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均衡发展 共享教育阳光——武山县“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综述
【回眸十三五·县区教育】
推进均衡发展 共享教育阳光
——武山县“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综述
□新天水记者 王军祥 张娟
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毕业生升入县内初中的升学率为98.5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2.56%,高考上线人数和考上名校的人数逐年攀升,2020年全县二本上线人数达到2740人,创历史最好成绩-------
这一组组数据是“十三五”末,武山教育工作向全县人民交上的一份优异答卷。
“十三五”以来,武山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夯实教育基础、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为着力点,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稳步提升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办学差距,着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武山教育进入均衡、优质、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

改善办学条件 支撑教育均衡发展
初冬时节,走进武山县滩歌初级中学,充满勃勃生机的校园,让人感受不到冬日的严寒。雄伟壮观、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散布于校园各处的景观石,书写着自强不息;精心布置的橱窗版面,一块块励志语录牌引人注目;读书长廊、乐学亭等校园景点,营造出幽静、整洁、美观的校园环境。

距县城22公里的滩歌初级中学,始建于1906年,是一座百年老校,由于年久失修,教学设施落后,2012年,武山县决定新征土地斥资3000多万元进行整体迁建,2015年8月完成搬迁。目前学校占地48.86亩,校舍建筑面积17117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1171人,专任教师102人。
“新校建成后,学校教学设施设备齐全,不仅有教学楼、综合办公楼、实验楼、宿舍楼还有高标准配备的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录播教室,各教室以及2个计算机教室都安装了先进的“班班通”多媒体设备。同时,文化宫、书法室、国画室、美术室、泥塑室、音乐室、电子琴室、舞蹈室、健美操室、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等各功能室配备齐全。”滩歌初级中学校长兰军红谈起校园建设如数家珍。

在泥塑活动室,教室两侧陈列着学生们制作出的一件件形态各异、妙趣横生的手工泥塑作品。8年级4班的王博正在专注地制作一个佛像,他告诉记者,“我喜欢这样的活动课, 能让我发挥想像力,任意捏出自己喜欢的人物和东西,而且活动课能放松学习的压力。”
兰军红说,新学校的建成带来的不仅仅是学校硬件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软件的提升,学校开设的以校园石文化、红色文化、励志文化为特色的课程文化,滋养了师生文化素养,激励学生向学乐学,鞭策教师敬业奉献。同时,以乡村少年文化宫为依托组建的电子琴、竹笛、旋鼓舞、泥塑等19个社团,提高了学生艺术素养,开阔了乡村学生的眼界。
五年来,武山县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3.44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近50万平方米,实现了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义务教育学校D级危房全部消除,133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达到标准化办学条件,对所有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进行了一轮次的提升改造,“土旧平”的办学历史一去不复返,高效融合的现代化课堂全覆盖,全县办学条件得到历史性改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校建筑成为了城乡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武山县鸳鸯镇中心小学就是渭水河边一道最亮丽的风景。走进学校,恰逢下课铃响,孩子们潮水般涌出教学楼,欢声笑语顷刻把校园填满。美丽壮观的教学楼、诗情画意的文化长廊、整洁宽阔的操扬上孩子们可爱的脸笑,构成了一幅冬日里最美的画卷。
鸳鸯镇中心小学是一所有近90年历史老校,2015年起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全面改造项目”后,政府划拔用地 24 余亩建设新校区。2018年8月,新校区建成,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彻底的改善,学校基础设施齐全,教学基本实现现代化。

