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财经频道 >> 省内经济

武威凉州:增添动能开新局 乡村振兴阔步行

22-08-25 10:49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田洋

  近年来,武威市凉州区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最大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全力实施精准扶贫,举全区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全省、全市一道迈入小康社会,开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篇章。

  十年前,土木结构泥墙房;十年后,一砖到顶新民居。十年的风雨变迁,凉州区金山镇群众的居住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在张罗着装修新房的赵成安和雷燕云夫妇,干起木工活来格外有劲儿。有国家补助政策的支持,让奋斗了大半辈子的他们,只花了不到一万块钱,便住上了新房。

  凉州区金山镇小口子村村民雷燕云欣喜地告诉记者:“我们去年把新房子报下,今年七月份交工了,现在正在装修。(现在)环境也改变了,路也宽了,修得也漂亮,年前可能就搬进去了,高兴!今年过年能呆在新房子里,好好地过一个团圆年!”

  距离金山社区不远处,正在建设中的金山小学,消除了孩子上学的忧虑,卫生院近期也将同步建设,这让金山社区居住的搬迁群众生产生活保障更足。今年,凉州区金山镇统筹资金5847万元计划修建新民居376套,目前已建成100套并完成分配,剩余276套计划于9月底全面完成房屋主体建设,年内实现搬迁入住,届时累计搬迁村民将达到551户,占全镇常住户数的40.5%。

  凉州区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贫困群众拔除穷根的根本举措,“十三五”期间建成邓马营湖荣华新村二期移民安置点和古城小河、金山崖湾、新华石关三个收缩安置点,搬迁安置移民1369户542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26户3951人),在配套完善移民点道路、饮水、灌溉等基础设施的同时,同步健全完善学校、卫生院(室)、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移民后续服务管理,通过政策、项目、资金叠加扶持发展增收产业、务工就业,实现“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的目标任务。

  走进张义镇刘庄村,占地面积62.41亩的养殖产业园里,300多头牛儿悠然自得。不远处,同步建设的刘庄村收缩安置点已初具规模。

  “政府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我们搬下来以后刘庄村主要依靠种植和养殖,种植主要是传统的一些种植,马铃薯、小麦、大麦和玉米。养殖主要以羊和牛为主,为了让老百姓搬下来以后有产业,区政府又给我们配套了一个千头牛场,让有意向的老百姓入园进行养殖,让老百姓增收,能够搬下来稳得住。下一步我们还会继续配套一些羊养殖的配套产业园,以及包括大棚上的一些产业,目的就是让老百姓搬下来以后能有产业,稳得住。”张义镇刘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国鹏说道。

  凉州区在“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上持续发力,带动张义镇依托2022年凉州区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补助和农业产业发展奖补扶持政策,实施刘庄村收缩安置点及养殖产业园建设项目,新建新民居65座,配备完善生活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牛养殖产业园区1处。项目建成后,采取“乡村振兴公司+产业园区+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由乡村振兴公司成立技术服务专班,统一提供基础母牛引进、配种、防疫、饲养、销售等环节全过程服务。收缩安置农户成立4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基础母牛700头,通过农户自行养殖收益和入股代养分红“双向选择”方式,户均饲养母牛10头,每年向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入股农户分红,实现农户和村集体经济“双收益”。

  春种秋收,天道酬勤。农业根基稳,发展底气足,韩佐镇的老百姓怎么也想不到,如今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收入,比十年之前翻了几十倍。凉州区韩佐镇头畦村党支部副书记、凉州区创收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骅介绍说:“目前我们园区一共有123座温室,带动老百姓参与的也有13座,整个园区带动的劳动力和产出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益也比较好,效果也比较好。这十年来,通过我们的探索,算是探索出了一条致富路。”

  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凉州区立足长远发展,统筹推进乡村五大振兴。产业振兴方面,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深入实施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加快“三大特色产业带”建设,大力发展“10+N”优势主导产业。人才振兴方面,实施专业技术人才服务“10+N”优势主导产业行动,组建技术服务专家组、选派科技特派员、聘用村科技助理员深入田间地头、产业园区开展技术指导,制定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规划,大力培育乡土人才、高素质农民。文化振兴方面,加强乡村文物和非遗保护传承利用,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大力弘扬文明新风,推进移风易俗。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生态振兴方面,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大力实施国土绿化倍增行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组织振兴方面,深入推进“四抓两整治”“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年”活动,持续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农村党组织,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乡村治理方面,构建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推行村级民主协商议事,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积极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常态化开展农村扫黑除恶斗争,推进平安乡村建设,促进农村居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和谐。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前行,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凉州区以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建设生态美、产业优、文化兴、百姓富的幸福美好新凉州。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