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所口蹄疫防控技术产品研制取得突出成果
中国甘肃网7月18日讯 口蹄疫是猪、牛、羊等主要畜种的烈性传染病,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阻碍活畜和畜产品国际贸易,被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为必报疫病,我国将其列在一类动物传染病之首,是《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中的重点对象。规划提出采取疫苗免疫逐步推进口蹄疫无疫区建设,达到国际认可的免疫无疫状态。

目前,我国流行O型和A型口蹄疫,给畜牧业及连带产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疫苗免疫是预防和控制该病的主要手段,施以区分自然感染与疫苗免疫动物,剔除感染者,实现免疫无疫。口蹄疫感染与免疫动物区分的金标准是有无病毒非结构蛋白(3AB或3ABC)抗体,该抗体的指标是国际上评判免疫无疫状态的主要依据。广泛使用的常规灭活疫苗,在口蹄疫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该疫苗生产的纯化工艺,无论怎样改进,都难以完全清除与灭活病毒粒子大小相同的3ABC蛋白复合物,多次免疫动物后,仍可检测到3AB或3ABC抗体,干扰免疫与感染动物鉴别诊断,妨碍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源净化,给无疫区建设带来了极大的障碍。

在OIE/中国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所口蹄疫研究室主任刘在新的带领下,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在国内建立了口蹄疫病毒反向遗传学技术操作平台,缺失和改造病毒的非结构蛋白优势表位基因,创制了口蹄疫表位缺失标记疫苗、猪口蹄疫O型病毒3A3B表位缺失灭活疫苗(O/rV-1株)和口蹄疫O型、A型二价3B蛋白表位缺失灭活疫苗(O/rV-1株+ A/rV-2株),2017年和2019年分获一类和二类新兽药注册证书。

该疫苗已由2家上市企业生产,一年半创值近8亿元,田间应用效果显著。与该标记疫苗配套的检测技术“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C阻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已通过新兽药注册检验,即将广泛应用。标记疫苗和配套检测技术联合使用,可实现感染与免疫动物的精准区分,解决口蹄疫防控中长期困扰的鉴别不清问题。该项研究整体技术形成了闭环的体系,引领口蹄疫防控和净化的技术发展方向,为其他疫病防控技术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精彩推荐
-
“亮”起来 “活”起来 “燃”起来——让陇原璀璨革命文物生动辉映建党百年征程与初心
-
甘肃省出台《关于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和监督的实施意见》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处置国有和集体扶贫项目资产
-
甘肃省出台意见提出 到2021年底全面推行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
-
武威民勤:瀚海明珠在高质量发展路上“光彩照人”
-
崇信县税务局:珍惜纳税人每份努力 “春雨润苗”护航民生经济
-
第二届黄河之滨艺术节 杂技魔术专场晚会精彩上演
-
甘肃文旅携手长龙航空搭建空中快线 “飞天”“如意”首航 唱响“交响丝路”引客来
-
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推动国有企业做大做强——甘肃国资国企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宣讲报告会侧记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