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航空遥感系统”
原标题:“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航空遥感系统”
【人才故事】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一戎的办公室里,有一架新舟60遥感飞机的模型。作为从事信息与信号处理专业、长期深耕于航空航天一线的科技工作者,他亲历了我国航空遥感技术几十年的发展。
1986年,中国科学院航空遥感中心从美国塞斯纳公司引进了两架“奖状”遥感飞机。1988年研究生毕业的吴一戎对此颇有印象:“我的科研工作是从这两架遥感飞机开始的,记得我第一次飞上蓝天,非常激动和震撼!当时我就在想,什么时候才能拥有国产的遥感飞机。”
新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科学家们提出了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等地球系统科学观测及应用要求,建设具有多载荷装载能力和协同作业能力的大型航空遥感平台,实现多种类遥感器同时、同一区域的联合观测,成为国家重大需求。
2009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立项了航空遥感系统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并于2010年1月开工建设。2018年,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整合成立,吴一戎任院长。与载荷研制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十分激动:“我们拥有了从载荷、平台到应用的全链条科技布局,这对于建设国家级航空遥感系统意义重大。”
2021年7月,航空遥感系统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入运行,其综合性能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飞行中心运行的航空遥感系统相当,整体技术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自此,两架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舟60遥感飞机翱翔于神州上空。“‘从0到1’,几代人的梦想在这一天终于实现了!”发动机轰鸣的那一刻,吴一戎感慨万分。
如今,航空遥感系统已取得了多个国内首次的应用成效,大幅提升了我国对地球的系统性观测能力,为国家地球观测计划和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积极促进了我国遥感设备、数据处理以及遥感应用的产业化。
“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是对地观测体系的两大支柱,两者不可替代、相互补充。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构建国家空中遥感实验室,持续推动国内航空遥感技术发展和体系建设。”吴一戎说。
- 2023-07-27上半年用电量同比增长5%:经济恢复势头向好 产业升级趋势明显
- 2023-07-27市场监管总局:加大力度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2023-07-27信息公开更加全面详细规范 中央部门晒出收支“明白账”
- 2023-07-26国家发展改革委促进民间投资新举措出台 推动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锐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