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财经频道 >> 省内经济

渭源:产业赋能 “和美乡村”建设步入“快车道”

23-08-16 10:27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田洋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金树军 

  初秋的渭源,远山青翠,近水碧蓝。驱车行驶在县城通往渭水源头宽敞的旅游大道上,道路两旁的万寿菊竞相盛开,沿途村镇美丽如画,特色产业生机盎然。产业,荡漾着渭水源头乡村振兴的澎湃动力。

  走进位于五竹镇五竹村的鹿鸣谷产业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千姿百态的蝴蝶兰次第盛开,远远望去好像翩翩起舞的蝴蝶。技术特派员浪小宏介绍,鹿鸣谷农业观光园,依“现代农业”和“渭河源生态”为主题,以乡村旅游、农业观光、生态保护为出发点,立足山水园林、绿色环保以及原生态园林为特点,打造了集农业观光、乡村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基地。园区占地面积340亩(约226600平方米),总投资1.86亿元,先后建成蝴蝶兰养植基地36000平方米、冷水鱼养殖场24800平方米及研学基地、夏令营基地、写生基地、梅花鹿养殖基地、实景婚纱摄影基地及亲子活动中心、垂钓中心、生态人工湖、萌宠动物园等旅游景点。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鹿鸣谷农业观光园已累计接待游客30余万人,实现年旅游收入700余万元,花卉收入1500万元,为本地脱贫户提供了120多个就业岗位,年人均收入增加2.6万余元。胡淑萍常年在园区务工,她高兴地说:“这个园区给我们提供了在家门口打工的岗位,带动我们一起干、一起发展,使我们这些脱贫户有活干、有钱挣。”

  在锹峪镇曹家庄村一片宽阔的田野里,一排排高原夏菜大棚整齐排列,甚为壮观,这里是渭源县锹峪镇与青岛市城阳区红岛街道结对帮扶产业发展项目。走进草莓番茄大棚里,成熟的草莓番茄硕果累累,挂满枝头,像一串串红宝石耀眼夺目,陪同采访的锹峪镇党委副书记汪刚介绍,通过游客现场采摘品尝采购,电商销售,草莓番茄果供不应求,一个草莓番茄果大棚收入10万元左右。有的大棚种植草莓、黄瓜、圣女果、油麦菜、辣椒等品种,一茬变多茬,实现低投入、高收益。这里不仅是高原夏菜的种植基地,还是全县3万多亩万寿菊育苗基地。先后吸纳300人次就近务工,增收10000元以上,参与种植农户120户,每户增收8000元以上。

  大棚种植规模化、品牌化、优质化,成为锹峪镇农业的闪光点和支柱产业,为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增动力、添活力。

  走进国家森林乡村峡口村,山清水秀,美如仙境,悠悠渭水穿村而过,静谧安澜,岸边栈道通幽,水榭别致,典雅的民居依山傍水、错落有致,村间道路干净整洁,阡陌相连,游客欢笑满谷,农家乐、民宿游客盈门……漫步村中,好似画中游。处处呈现着美丽宜居、和谐共生的乡村美景。

  村党支部书记李春芳说:“近年来,峡口村在县、镇两级党委、政府的引领下,坚持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做实乡村建设‘里子’和‘面子’。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以包村领导‘四亲’(亲自过问、亲自参与、亲自部署、亲临现场),其他干部‘四清’(即政策清、底子清、进度清、难度清)新模式,在清洁田园、清洁庭院、清理村内河道、整治房前屋后、治理农村垃圾、治理村庄道路、完善休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出发,‘点、线、面’三向发力,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水平,美化改善乡村风貌,村庄颜值持续增‘新’。我们充分利用‘十里画廊’天井峡优越的自然条件,全力打造‘峡口拾光’乡村旅游品牌,以吃、住、玩以及农特产品采摘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亮点纷呈,旅游民宿、大锅台等特色餐饮,深受游客欢迎,乡村旅游成为全村群众增收致富新产业。”

  “现在我们村环境优美,处处都是风景,城里人都爱来我们这里度假、避暑、游玩……我是全村第一个开农家乐的村民,环境好了,游客多了,我的生意也特别好,现在我们在城里买了房子,还买了小轿车。”70多岁的李建平激动地说。

  在峡口村,像李建平一样开办农家乐的乡亲们越来越多,他们只是渭源县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渭源县始终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策,立足产业发展实际,持续推进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全力构建“四群八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南薯北药、薯药强县、旅游富民”方向,着力增规模、建基地、强主体、培园区、防风险,形成了农户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有效推进了全县乡村产业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如今,在渭源,从山上到山下,从林间到水中,从县城到乡村,一幅产业兴、乡村美、村民富的美丽画卷正在渭源大地徐徐展开!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