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财经频道 >> 省内经济

数通内容丰富的寺院碑刻 几位明朝太监的佛教情怀 ——由《重修凉州广善寺碑铭》内容兼及太监修缮保护寺庙轶事

21-04-02 09:45 来源: 凉州文史探绎 编辑:田洋

  数通内容丰富的寺院碑刻

  位明朝太监的佛教情怀 

  由《重修凉州广善寺碑铭》内容兼及太监修缮保护寺庙轶事

  佛教自两汉之际从西域经陆路传入中国后,武威因地处丝绸之路东端,佛教影响历久广泛,因此,事佛敬佛之举绵绵瓜瓞。公元3世纪之后,开凿石窟成为事佛敬佛的一种新型方式开始在中国兴起。

图片

  天梯山石窟,又名大佛寺、广善寺,创建于北凉时期(412-439),它不仅是我国内地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也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源头。石窟开凿之后,多次遭到地震等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各朝各代保存不一。广善寺石佛造像,据《陇右金石录》《五凉全志》载:大佛寺在武威城南一百里,有石佛像,高九丈,贯楼九层。

图片

  立于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的《重修凉州广善寺碑铭》,简述了镇守甘肃太监刘永诚牵头出资,联合地方官员主持重修广善寺(天梯山石窟)的事迹以及佛教对当地的影响,对今天研究天梯山石窟的兴衰变迁具有重要的价值。

图片

  殊不知,这通碑刻还有一段传奇的经历。

  20世纪50年代,中国石窟发展史上被称为“凉州模式”的“石窟之祖”天梯山石窟部分文物因兴修武威黄羊河水库被搬迁至兰州,《重修凉州广善寺碑铭》也在其中,但它未出现在搬迁文物登记册上。文物与石窟(寺院)母体分离,使其命运风雨飘摇,魂断两处。1992年11月,国家文物局做出了天梯山石窟文物“只能在原址、原位进行修复”的决断。在文物的清理移交过程中,武威文物专家党寿山、黎大祥认真细致,尽职尽责,充分发挥了地方专家亲乡爱乡的重要作用。当他俩在省博物馆的一大堆杂物下面发现了一块“因长期被平放在露天地上,终年遭到风吹雨淋、垃圾侵蚀,碑刻文字已模糊不清且品相很差”的碑刻(《重修凉州广善寺碑铭》)时,如获至宝,兴奋异常,当即提出归还要求。2006年初,这通离开母体天梯山石窟(广善寺)曾在甘肃省博物馆沉睡了50多年的珍贵碑刻,连同其他保存于省博物馆的天梯山石窟文物终于回到了它的故乡--武威,现保存于武威天梯山石窟管理处。(资料来源于省博物馆原副馆长张立胜《天梯山石窟修复中的一桩公案始末及随想》一文)。

图片

  碑文用汉藏两种文字书写,正面为汉文,背面为藏文。汉文内容引自梁新民先生《武威史地综述》。明朝正统年间,天梯山石窟尚存26窟。正统十年(1445),镇守甘肃太监刘永诚牵头并出资,联合凉州军政官员,“公于城池兵甲米粟之务既毕,乃考图寻胜,相其旧址”“出己金,鸠材聚工,凿山架楹,筑宫于其间。”他在原遗址之上,重修佛寺,并建佛塔一座。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于正统十三年中秋节落成,“壮观宏大”,奏请朝廷赐名为“广善寺”。

图片

  在中国,一提起太监,没有几个说好的,尤其是明代。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皇权极度化的时代,宦官作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干政亦到登峰造极地步。从明成祖永乐朝始,宦官渐受重用。永乐十八年(1420)设东厂,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另设西厂,之后又设12监4司8局,总称24衙门,皆以宦官执掌,渗透到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加强特务统治以强化皇权地位。

  明朝太监除在内廷任职外,还能出任各种外差,基本上控制着全国的军政要务。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以王安为甘肃镇守太监、郑和守备南京为标志,各省皆设镇守太监,以太监总镇一方始于此。正统年间,各省各镇皆有镇守太监。

图片

  镇守太监一般由皇帝亲信担任,其掌本限于军事(监军),之后推及地方行政、司法等领域,权力益重。同时又是朝廷耳目,随时通报各地情况,还负责办理向朝廷采办贡品的差事。明代宦官之祸迭起,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等,都是权倾朝野、势力显赫的权宦,飞扬跋扈,势焰熏天,排斥异己,屡兴大狱,加剧了明朝政治的腐败和政权的瓦解。当然,宦官中也不乏正直才具之士。

图片

  《重修凉州广善寺碑铭》记载的这个牵头并出资修建广善寺(天梯山石窟)镇守甘肃太监刘永诚是太监中的另类,亦被后世誉为明代十大优秀太监之一。另有刘永诚太监署属官阮和、福保及地方军政官员任礼、马昂、刘法贵、汪寿、萧敬参与出资修建,一时盛况空前。

