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二院筑牢抗疫“另一道防线”
3月的兰州新区下着雪,早上8点,王逢彦按照日常流程穿好防护服、戴好双层手套、鞋套,对接好当天工作事项后,进入工作区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
今年34岁的王逢彦,是兰大二院放射科的一名技师。2月13日,他接到医院的抽调通知,作为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第25批支援兰州新区后备医院医疗队的队员,前往新区抗击疫情。
同日,王逢彦接到电话通知,被分配到了医废组。王逢彦在电话里面给出了坚定的答案,“任何工作我都接受,愿意去。脏点累点无所谓,只要能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就行。”
医者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在危难时刻奋勇向前。2月16日,王逢彦跟随支援新区医疗队来到了兰州新区后备医院。来到这里的第一天,他和大家都只有一个信念,不负医院众望,保圆满完成任务。
根据疫情防控措施要求,医废垃圾必须日产日清,这对于承担着整个医院医疗废物收集的医废组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他来到这里的工作和以前工作有很大的不同,危险系数直线上升,“以前是和病人接触,现在每天与医疗废物面对面‘亲密接触’,随时有被感染的风险。”在收集医废垃圾的专用箱里,装的满是医护人员换下的手套、防护服、口罩等各种废弃物以及“境外回国”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王逢彦每天的工作就是对这些医疗废物垃圾进行收集、分类、装箱,再通过医废专用“小火车”将垃圾运到医废暂存点,运到暂存点后还须进行一次消毒,最后等待医废转运公司统一运输。“我们都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有时候六七个小时,有时候十几个小时,最多时一天处理1000多箱医疗废物。”
“每天上班经常是穿上防护服不到1小时,就已经汗流浃背。”王逢彦说。虽然辛苦又危险,但是严格的防范措施和到位的个人消毒,还是使得他对完成这项工作信心倍增。“只有我们及时处理医疗废物,才能免除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在一线奋战更安心,保证院感零发生是我们的责任。”
3月6号上午6时,有一趟境外航班到达兰州中川机场,需要全部进入兰州新区后备医院进行临时管控,安排“家人”顺利入住、医学观察。“在这一天,我们从接完机后,一直工作到了晚上两点多,大家都累趴下了,可没有一个人抱怨。”
这种不怕难、不怕累的精神时刻激励着王逢彦。“我们及时、安全、高效的处置这些医疗废物,做到应收尽收,要守好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这几句话,看似简单,短短几十字,背后却是医护人员连续不断的坚守。
据了解,仅一个月时间,处理了18196箱医疗废物,这个数据的背后是所有工作人员全身心投入疫情阻击战中的成果。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