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引领酒泉市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酒泉市委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进一步提高站位、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人才工作举措,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释放人才创新活力。人才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酒泉市建设全省及国家生态屏障、能源基地、文化高地、战略通道和开放枢纽等方面,提供了智力支持,引领酒泉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据酒泉市委组织部门统计,酒泉市现有各类人才13.6万余人,共有1个院士工作站、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甘肃省新型研发机构、2个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现有国家“万人计划”人才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9人、甘肃优秀专家15人。2020年选拔第二届市级领军人才137人,选调生352人。
凝聚人才事业发展合力
多年来,酒泉市持续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有为才能有位、有位必须有为的选人用人导向,选优配强“一把手”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酒泉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理念,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突出发展需求导向,充分发挥驻酒企事业单位、国家重大项目的引才聚才优势,通过柔性引才等多种方式,下大气力引进培育‘高精尖缺’人才,为酒泉长远发展打好人才基础。”市委书记王立奇在谈到人才队伍建设时这样强调。
为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酒泉市认真履行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不断健全完善科学决策、协调推进和督促落实机制,统筹解决人才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常态化推进重点任务落实,有效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酒泉市制定出台了《酒泉市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细化分解62项改革任务,研究出台了《酒泉市激发人才创造活力若干激励政策》等12个制度办法,强力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有效破题。制定下发了《酒泉市关于新时代人才引进培养的实施意见》《酒泉市柔性引进人才工作办法》等5个长效性意见办法。
在不断优化人才管理体制上,酒泉市着眼转变政府管理职能,从强化人才宏观管理、政策法规制定、公共服务、监督保障等职能切入,积极推进人才工作从行政化管理逐步向市场化、社会化管理转变。优化政策支持,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鼓励和引导企业提高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奥凯种机等7户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指导建成各类社会培训机构50多家,年均培训人才1万多人次。优化宏观指导,指导建成30多家“双创”基地,聚集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创业发展。优化公共服务,建成拥有1200家企业信息的招聘信息库和库存2万多人的人才求职信息库,坚持每月举办1次人才招聘会,从人事代理、档案管理、转正定级、社保缴纳、职称评聘和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推进了人才工作“放管服”改革。
推进本土人才培养开发
近年来,酒泉市紧盯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导向,坚持以用为本,突出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工业项目提质增效、文化旅游繁荣发展、精准脱贫巩固提升等中心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市工程,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为构建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酒泉市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才培养引进工作的实施意见》,重点围绕高质量发展打造拔尖领军人才队伍,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人才队伍,围绕融入“一带一路”打造开放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打造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围绕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围绕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队伍,突出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支撑作用。深入拓展“人才+课题”“人才+项目”“人才+资金”“人才+产业”等新型培育模式,借助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的专业力量,依托风电装备制造龙头企业、酒泉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文化产业示范区等优势资源,按照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要求,实行个性化专业人才培育,实现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酒泉市深入实施“个十百千万”人才强市工程,以建设酒泉市人才综合实训中心为龙头,扶持175万元配套建成47个市级人才实训基地,年培训各类人才7万多人次。每年扶持10个以上市级重点人才项目,近5年累计申报实施省级人才项目29个,实施市级重点人才项目53个,投入经费595万元。选拔市级领军人才全面开展“课题攻关”等六大行动,带动培养青年后备人才517名、转化运用科研成果260多项。选派960名科技特派员下沉基层开展科技示范指导,培育示范基地100个,引进推广新品种241个、新技术186项。研发“酒泉人才港”信息平台,入库万名优秀人才,引导各行各业人才贡献才智引领发展。
酒泉市注重民族边远地区人才培养,针对肃北县、阿克塞县医疗卫生和教育人才紧缺实际,酒泉市委组织部和市卫健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双轨并行、双向培养”行动计划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安排意见》;酒泉市教育局制定了选派城区学校教师支教少数民族县和移民、民族乡镇学校工作计划,通过双向选派、顶岗工作等方式,每年为肃北县、阿克塞县培养急需专业技术骨干人才30多人,初步形成了互促互进、梯次培养的良性循环。累计选派600多名年轻干部赴玉门、瓜州贫困村挂职帮扶,发挥了生力军作用。
拓宽招才引智渠道
酒泉市大力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鼓励各级各类用人主体有序参与人才引进,全市引才聚才虹吸效能稳步提升。
在创新机制引进人才上,酒泉市修订了《酒泉市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从薪酬待遇、职称评定、住房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更加优厚可操作的办法措施。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相互建立了人才工作联络站和大学生社会教育实践联络站,在玉门铁人干部学院建立了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大学生研学基地,推进地校深度合作,拓宽了招才引智渠道。
酒泉市借助优势资源吸纳人才,研究出台了《酒泉市柔性引进人才工作办法(试行)》,充分发挥6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及院士工作站的聚才效应,全市190多家企业与60多所省内外高校和科研单位签订了长期科技协议,采取项目合作、课题研究、有偿咨询、聘请顾问等方式,每年柔性引进中国农科院、水科院、中国农大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专家教授交流合作,有力服务了“一带一路”建设、脱贫攻坚等重大部署实施。
