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论坛聚焦疫情中产业发展
本报记者 倪 浩
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19日进入第二天的日程,当天设置的十余场分论坛集中讨论新冠疫情中的行业变革与未来发展。其中与疫情关系最为紧密的医疗、物流和人工智能产业得到参会嘉宾的集中讨论。
互联网医疗得到蓬勃发展
疫情的发生,让医疗与互联网技术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在19日的“未来医疗新生态”分论坛上表示,新冠疫情冲击线下医疗时,互联网+医疗的线上模式为疫情期间民众的就医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持。截至目前,全国互联网医院已有1000家左右。
“新冠疫情对互联网+医疗进行了一次大检阅,并使得互联网+医疗的价值得到极大体现。”好大夫创始人兼CEO王航发言时表示,“很多患者第一次进行了线上问诊,使得互联网+医疗在疫情期间得到迅速普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长孙琨表示,未来医疗生态一定会发生重大变革,医生越来越忙,病症越来越多。互联网医疗一定要从医疗转向健康,要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早筛,未来互联网医院或者互联网+医疗要变成互联网+健康。
中国有300万医生,如何让他们融入到互联网+医疗的大潮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在论坛上表示,必须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保证医疗的品质和安全。另外要对医生进行培训,适应互联网时代。
分论坛结束后,孙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全中国的医疗行业的生态都会朝向互联网推进,但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即便相当可观,也很难说中国的医疗+互联网在全球领先。“发达国家进展非常快,我们必须积极推进互联网技术与医疗服务的结合。”
疫情改变了中欧物流运输格局
新冠疫情导致的供应链矛盾造成全球海上运力紧张,集装箱一度“一箱难求”。因此,中欧班列的重要性已经被更多的国家和企业所认识,中欧之间贸易流通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跨欧亚运输国际协调理事会秘书长根纳季·贝诺夫在“应对疫情冲击加速贸易流通”分论坛上表示,2020年疫情对全球集装箱贸易与流通造成极大冲击。但是令人意外的是,今年第一季度亚欧之间的铁路贸易持续增长,增速达到70%,高于2017年的发展增速。他表示,“五年前,从中国到欧洲的货物只有6000个集装箱左右,2020年一下子攀升到了60万个集装箱的规模。我们希望这个数字未来能够增长到100万。”
作为世界最大货柜航运公司,马士基集团2020年5月介入中欧班列业务,启动了首个铁路货运服务,线路从西安连接土耳其伊兹密特。马士基(中国)总裁彦辞表示,中国是欧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欧班列发挥作用明显,口罩等卫生防疫用品货运量上升,在抗疫工作中,中欧班列出列量至关重要。他表示,中国在国内建设了非常高效的交通运输设施,同时把物流成本和费用都降下来了,中欧班列一定会不断发展壮大。
后疫情时代人工智能加速落地
新冠疫情让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普及的速度远超出预期,人工智能正在各个应用场景加速落地。
在“后疫情时代的人工智能”论坛上,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杜兰表示,疫情导致人与人之间无法直接接触和交流,人力所不能及的时候,人工智能开始大显身手。“外防输入一直是中国疫情防控的重点,机场、海关的工作人员,乃至是社区工作者,都拿着人工智能翻译机和国外入境人员进行沟通,了解情况,把疫情风险降到最低。”
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表示,疫情暴发后,许多用户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无意识地应用到了非常多的人工智能。不管是在网上进行信息搜索,还是地图导航,其背后都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人工智能已越来越多渗透到各个行业。
图灵奖得主惠特菲尔德·迪菲表示,人工智能在世界上的研发已经超过了65年,而若再进行65年同样的研发,届时人类社会凭借人工智能所取得的科技进步将更加迅速。
杜兰在论坛期间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和5G的结合,将成为未来十年社会高速发展的发动机。特别是5G和人工智能之间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杜兰认为,“整个5G时代会进入万物连接阶段,这种连接会自下而上地产生各种各样海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可以反哺人工智能进行学习,不断使人工智能靠数据得到更快更优的发展。”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