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采访秦州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
1月8日,新华社记者深入秦州区,就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进行实地采访。市委宣传部、区委宣传部等有关人员一同采访。
采访组一行来到秦岭镇斜坡村,通过现场观看、询问了解等形式,就省级非遗项目秦州鞭杆舞进行了详细采访,同时,就全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成效、非遗传承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结合等情况进行了了解。
秦州鞭杆舞又称鞭子舞,是古秦州区域内最为原始、最为古老的民间歌舞之一。《史记.李斯传.逐客书》载:“而歌呼呜,口快耳者,其秦之声也”。斜坡村一带,是秦人早期生活过的地方之一,秦人能歌善舞,鞭杆舞是秦人在长期生产劳动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一种民间舞蹈。起先他们把在牧野、田间劳动时为消除疲劳而进行的粗犷舞动,或自己娱乐时文化活动中的舞动,同时又把放牧时的随意动作与武术动作结合起来,加以整理提高,逐渐形成了一种较固定的舞姿模式。后来把这种舞姿动作,带上道具鞭杆成为了一种豪放粗犷格调的民间舞蹈——鞭杆舞,并参与到民间社火演艺活动之中。
鞭杆,又称短棍,原先是武术器械中的一种。做为鞭杆舞道具之一的鞭杆,它是由一根普通的竹竿或木棍加工而成,长3尺,两头钻孔,两孔里镶携两枚铜钱,在鞭杆的两头再扎上彩绸,两头拴饰四颗小铜铃。舞动起来时,铿锵有声,铃声随歌舞流动,彩绸飞扬,铜铃叮当,铜钱喳喳。随着舞姿起浮,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喜悦,时而悲壮。鞭随人动,极具观赏审美情趣,受群众喜爱。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