  刘永诚(1391-1472),别名刘马儿太监,京师大名(今河北大名县)人。为人忠谨,善骑射。曾掌御马监,多次扈从明成祖北征。宣德、正统年间,率师征兀良哈(漠北蒙古三大部之一,居于东北兴安岭以东,洮儿河、绰儿河一带)。正统年间(1436-1449),他以太监身份奉命监镇甘凉,多次出兵鏖战于沙漠间,屡立战功。期间,他对兰州白塔寺、凉州广善寺修缮做出了重大贡献。明代宗景泰末年,他提督团营,率兵助英宗复位。后典京营兵马,节制十二营。晚年辞职归乡,杜门不出,寿终有令名。

图片

  此碑透出的信息量较大,主要有:

  1.天梯山石窟当时(明朝)的基本状况以及“常住田地四至”范围,这是今天修复石窟和划定保护区范围的重要依据。

  2.“前镇守官”及太监刘永诚出资倡修情况,对全面考察明朝的太监制度及其镇守太监的不同作为提供了重要依据。

图片

  3.“番僧伊尔畸(通慧国师)”及“弟子锁南黑叭”与藏传佛教传播——师徒二人兼理广善寺和白塔寺寺务(亦见《重修凉州百塔志》),对全面认识藏传佛教传播及其传入凉州的情况具有较高的价值。

  4.朝廷钦赐寺名并任命国师——朝廷任命寺院住持制,说明广善寺与朝廷关系颇深,享有很高的规格和待遇,并赋予一定的特权。

图片
图片

  5.将佛教作为“翊皇明之教(儒教)”的辅助力量而予以大力提倡,这是明朝统治者利用宗教进行思想、文化、精神统治的重要手段。

  6.众多的地方军政官员积极参加修建佛寺活动,既是镇守太监的威势所在,也是对朝廷大力提倡佛教的一种认同和迎合。

图片

  7.官员亲自撰写碑铭,既强化了重修广善寺的官方色彩,也可视为地方官员在为统治者阐释统治思想,代统治者进行说教。

  8.用汉藏两种文字书写刻碑,说明当时藏传佛教已经兴起。虽然如此,正面为汉文,背面为藏文,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既体现了汉语的正统地位,又不失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重视。

  以上这些信息对研究天梯山石窟(广善寺)的历史和藏传佛教的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图片

  武威历史上,在建寺护庙、文物修缮当中,有一大批军政官员(包括宦官)和地方名士积极参与功不可没,还有一批僧道信士加入其中,他们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根据武威现存碑刻,现将明朝太监在寺庙修缮保护中的作为简述如下:

图片

  明宣宗宣德年间(1426-1435),西僧锁南坚赞募化重修了白塔寺,肃王府内臣(即太监)黄潮宗,“喜舍赀财”建塔一座(见《重修凉州百塔志》《建塔记》碑)。

图片

  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镇守甘肃太监王贵、少监李贵“同心协诚”,支持镇守武威的兵部侍郎徐晞重建凉州卫文庙暨儒学(见《凉州卫修文庙暨儒学记》碑)。此间,太监李贵和西僧锁南坚赞还重修了福寿寺(百灵寺)(见《重修福寿寺碑记》)。

图片

  明宪宗成化年间(1465-1487),由镇守凉州太监张睿牵头,在总镇甘肃太监覃礼的慨然相助下,联合地方军政首领,购买空闲土地,“募缘备赀,重新修盖”海藏寺,历时四年多完工,张睿自己承担了大部分修缮费用:“其鸠匠、构材、置地之费,一出公之己赀,而刘公则补其不及也,他无取焉。”当年重新修葺的海藏寺基本上就是今天的规模。为防止后人作践侵占,他还奏报朝廷颁发护持圣旨,并勒碑永存(见《成化御敕修海藏寺碑记》《重修海藏寺碑记》)。

图片

  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分守凉州等处御马监太监颜大经等捐资修缮善应寺(莲花寺)(见《重修善应寺碑记》)。

图片

  今天的武威,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旅游标志之都,这些引以为傲的称誉,是武威历代军政官员、绅衿士庶、僧道信士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共同建设、共同保护的结果。武威众多的名胜古迹及塔楼观阁、经卷典籍、金石碑刻、名居府邸,这是武威的文化根脉,也是武威的精神家园。惟愿根脉永存,家园长青!

图片

  

  重修凉州广善寺碑铭

  佛之法,本自西域流入中土。中土之人,无男女老少,咸崇信之,迄今千有余年矣。圣朝之有天下,所在有司,皆设殿宇,以置佛像,择其徒术精行修者官之,俾领其众,内而有僧录司,外而有僧纲等司,莫不崇且重也。盖其法以慈悲为本,而圣人之治天下,咸欲民之趋于善也;民之奉佛,苟有慈爱之心,则风俗岂有不善者耶?

