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财经频道 >> 省内经济

奋进绽芳华 展翅谱新篇——靖远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23-01-17 18:01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田洋

  这是一座诗意灵动、梦想飞扬的城市,一路艰辛前行谱写为民乐章;

  这是一座活力迸发、豪情满怀的城市,多年栉风沐雨铸就辉煌篇章。

  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广大群众安居乐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民生福祉节节攀升……

  一路风雨一路歌。近年来,靖远县坚守初心使命,全力以赴稳增长、促增收,千方百计提增量、扩总量,在加速奔跑中争先进位,在加压奋斗中开创新局,在共建共享中改善民生,在靖远大地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于母亲河畔成就发展梦想。

  “十三五”末,靖远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5.71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4.7%、7.4%和8.1%,经济总量跃居全市第二。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015年底的19912元、7498元增加到2020年底的28324元、11307元。

  一串串鲜活的数据呈现,一处处产业的快速发展,一个个项目的加速推进,一项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蕴含着靖远调结构、激活力,行稳致远的发展新思路,也见证了靖远行进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强劲势头。

  2022年以来,靖远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县委“一核引领、两翼协同、五区联动”的思路谋划和加快建设美丽幸福黄河之城、积极争当黄河上游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目标任务,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县干部群众振奋精神,一起谋划、一起拼搏,苦干实干、久久为功,努力促进全县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

  乡村振兴擘画大图景 彰显靖远“高度”

  一个个高质高效的农业产业迅速崛起,一座座风景如画的美丽乡村宜居宜业,一粒粒脱贫致富的希望种子萌发成长……乡村振兴,靖远运筹帷幄、步履铿锵。

  时下的靖远大地,到处是一派生机蓬勃的景象。在城区,城市路网日趋完善,车辆穿梭,高楼林立,人来人往。走进工业园区,道路宽阔整洁,厂房错落有致。在井然有序的智能化生产车间里,到处都是工人忙碌的身影。在乡村田野,村舍庭院整洁有序。在远处的温室大棚里,郁郁葱葱、满园“春”景,张张笑脸洋溢着新生活的幸福和喜悦……

  抓特色、创品牌,乡村振兴硕果累累。一年来,靖远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医疗、卫生、教育“三保障”,深入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全覆盖大排查,消除风险户548户2300人,维修改造农村供水管网126公里,完成脱贫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2551人,输转脱贫劳动力4.5万人。全县8家乡村就业工厂和33家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964人。对接落实东西部协作资金5600万元,谋划实施项目19个,帮办为民实事461件。统筹各类衔接资金3.75亿元,实施农网改造252公里、通信线路改造384公里,硬化自然村(组)道路245公里,改造卫生厕所1.45万座。聚焦“一带两区三线”重点区域,通过抓点示范、典型带动,投资1.4亿元,在全县40个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示范行动,积极打造富民社区、富坪、独石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树立起了东西部协作乡村建设“靖远样板”。

  特色产业托起“好钱景” 展现靖远“亮度”

  靖远,黄河流经县境154公里。波澜壮阔的黄河,润泽出万顷黄土的满目翠色;产业振兴的阳光雨露,哺育出靖远大地的蓬勃生机。

  靖远县围绕生活、生产、生态“三生”融合,宜居、宜业、宜游“三宜”功能,着力在特色农业上扩规模、提品质,在工业发展上建平台、强基础,在文化旅游上创名气、求突破,多轮驱动、多元互补的现代特色产业体系日臻完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兴未艾,和谐靖远底色更亮。

  抓项目、兴产业,发展动能持续增强。靖远县坚持农业扩规提质、工业夯基固本、文旅创名出优,深入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投入1.107亿元,实施特色产业发展项目62个。建成生猪、奶牛、肉羊扩繁等规模化基地7个,全县特色种植养殖规模分别达到158.08万亩、672万头(只)。坚定实施品牌战略。新增“三品一标”认证20个,入选“甘味”企业商标品牌目录9个。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8.46万亩,整治撂荒地17.31万亩,粮食播种总面积达到80.0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21.24万吨。坚持强工业不动摇。刘川工业集中区入驻企业达到130家,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30亿元,全县规上工业企业达到32家。深度挖掘县域红色、民俗、丝路、农耕等文化旅游资源。全县累计接待游客55.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4亿元。

  城市建设绘出好风景  展示靖远“气度”

  公共交通、道路桥梁四通八达,筑就城市发展的骨架;游园小品、城市景观各具特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华灯初上、夜色阑珊,城市街景常看常新……

  畅通“路循环”,夯实“硬基础”,靓出“高颜值”。靖远县立足“兰白后花园”定位,紧扣“山水人文、黄河名城”主题主线,按照“一河两岸”城市建设格局,着力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内涵和管理四篇文章,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显著提升。历经多年的砥砺奋进,这座城市面貌变化彰显了“山水气度”,体现了品质优先的态度,提升了暖心惠民的幸福感,交上了一份城市建设的精彩答卷。

  抓创建、提品质,城市功能换挡提速。中兰客专的通车运行,标志着靖远进入高铁时代。历时五年之久的金滩黄河大桥正式竣工通车,成为了助推靖远全面发展的新跑道。“七馆多中心”项目即将建成投运,成为靖远地标性建筑。祖厉河大桥、沿黄旅游公路正在加速推进,人民路东段、东升街东侧、永新街南段等一批群众翘首企盼的“民生路”全面打通,内畅外联的交通网络体系正在形成。新城小区四期、城隍庙片区等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改造47个城镇老旧小区,城市“颜值”“内涵”得到双提升。新开通5G基站403个,敷设城乡污水管网近20公里,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补齐。完成国土绿化4.6万亩,水保面积15平方公里。大力推进生态廊道建设,以国省干道为主,栽植树木23.8万株,群众的生态获得感日益增强。

  民生福祉绘就新画卷  体现靖远“温度”

  民之所需,力之所至。全力以赴办好民生实事,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才能让民生福祉既有“温度”又有“质感”。

  靖远把民生事业“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持续加大民生事业的资金投入,让一个个民生项目转变为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获得感和体验感,着力构建一个环境更美、品质更好、功能更全、服务更优的“新靖远”。2022年全年用于民生支出37.6422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7.5%。“真金白银”的民生投入,奏响了一曲曲幸福之歌。

  办实事、惠民生,群众福祉普惠共享。靖远县深入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推动联盟办学向集团化办学过渡,组建靖远师范附小教育集团,新增普惠性学位1620个。实施2022年教育续建、改薄能力提升、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39个。坚决打好“稳就业”“保就业”攻坚战,全县累计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9.16万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口4009人。着力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全县卫生健康系统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和高层次人才38名。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新建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个,改造提升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个。探索出“社会组织运营城市社区养老设施”模式和“村委会运营+群众自治农村养老设施”模式,新建乌兰镇、糜滩镇2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更加健全。

  时光的年轮,刻下奋斗的足迹;历史的巨手,翻开梦想的新篇。

  靖远,这座黄河穿城而过的城,正以奔跑者的姿态、奋斗者的心态、追梦人的状态,不断迎来一次又一次的嬗变,绽放出多彩魅力。舒展今日靖远画卷,一幅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城乡面貌不断刷新、人民生活和谐幸福的新图景跃然而出,一个“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文明程度高”的现代化美好新靖远值得期待……

  大道如虹踏歌行,筑梦路上再出发。靖远县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农业优先型+工业主导型”发展定位,深入实施强县域行动,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建设更具活力、更有品质、更加幸福、更富时代气息的魅力城市,奋力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靖远新局面。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