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跑出“加速度”(专家解读)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称,近日,中国京广高铁北京至武汉段实现常态化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进一步压缩了京广高铁沿线及周边多个城市间的旅行时间。截至目前,中国已有京沪高铁、京津城际、京张高铁、成渝高铁、京广高铁京武段建成安全标准示范线,实现常态化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总里程达到近3200公里。
美国外文简报网站关注到,北京丰台站经过4年的改扩建后日前开通运营。改建后的北京丰台站将作为京广高速铁路、京九普速铁路等多条线路的列车始发终点站,是亚洲最大铁路枢纽客站之一。该报道指出,中国致力于发展全球最大的高铁网络,北京丰台站就是这个努力的一部分。中国高铁网络的发展还促进了贸易融合,特别是近年来中欧班列深化了中外互联互通。
近年来,中国高铁不断取得新进展、表现出新亮点——
从建设上看,中国高铁路网规模持续扩大,“八纵八横”高铁网不断扩容提质,全国重要经济节点城市之间基本都有高铁线路连接。近期,改建后的北京丰台站成为亚洲最大铁路枢纽客站,也是国内首座采用高速、普速客运双层车场设计的大型车站;郑渝高铁全线贯通运营,三峡库区迎来首条高铁,河南省在全国率先实现17个省辖市“市市通高铁”。这都是高铁建设上的最新成就,进一步提升了中国高铁路网的密度和完整性。
从技术上看,中国高铁技术保持稳定提升状态。“十一五”期间落地实施的《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推动中国成功研制出新一代时速350公里及以上的高速列车,形成了完全自主的中国高速列车技术、装备、产业化能力和运行服务能力。“十二五”“十三五”时期也都将高速列车发展列入重点专项。中国持续加大对高铁技术的研发投入,在高铁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管理等领域不断实现技术突破。
“十三五”时期,在国家科技计划引领和布局支持下,中国高铁技术亮点颇多。一是成功研制出时速400公里、可变轨高速动车组。该动车组能够在不同气候条件、不同轨距、不同供电制式标准的国际铁路间运行,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推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提供更大助力。二是成功研制出时速350公里的高速货运动车组,尚属全球首次。这对支撑和引领中国快捷货物运输装备发展、畅通现代流通体系意义重大。三是继续推进其他技术体系下的高速列车研究,如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列车等,为高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在安全技术、基础设施状态检测、运营维护智能化等方面,中国高铁也取得了显著的技术进步。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作为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项目,高铁给中国经济社会注入更多活力与动力。一方面,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将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大中城市与小县城实现了互联互通,有利于缩小各区域发展水平差距,实现禀赋资源和产业互补,推动协调均衡发展;另一方面,高铁凭借其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经济性等优势,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模式,成为中国人最常用的交通方式之一,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推动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经济社会发展关键资源加速流动起来,从而带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此外,中国高铁技术的进步,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缩影,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及产业升级。
从世界范围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高铁发展起步较晚。从引进技术到不断创新,中国高铁以前所未有的发展规模、运营时速和技术水平,创造了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发展成就,成为代表中国形象的亮丽名片。近日,印尼雅万高铁全线13座隧道全部贯通,为2023年6月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建设项目。在国际市场上,中国高铁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不仅有完整的技术及产业体系、丰富的大规模路网建设运营经验,还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适应性,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地质环境和气候条件,满足多样化的运输需求。
面对当前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高铁发展有压力也有动力。下一步,应进一步在自主创新上下真功夫、苦功夫,成为“源于中国、普适全球”的世界先进高铁技术提供者,为保障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李嘉宝采访整理)
- 2022-06-26兰州新区承接灾后重建移民安置房将于6月底全面封顶
- 2022-06-26GSC“甘肃文旅杯”腾讯王者荣耀电子竞赛河西赛区邀请赛暨“天马杯”短视频创作大赛颁奖仪式在武威举行
- 2022-06-26“中国金茂杯”甘肃省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暨西部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发展论坛在兰州工业学院举行
- 2022-06-26国网陇南供电公司:警电联手共护电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