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经济韧性强 民生福祉多(新数据 新看点) ——十组数据里的二〇二二

22-12-30 12:04 来源:人民网 编辑:田洋

        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赵光农场,铲车在晒场倾倒玉米。   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摄

        浙江中铁装备盾构机生产基地,工人在安装新型盾构机的部件。   龙 巍摄(新华社发)

        正在建设中的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   新华社记者 邓 华摄

        华晨宝马沈阳铁西工厂车身车间,机械臂在焊接车身。   新华社记者 杨 青摄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粮食产量连续8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城镇新增就业全年目标任务提前完成,前11月进出口总值38.34万亿元、同比增长8.6%,5G基站覆盖所有市县城区……十组亮眼的数据,折射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展望2023年,让我们勇毅前行开新局、凝心聚力再出发。

  ——编  者 

  13730.6亿斤

  大国粮仓根基稳固

  沃野田畴传来丰收喜报: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0.6亿斤,比上年增加73.6亿斤,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

  看产量,夏粮产量2948.1亿斤,比上年增加28.9亿斤。早稻产量562.5亿斤,比上年增加2.1亿斤。秋粮产量10220亿斤,比上年增加42.5亿斤。看面积,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75亿亩,比上年增长0.6%,连续3年增加。同时,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豆面积超过1.5亿亩。看政策,今年中央财政直接支持粮食生产资金1512.6亿元,比上年增加155.4亿元。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3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合计发放400亿元一次性补贴。

  大国粮仓根基稳固,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报记者  常  钦)  

  1145万人

  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任务提前完成

  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和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冲击,各地区各部门全力以赴稳就业,保持就业大局总体稳定。今年前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145万人,提前完成1100万人的全年目标任务。

  千方百计稳住市场主体,打好就业“组合拳”。全面实施“降、缓、返、补”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推广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和留工补助“免申即享”,推动企业吸纳就业社保补贴政策“直补快办”……前10月,共支出就业补助资金802亿元。

  精准施策帮扶重点群体,筑牢就业“稳定器”。推动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实名制服务,推进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为高校毕业生畅通就业路;开展“春风行动”,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规范化建设零工市场,力促农民工就业稳定。

  (本报记者  李心萍)  

  8.0%

  高技术制造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国产大飞机C919开启验证飞行,算力总规模居全球前列,虚拟现实产业规模化提速,生物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今年以来,新产业快速成长,新动能持续壮大,有力助推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今年前11月,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不仅展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更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目前,我国重点培育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增至45个,拥有近9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制造强国建设重点领域,由点及线到面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加速建设。

  (本报记者  韩  鑫)  

  2.0%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稳定

  物价事关经济平稳运行,事关群众衣食住行。今年前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平均同比上涨2.0%。在全球粮食和能源价格大幅上涨、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我国价格形势保持平稳,实属不易。

  全力抓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各地区各部门落实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稳定粮食产量,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多措并举抓好稳产保供。

  加大力度做好能源保供稳价。我国积极做好能源资源生产供应保障,充分发挥煤炭“压舱石”作用,引导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

  加强价格监测监管,切实兜牢民生底线。各地认真执行阶段性调整价格补贴联动机制,截至11月底,今年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约60亿元。

  (本报记者  陆娅楠)  

  5.3%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平稳

  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见效,有效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作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设备更新改造,加大民营经济支持力度,我国投资保持稳定增长。今年前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3%。

  投资增速保持平稳。前11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9%,增速比前10月加快0.2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回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3%,快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4.0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前11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9.9%,比全部投资增速高14.6个百分点。民生补短板投资增长较快,各方面持续加大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领域投入。前11月,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2.5%。

  (本报记者  陆娅楠)  

  4%

  养老金水平持续上调

  社会保险待遇事关民生福祉。今年,相关部门坚持做好各项社保待遇发放和调整工作,让广大参保群众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待遇持续提高。这一年,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养老金待遇仍持续提高,总体调整水平为2021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4%,撑起企业退休人员的幸福晚年。截至7月底,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调整工作全部完成,增发养老金全部发放到位。

  改革取得新突破。今年,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大幕开启,截至目前已调拨全国统筹调剂资金2440亿元,支持基金困难省份养老金发放;人社部牵头主导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实施……一件件一桩桩都是我国养老保险事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事件。

  (本报记者  李心萍)  

  8.6%

  外贸发展稳中提质

  今年以来,各地多措并举支持广大外贸企业开展贸易促进和供采对接活动,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8.34万亿元,同比增长8.6%。在全球经贸复苏乏力背景下,我国外贸依然保持平稳增长,充分展现外贸发展的强大韧性。

  韧性来自于不断扩大的朋友圈。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为我国与东盟、日本、韩国等RCEP成员间进一步深化经贸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韧性来自于外贸主体的活力释放。前11月,全国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49.75万家,合计进出口19.41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占同期我国外贸总值的50.6%。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措施先后出台,有力激发了外贸企业活力。

  (本报记者  罗珊珊)  

  5.25万个

  老旧小区换新颜

  外墙翻新、线缆入地、道路平整,扮靓小区“面子”;加装电梯、增加泊位、智能网联,丰富小区“里子”;增设社区食堂、配建家政网点、引入物业服务,焕发小区“活力”……2022年,我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加快开工落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今年前11月,全国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5.25万个、876万户。各地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共提升和规整水电气热信等各类管线6.55万公里,加装电梯1.67万部,增设停车位78.39万个,增设养老托育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9095个。2019年以来,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6.7万个,惠及居民超2900万户。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约21.9万个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助力更多居民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优居。

  (本报记者  丁怡婷)  

  11560.9亿元

  引资规模再创新高

  今年前11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560.9亿元,同比增长9.9%,已超去年全年水平,再创新高。

  生产要素齐备。中国有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善的供给优势,既是重要的“世界工厂”,也是不容错过的“世界市场”。

  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现,外资利用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在创新发展带动下,今年前11月,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31.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58.8%,高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23.5%。

  今年以来,我国实施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发布《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出台鼓励制造业吸引外资政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再扩围,有力稳住外资企业在华长期发展预期。

  (本报记者  罗珊珊)  

  228.7万个

  5G基站多、网络覆盖广

  漫步繁华都市,5G智慧校园初具规模,远程诊断加速落地;深入广袤山乡,高速光纤入户,直播拓展销路;走进生产一线,千兆网络直通矿井,5G赋能数字车间……今年以来,我国信息通信业不断取得新进展,高质量网络体系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实底座。

  网络供给能力持续跃升。截至11月末,5G基站总数达228.7万个,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和96%的乡镇镇区实现5G网络覆盖。截至10月底,共有110个城市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约占所有地级市的1/3。

  信息通信服务更加普惠。深入实施电信普遍服务,信息高速路不断延展,截至目前,我国现有行政村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城乡“数字鸿沟”大幅缩小。

  (本报记者  韩  鑫)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30日 02 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