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财经频道 >> 省内经济

【喜迎二十大 甘肃新答卷】甘肃新发展投资集团:打造千亿级路衍经济产业集群

22-10-13 10:24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田洋

  甘肃新发展投资集团(甘肃路衍经济产业研究院)自2020年7月按照“同步设立、一体运作、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组建以来,坚持“依托行业、紧扣产业,广纳资源、衍达四方”的原则,以培育和发展路衍经济产业为使命,以打造路衍经济产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商为愿景,锚定功能定位,加强党的领导,深化国企改革,强化产业研究,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党建引领 推动企业行稳致远

  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作用,聚焦主责主业,强化责任担当,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领导作用全面加强。坚持“两个一以贯之”,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凝聚力量。持续运用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入脑入心。全面完成“党建入章”工作,确立和落实了各级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制定《“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管理实施细则》《党委会前置研究及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重大决策事项清单》,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

  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强化。坚持基层党建联系点制度,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全面落实党建“四同步”“四对接”要求,党组织在所属企业实现全覆盖。深入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甘肃党建”信息化平台,“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线上开展率达到100%。创建“五力交融 共筑路衍”党建品牌,并在所属党支部打造“笃学精研 助力路衍”“精石绿映党旗红”“风清旗红后地湾”等党建品牌,促进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坚持事业为上、以岗择人、人岗相适、才尽其用,不断强化公司干部队伍的承接力、胜任力和战斗力。科学优化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加大年轻干部培养使用力度,注重科学结对、实施“青蓝工程”,实现所属企业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老中青梯次配置,为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补足后劲。优化人才“选、用、育、留”机制,狠抓人才队伍发展规划实施,突出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新引进财务金融、工程技术、路衍经济、企业管理等各类人才近100名。

  形神兼备 国企改革走深走实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省政府国资委、省公交建集团党委关于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工作要求,紧盯改革重点难点攻坚发力,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精心谋划、周密部署,深入推进改革任务落实落地、取得实效。

  治理体系日臻完善。围绕公司核心业务,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构建起支撑企业发展的“四梁八柱”,形成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全面预算体系、以薪酬管理为中心的激励约束体系、以流程管控为中心的投资开发体系、以成果转化为中心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以章程为基础,以“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为载体,以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议事规则等为主要支撑的公司治理体系,投资、运营、财务、人事等关键环节实现制度化管控,有效提升了企业管理效能。同时,依托“智慧公交建”平台,将制度体系嵌入到核心业务流程之中,实现决策流程硬约束,保证决策流程各环节主体明确、权责清晰、责任具体,有效提升科学决策水平。

  混改试点纵深推进。在所属交通精石矿业公司组建过程中,通过股权划转、增资扩股等方式,深入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增强企业发展动能,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在不影响矿权获取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管理层级,灵活采用母子公司管理架构,出资成立皋兰新沅矿业公司、康县沅旺矿业公司、永昶建材公司,横向织密“白料”产业网。整合重组临洮精石建材公司、赛福特爆破公司、柳园石业公司、永昌金路矿业公司,纵向打造矿山企业“升级版”。同步推进永登荣源矿业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已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三项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全面落实以“三能机制”为核心的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努力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上、员工能进能出上、收入能增能减上求突破。目前,公司本级及所出资企业全部完成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积极开展职业经理人试点,初步建立了以业绩和价值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

  守正创新 产业研究成果丰硕

  充分发挥“智库”优势,积极开展路衍经济理论创新和产业开发体系化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项目开发实践中,加快“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理论创新研究持续深化。联合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长安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积极开展路衍经济理论创新研究,从网络型交通特点出发,着眼公路交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系统分析、提炼总结路衍经济的内涵要义、经济特征、发展机理、动力机制、价值逻辑、商业模式、演化逻辑、演进趋势等,首次科学规范定义了“路衍经济”的概念,成功上线“路衍经济”百度百科词条,建立了科学清晰的路衍经济基本理论体系。