酒泉市注重合作交流凝聚人才,与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等13家科研院校等合作,成立了甘肃省种业装备战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与国家相关部委、金融科研机构干部双向挂职和人才引进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先后安排35名金融、科技人才和74名中国社科院科研人员到市、县、乡三级党政机关挂职服务,充分发挥挂职人才的桥梁纽带作用,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交流,放大了柔性引才效应。
在突出主体作用招聘人才方面,酒泉市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市属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工作的通知》,向各县市区和用人单位下放招聘自主权,由用人单位自主确定招聘时间并设置招聘条件,急需紧缺岗位引进人才可采取面试、组织考察等公开考核招聘方式。出台了《酒泉市加强和改进卫生健康人才引进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卫生医疗单位实行编制备案制管理,由用人单位自主实施招聘,扩大了专业技术人才的晋升空间,提高了用人的针对性、时效性。近3年来,全市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200多人,均达到人岗相适的要求。
激发人才创造活力
酒泉市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改革导向方面,坚持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科学评价为核心,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目的,不断优化人才评价激励政策体系建设,有效激发了全市人才干事创业的潜力动能。
酒泉市坚持因岗制宜推进人才分类评价,研究制定了《贯彻落实〈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实施方案》和《酒泉市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人才评价体系。新组建教育、卫生、工程、农业4个县以下基层高级职称评委会,开展全市县以下高级职称单独分组、单独评审。完善农村技术人才、文化人才、乡村医生职称评价标准和办法,通过建立不唯学历、资历、身份限制,以品德业绩能力为主要标准的评价新机制,有效破解了制约人才发展的瓶颈,最大程度释放人才潜能和活力。
酒泉市跟踪落实人才激励政策,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杰出人才的激励支持,制定出台了《酒泉市激发人才创造活力的若干激励政策》,分别建立了一线岗位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酒泉工匠”、乡土拔尖人才、领军人才补贴和科技特派员奖励等11条“黄金政策”,每年市级一线岗位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发放补助约700多万元,市级领军人才累计发放人才补助约400万元;每两年评选20名“酒泉工匠”,每人奖励5000元,推荐产生1名“陇原工匠”。在鼓励人才创新创造方面,出台了《酒泉市落实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实施方案》,从培育创新主体、提供项目资金扶持、放宽考核评定界限、给予政策薪酬鼓励等方面鼓励创新创业。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扶持奖励制度,每年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奖励资金300万元,对发明专利转化为新产品,销售额和税收达到一定额度的给予最高一次性奖励20万元。
在实施百名领军人才创新攻关计划方面,我市组织引导领军人才实施课题攻关、创新创业、一线服务、百家讲坛、金种子培育、建言献策等六大行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发挥了领军人才示范引领作用;实施十大重点人才项目助力发展计划,出台《酒泉市重点人才项目扶持管理办法(试行)》,市财政每年列支专项经费170万元,扶持市级重点人才项目、人才实训基地各10个。每年由市委组织部根据项目实施规模、推广价值、经济社会效益和人才培养预期成果等因素进行严格评审确定扶持项目,通过发挥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培养聚集了一大批引领产业发展的优秀人才,助推了重点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出台《酒泉市科技特派员选派管理办法》,由组织、科技、人社部门联合开展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近3年共实施科技开发项目128项,引进各类新品种452个,推广新技术183项,培训农民22.3万人,组建合作经济组织或专业协会73个,服务农民1.26万户,促进农民人均收入增加15%以上。
强化人才服务保障
酒泉市深入贯彻人才优先发展理念,完善配套支持机制,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干事创业营造优质环境氛围。
酒泉市持续加大投入保障力度,积极推动建成政府引导、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人才投入机制,每年市、县财政预算人才发展专项资金2000多万元,通过重点人才项目支持、人才奖励、科技创新扶持、创业激励等方式,不断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重视人才培养开发,加大配套资金投入,撬动社会资本进入,确保人才开发投入稳中有增。
酒泉市严格落实引才留才待遇,市、县两级已建成人才公寓1500多套,全部实现拎包入住,对引进的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5年内免费提供人才公寓或每月给予800元租房补贴的服务保障;在本地购房的,对全日制博士和副高级职称人才补助80平方米、正高级职称人才补助100平方米,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博士研究生每年生活补助1万元,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急需紧缺专业硕士研究生每年生活补助6000元。此外,配套形成了子女入学、配偶安置、创新创业等优惠政策待遇,基本实现了全方位保姆式服务。
酒泉市不断加大重视关心力度,出台《酒泉市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办法》,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人才长效机制,市级领导直接联系高层次人才,市直部门和县市区领导分别联系各行业和区域的高层次人才,每年利用春节等重要节点广泛开展走访慰问,帮助人才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坚持开展每人建立一份人才档案、每年组织一次免费健康体检、一次座谈会、寄发一份新春慰问信的“四个一”活动,不断在用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上下功夫,营造了爱护人才、关心人才、温馨和谐的留才环境。
“在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助推县域经济发展上,我们只有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抓好人才政策落实,加大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力度,大力实施重点人才项目,推动领军人才作用发挥,做好选调大学生的培养管理工作,才能形成推进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马斌说。
酒泉市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理念,充分发挥国家战略项目等多方面引才聚才优势,在引进培育“高精尖缺”人才上下足功夫,为“十四五”规划和今后5年目标任务的落实,打牢了服务保障国家大战略、引领推动区域新发展的智力基础。
相关新闻
- 2021-12-23两部门:规范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管理 不得用于投资、偿还债务等
- 2021-12-23《报告》显示:金融数据融合趋势明显 安全保护获得更多关注
- 2021-12-23壮丽太空 梦幻之旅(科技自立自强)——专访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汤洪波
- 2021-12-23三项行业地方新标准出台 电动自行车每次充电不宜超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