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财经频道 >> 省内经济

兰州红古: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22-09-21 11:11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田洋

  入秋以来,兰州市红古区湟水河、大通河交汇处绿意葱茏,风景优美,日渐成型的窑街生态长廊凸显出勃勃生机。在构建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的过程中,红古区以整改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问题为抓手,通过系统推进流域生态修复、污染治理、国土绿化,推动了全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有效地带动了全区经济社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抓整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全区“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和年度计划,实行党委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制,先后印发了《红古区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红古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一系列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性文件,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产业发展等重点任务。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镇街部门协作、全区人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同时,将所有问题清单化,彻底抓好问题整改。截至目前,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涉及全区的11项问题及督察期间交办的24件环境信访案件均已办结。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涉及全区的16项问题及督察期间交办的19件环境信访案件均已完成整改。第一轮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反馈全区的25项问题及督察期间交办的1件环境信访案件均已办结。

  严治理开展污染防治攻坚

  2019年以来,红古区累计投入资金约5.89亿元,统筹用于污染防治、流域治理、生态修复、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开展。通过开展蓝天保卫战,集中开展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秸秆焚烧、道路扬尘等重点污染源管控,系统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企业24家、无组织排放企业12家,淘汰工业窑炉3座、砖瓦窑5座,关停“散乱污”企业9家,建成一级煤炭市场2个、二级网点18个,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四项污染物指标控制在市定范围之内。

  在碧水攻坚战中,编制实施湟水—大通河下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加快实施湟水红古段水污染防治综合治理、湟水—大通河交汇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一批重点项目。全面推行三级河长责任制,设立河长117名,累计巡河5.5万人次,承办甘青两省界河联防联控联治2021年联席会议,关停非法砂石加工点13家。并与青海民和、甘肃永靖等周边县区建立水质安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强化流域13座界河电站和6家涉水企业管控,完成4个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湟水、大通河水质分别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和Ⅱ类标准,湟水地表水国家断面水质和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此外,还推进净土主动战,加快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严格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固体废弃物排查整治工作,建立农用地分类管理、建设用地准入、土壤污染源头预防机制及“一住两公”用地变更清单,有序推进耕地质量监测和定级,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2%以上,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45%,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0%,秸秆综合处理利用率达86%,全区土壤环境保护总体稳定,从源头上预防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问题发生。

  重生态推动绿色转型发展

  围绕打造低碳窑街目标,以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为主线,稳步开展8家生产矿山企业、12家废弃矿山企业以及28家政策性关闭矿山企业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严格落实三级林长责任制,系统治理窑街采煤沉陷区生态绿化2200多亩。

  2019年以来,累计完成国土绿化4860亩、封山育林2000亩、森林抚育5000亩,建成生态镇村5个,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6%,森林覆盖率达到18.55%;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走在了全市、全省前列,成功迈入国家级园林城市行列。同时,积极落实“双碳”目标,编制了《兰州市红古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等绿色转型指标纳入规划当中。

  坚持把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作为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主攻方向,“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成功争取到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政策,节能环保、清洁生产、装备制造等生态产业加快培育,全区17个“两高”项目实现清单管理、分类处置。通过一系列政策和举措落地,全区能耗强度超额完成市级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为实现双碳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尧)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