  产业开发研究取得突破。紧盯全省路衍经济产业发展需要,持续强化产业开发研究。牵头完成“路衍经济理论创新及产业开发体系化研究与示范应用”课题研究任务,完成“1+5”系列研究报告,形成了既立足甘肃交通发展的实际和需要,又面向全国交通运输行业与企业,具有较强指导性、普适性与可操作性的体系化研究成果。该成果已于7月顺利通过中国公路学会科技成果评价,并获得“项目成果达到同类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平”的高度评价。同时,通过遴选组建路衍经济1+4(政策战略,交旅融合、交通建材、服务区+、交通物流)专家委员会,承办WTC(2021)—公路交通路衍经济产业发展论坛、第二届全国公路路衍经济高峰论坛暨甘肃交通高质量发展丝路论坛等方式,碰撞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共探路衍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政策规划研究日趋优化。在理论创新与产业开发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围绕服务全省打造千亿级路衍经济产业集群的战略需要,先后编制了《甘肃省“十四五”路衍经济发展专项规划》《甘肃公交建集团“十四五”路衍经济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并推动省政府印发《甘肃省打造路衍经济千亿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在全国率先形成“省级行动计划+行业发展规划+企业专项规划”的规划体系,健全了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及政策措施保障;另外,编制《路衍经济专篇编制导则》和《路衍经济收益计入准则》两个指导性文件,在技术层面解决公路项目与路衍经济的捆绑开发问题。总体上构建了“1+2+2”的政策规划体系,逐步推动建立“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的互促共赢发展格局。

  试点先行 产业布局初步形成

  坚持把产业布局、项目落地作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聚焦交通建材、交旅融合、智慧交通、服务区+、乡村振兴等路衍产业方向,加快项目建设,优化产业布局。

  “白料”产业换道提速。通过资源整合、矿权竞拍、兼并重组等一系列措施,在临洮、皋兰、永昌、康县等地布局了8个绿色矿山项目,总储量达8000余万吨,另外积极谋划平凉、甘南等市州矿点,绿色矿山布局蹄疾步稳,“兰州中心辐射,陇东、陇中、陇南补充呼应,河西连成一片”的“白料”产业布局网基本形成。加快推进固废利用科研成果应用推广,采用“代加工+技术管控”的方式生产路用钢渣4万余吨;加速冶金渣公路工程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成果转化,积极与酒钢集团对接谋划冶金渣产业园。

  交旅融合产业加快实施。按照“交旅融合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思路,推动临洮太石交旅融合项目、普济寺服务区及游客咨询中心项目、后地湾乡村振兴项目落地实施,其中,太石交旅融合项目已完成一期湖体水岸工程及二期水上会客厅、绿化景观、船坞酒店等6个子项目前期工作;后地湾村乡村振兴项目一期工程已于7月建成运营,“后地湾·爱上山”的路衍品牌已初步打响;普济寺服务区及游客咨询中心项目已完成场坪和土地预征收。谋划实施水墨丹霞、动物乐园主题服务区,目前已完成方案策划和项目建议书,正在开展可研编制。加快康略高速“氧吧山泉”矿泉水厂项目建设,计划与服务区同步建设、同步运营。

  智慧交通产业快速发展。以乌鞘岭隧道、七瓜马桥等项目为试点,积极研发智慧交通、智慧公路解决方案和硬件产品,全力拓展机器视觉系统应用场景和产品销售。积极参与环兰智慧路网建设,有序推进车道级主动管控系统开发。按照数字路衍的思路,围绕公司布局的路衍产业,开展智慧服务区、智慧景区、智慧矿山平台搭建、系统研发和硬件支撑。两年来,公司坚持项目开发和生产经营“两手抓、两促进”,累计完成路衍经济项目投资2.92亿元,完成营业收入近3.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近1300万元。

  新发展投资集团(路衍经济产业研究院)紧扣省委省政府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和实施“四强行动”的战略部署,聚焦培育发展路衍经济产业、打造路衍经济产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商这一主线,持续提升产业研究能力,不断优化产业发展布局,高效统筹发展环保安全,切实增强企业文化实力,争当路衍经济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的“生力军”“排头兵”和“施工员”。(来源:甘肃省公路交通建设集团)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