“新校区建成了,条件改善了,我们教师教学劲头更足了。”校长郭小娟说,近年来学校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红军长征经过鸳鸯镇为基点,多次举行“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红色爱国主题教育活动以及“唤醒红色记忆,传承民俗文化”的剪纸活动,着力打造以红军长征精神为特色的红色校园文化。同时,学校以“创建有灵魂的学校,塑造有理想的教师,培养有担当的学生”为办学理念,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现在教学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教学成绩稳步提升。
“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十三五”期间武山县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通过教师全员赛课、同课异构、集体备课等措施,促进信息技术应用、实验实践和功能室作用的发挥,努力建设高效课堂。特别是在全县乡村小规模学校,开展了小班教学模式创新行动,通过联盟办学、送教下乡、走教支教等各类活动,实现了城乡学校同步发展。全县中小学均成立了足球、武术、舞蹈、合唱、器乐、书画等各类兴趣小组和社团。每一所学校体艺活动各具特色,乡村少年宫、大课间活动精彩纷呈。实现了适龄儿童少年从“普九”有学上,到均衡发展的历史性蜕变。

强化教育扶贫 助推教育均衡发展
下午放学了,滩歌初级中学7年级8班的杨丽杰没有回家,而是在学校餐厅吃了晚饭,随后回到了学校的宿舍楼。这是一栋五层宿舍楼,内设宿舍86间,水电暖齐全,她和同班另外7名女同学住在这栋楼5楼的一间10多平米的房间,房间里温暖如春,四张高低床整齐排放,干净整洁。她说,她来自贫困家庭,家离学校相隔一座大山,父亲外出打工了,所以她选择住校周末回家。“学校生活丰富多彩、住的好吃的好,还给我免除了学杂费,提供了免费的营养早餐,而且每年都有1250元的补助,现在我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

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十三五”期间,武山县紧紧围绕“扶贫攻坚、教育先行”的总体思路,把贫困村、贫困户的教育发展摆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扎实推进教育扶贫各项工作,有力促进了全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一是着力补齐贫困村教育短板。坚持所有教育项目向贫困村倾斜的政策,通过社会爱心企业捐款等方式留住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实施贫困村幼儿园维修改造工程,实现了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有效补齐了贫困村教育短板。二是精准落实学生资助项目。坚持所有补助资金向贫困户倾斜的政策,精准落实各类国家资助资政策,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政策全覆盖。同时,不断拓宽社会捐资助学渠道,甘肃武山县圆梦助学基金会、关心下一代爱心协会等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捐资助学活动,累计捐资、捐物折合资金160余万元,覆盖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家庭贫困学生的资助体系初步建立。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抓实教育均衡发展
2020年,是武山教育的丰收年,高考考上名校的人数和进入本科院校的人数又创新高。其中,武山县一中高考成绩骄人,不少学子被清华、北大、复旦、浙大等名校录取。王辉是2020级毕业班高三二班班主任,说起今年的高考成果,他掩饰不住地自豪,“全班51人,全部都上了一本,其中一名学生考入清华。”他说,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得益于近年来学校坚持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得益于学校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从2017年开始,学校就与成都七中网校联合共享网校资源,进行网络直播教学,为创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提供了借鉴,特别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起了很大的作用。
武山县一中校长康随成说,近年来,学校坚持“德育为主、健康第一、张扬个性、全面促进内涵发展”的理念,狠抓学风、教风、校风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师资水平。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近年来引进了一批优秀教师,同时为了让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学校长期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选后派部分班子成员、年级主任和备课组长到河北衡水中学等学校考察学习,同时与成都七中等学校进行长效性联考,横向对比发现问题,寻找差距,弥补不足,有力促进学校整体发展。

五年来,武山县积极推行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着力加强校本教研和“高效课堂”建设,高中学校逐步走上内涵式发展之路,全县高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同时,积极扩充各类教育资源,形成了多种办学形式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基本格局。义务教育实现县域内基本均衡,控辍保学工作实现了“无一人辍学”的目标;顺利通过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级初验和省级评估。
回顾过去,不凡业绩令人鼓舞;展望未来,下一个五年发展路径已经明晰,武山县教育工作将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县,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放眼未来,一幅让群众有更多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科学、均衡、优质的武山教育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
相关新闻
- 2020-12-21武山县人民政府荣获2019年度市政府金融奖
- 2020-12-21【官宣|视频】武山一分钟
- 2020-12-18武山县: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秒批”让群众办事“足不出户”
- 2020-12-18武山:牵线搭桥建平台 人企对接稳就业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