吸引更多游人,井儿村两委班子决定,继续修建小长城,使其直达深山天池。届时,小长城长度将达6.5公里,行走其上,可以让游人更好地领略和感受大山深处的秀美风光。
从2006年的生态移民,到最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井儿村的村民大部分搬出了老庄,目前老庄只剩一百多户村民。自2019年全村所有贫困户退出贫困以来,为提升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井儿村先后实施消除视觉贫困项目72户,美化修缮住房近2000平方米,硬化村内巷道3800多米,新接自来水140多户……这一切,让老庄的村容村貌有了一次华丽的转身。
2018年12月,井儿村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村”称号,这是对井儿村多年来良好发展势头的肯定和鼓励。
采访这几天,韩全保一直很乐呵,掰着指头为我细数井儿村的脱贫致富经。
时值深秋,阳光照射下来,井儿村天高云淡,一片明净温暖。篮球场上,一群蹒跚学步的小朋友在家长的陪护下,快乐地嬉戏玩耍。几位老者在崭新的健身器材上,活动筋骨,锻炼着身体。几位刚从田里归来的村民,在村中花园旁唠着嗑……
井儿村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我想。
相关新闻
- 2020-12-02【脱贫攻坚】小山村焕发新活力——麦积区渭南镇左尧村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 2020-12-01麦积区文化馆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
- 2020-12-01冬日村庄 挂面飘香
- 2020-11-30麦积区召开四大组织联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