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PPP新入库“两新一重”项目346个、投资额8012亿元 引导民间资本 扩大有效投资(经济聚焦)
核心阅读
今年前三季度,PPP新入库项目442个、投资额9165亿元。其中,新入库“两新一重”项目346个、投资额8012亿元。
作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PPP模式通过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在助力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强调,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如何支持有效投资,激发市场活力至关重要。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通过政府资金的引导和带动,能更好支持民间资本参与补短板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PPP项目投资情况如何?未来如何继续发掘其拉动社会投资的潜力?
关键指标“有降有升”,市场发展更稳健
PPP综合信息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2014年以来累计签约落地项目7528个、投资额124409亿元,签约落地率(签约项目投资额占在库项目总投资额的比例)78.2%。累计开工建设项目4628个、投资额71933亿元,开工率(开工建设项目投资额占在库项目总投资额的比例)45.2%。
今年前三季度,PPP新入库项目442个、投资额9165亿元,投资额同比下降32.38%。与此同时,签约落地项目437个、投资额9929亿元,同比增加310亿元、增长3.2%。
关键指标有升有降,原因何在?
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主任焦小平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PPP市场已逐渐进入规范平稳发展阶段。
他分析,“降”主要因为项目管理更加规范,以及政府投融资渠道多元化。PPP中心对项目入库信息合规性、完整性核查更严格,各地更加注重项目质量管理,申报入库更加谨慎,“严把入库关,拦住了不达标项目。”焦小平说。此外,目前部分地区PPP项目财政支出责任占比已接近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0%红线,申报项目数减少。再有,随着政府投融资渠道多元化,比如专项债的发行,形成公共服务领域项目分流。
“升”则主要有3方面原因。
一是PPP市场更加成熟。7年多的实践,促使各参与方对PPP政策要求的理解运用更加熟练,项目前期准备和市场测试越来越充分,采购和实施流程日益顺畅,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各地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推动项目落地效率持续提升。
二是PPP发展预期渐趋稳定。“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要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这为市场稳预期增强了信心。
三是越来越多在库项目完成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并进入运营期。“这符合项目开发规律,也说明PPP市场发展趋于稳定、理性。”焦小平表示,短期内新入库的数量有所下降是正常现象,总体来讲,PPP市场越来越成熟稳健并富有韧性。
“十四五”开局之年,落实重点任务干劲足
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柳疃现代农业产业园,利用PPP项目打造潍河引水、群井汇流和海绵村庄工程,已建成的4万亩高标准农田每年节约种植成本1800多万元,目前小麦、玉米等作物亩均产量较此前实现翻番。与此同时,项目调动了农民参与土地市场化流转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土地租金收入,还提供了1.45万人次的就业岗位。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作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PPP模式通过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在助力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支持有效投资,助力“两新一重”。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交通运输、水利建设等重大工程建设。今年前三季度,“两新一重”新入库项目346个、投资额8012亿元,占全部新入库项目投资额的87.4%。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改善和环境保护治理。前三季度新入库污染防治与绿色低碳项目236个、投资额2255亿元,占全部新入库项目的24.6%。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三产融合发展。2021年,有7个脱贫县首次采用PPP模式支持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入库项目8个、投资额53亿元。前三季度,脱贫县乡村振兴新入库项目104个、投资额806亿元。
——切实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前三季度,教育、卫生健康、文化和旅游、体育等领域新入库项目69个、投资额596亿元。
完善制度设计,加强风险管控
“政策要不断适应新发展新要求的需要。”焦小平介绍,2021年以来,财政部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4号》,修订《PPP信息公开管理办法》并持续完善PPP综合信息平台功能,进一步规范PPP项目会计处理,提升PPP项目监管、服务和信息披露能力,强化履约责任并保障政府支付能力。
地方在制度和实践创新方面积极突破,强化引领示范。比如,江苏省出台政府督查激励政策,赋予PPP改革成效明显的市县PPP项目优先入库审核权,对列为省级试点和示范项目的给予相关奖补资金。
未来,如何让PPP更好发挥撬动民间投资的杠杆作用?
——继续完善制度规范,优环境、拆藩篱。
北京市中伦(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周兰萍认为,应尽快从法律层面明确PPP的内涵外延、职责分工、规范要求等,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吴卫星指出,应进一步优化PPP发展的营商环境。“当前仍然存在政出多门、衔接不畅等问题,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待加强。此外,当前PPP投融资渠道仍主要依靠传统信贷,二级交易市场也不发达,融资机制尚未完全适应市场需求。”
——切实加强风险防范,拉红线、严底线。
严格项目管理,实现规范发展。一方面,按现行政策确定30项入库标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线上智能审核机制,做好入库审核信息核查,严把“入口关”;另一方面,要加强动态管理,防范隐性债务风险。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底,全国2758个有PPP项目入库的行政区中,2716个行政区PPP项目合同期内各年度财政承受能力指标值在10%红线以下,整体风险可控。
“应建立PPP项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数据的年度更新长效机制,避免预测数据与经济发展周期出现较大背离。”焦小平认为,还可以继续升级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推动与债务监测系统的联动,提高项目各参与方系统性风险防控能力。
相关新闻
- 2021-12-10网络诈骗花样翻新 防范“共享屏幕”骗局还需双管齐下
- 2021-12-10新“梦想电池”300次充放电保持稳定 钠硫电池有望取代广泛使用的锂电池
- 2021-12-10新能源汽车将迎来爆发增长
- 2021-12-10元宇宙地产炒出天价,令人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