  凉州古武威郡,去西域为近,而事佛者尤广。郡东南百三十里,地名黄羊川,有古刹遗址,中有石佛像,高九丈,为菩萨者四,金刚者二,诸佛之龛,二十有六。前镇守官当欲崇修其寺,志未就也。正统九年,上命御马监太监大名刘公永诚,镇守甘肃。公于城池兵甲米粟之务既毕,乃考图寻胜,相其旧址,则曰:“前人有欲为之志,而未就,我则承之”。于是出己金,鸠材聚工,凿山架楹,筑宫于其间,凡八层,高十有六丈,有钟鼓二楼、两庑三门,与夫诸僧禅诵之室、休宿之庐,瓦壁黝□漆举以法。又于寺东高阜处,建塔一座,高二丈三尺,壮观宏大。经始于乙丑年三月□□,而落成戊辰八月望日。郡人争先□之,其□奉佛者,时送日献,罔有灵日。先时有番僧伊尔畸者,居于此,能以其法劝人,赐号通慧国师,赐寺名曰“广善”。伊尔畸弟子锁南黑叭,复嗣国师之号,阐其法焉。□□□□□边境之冲,去中州数千里,自昔以来,人皆习弓矢战斗,为御侮计,诗书之数,罕有习者。迨我朝建治立学,而人有士行,况朝夕事佛,渐磨慈爱,其于事亲敬长,无不尽力以赴之;习静之暇,又能崇修其宇,则佛之法,其有□□□□人而翊皇明之教也夫。皇明之教,孝弟而已矣。人能孝弟,则亲其上,死其长矣,吾见却匈奴有如反掌也。御侮□乎?承公之命,不敢辞,拜手而为。

  铭曰:于戏!我佛,慈悲为心。流入中土,岁月惟深。中土之人,不分男女。□□□□,□□□数。况乎武威,国之西陲。奉信佛法,罔不归依。郡之东南,百三十里。崇修佛宇,严殿森邃。石□□高,俨□□标。菩萨金刚,参列云霄。凉人虔恭,焚香稽首。舍资捐金,朝奔夕走。圣明之教,曰善曰良。佛翊皇度,益振慈祥。岂惟化我,亦以卫我。千载西凉,居民安妥。

  内有常住田地四至:东至小坡,西至大山,南至乱冢堆,北至峡口,各有□□。

  大明正统十三年岁次戊辰九月吉日

  甘肃太监刘永诚,奉御阮和、福保,□□将军宁远伯任礼,□□□副都御史马昂,副都指挥同知刘法贵,协副都指挥使汪寿,署都指挥佥事萧敬。

  湖广道监察御史牟伦撰  潜江杨广书丹篆额并镌

  作者简介 王其英 凉州文化学者。1982年1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长期从事教育和党政工作,曾任凉州区政府办主任等职务,兼任《武威市志》总编。编著出版《武威金石录》《西部明珠凉州》《可爱的凉州》《凉州历史文化散论》《历代咏凉诗选析》《武威特色文化述要》《武威少数民族述要》(合著)等多部著作;参编、修订、通稿地方志和地方文献资料20多部,在报刊发表文章数十篇。荣获甘肃省地方史志先进工作者、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中川机场T3航站楼钢结构架设开工 中川机场T3航站楼钢结构架设开工
  • 甘肃省文旅厅倾情推出十五条春季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甘肃省文旅厅倾情推出十五条春季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 开门见绿 移步见景 今年兰州市将再添20处小游园 开门见绿 移步见景 今年兰州市将再添20处小游园
  • 【探寻初心】临夏第一个地下党组织——中共导河特别支部 在河州大地点燃革命星火 【探寻初心】临夏第一个地下党组织——中共导河特别支部 在河州大地点燃革命星火
  • “加减乘除”组合拳破解审批“烦杂难” “加减乘除”组合拳破解审批“烦杂难”
  • 甘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短片“大小屏联动”全媒体首播全面启动 甘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短片“大小屏联动”全媒体首播全面启动
  • 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央第十五督导组来甘督导 陈豪讲话 尹弘主持汇报会并讲话 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央第十五督导组来甘督导 陈豪讲话 尹弘主持汇报会并讲话
  • 甘肃省文旅厅倾情推出十五条春季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甘肃省文旅厅倾情推出十五条春季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团兰州市委联合市检察院帮教涉罪未成年
2   兰州:社区号召小学生做反邪教宣传小卫
3   兰州:步履不停将全国文明城市名片擦得
4   兰州铁路局客货运输实现首季开门红
5   甘肃:省市纪检监察机关巡视巡察机构举
6   兰州市党委办公系统工作会议召开
7   兰州市各区县人大常委会谋划推动今年重
8   兰州市政务大厅在全省率先为招商项目提
9   兰州“十三五”能源双控目标获表扬
10   兰州市公安局荣获“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
11   中川机场T3航站楼钢结构架设开工
12   今年兰州市将通过红线遥感项目提升生态
13   受雨雪天气影响 甘肃省部分路段实行交
14   春寒料峭 恍若初冬
15   集中整治市容乱象 兰州市七里河区城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