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财经频道 >> 省内经济

擦亮生态底色 书写绿色画卷——凉州区全力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

23-09-11 16:00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赵满同

  中国甘肃网9月11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张振国 通讯员马艳)山林之间,绿意延绵,山杏、樟子松、云杉、沙棘等树种摇曳生姿……行走在武威凉州区南部山区国储林种植基地,抬头可见“天空蓝”,放眼环顾“生态绿”,日益提升的生态环境质量,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近年来,凉州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南护水源、中建绿洲、北治风沙”方针不动摇,切实加强祁连山生态保护与治理,抢抓“双碳”机遇,“向南部山区要绿”,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协同并进的路子,绿色正在成为凉州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自行车休闲骑行到南部山区国储林基地,呼吸新鲜空气,贴近大自然,感受武威人民用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成了市民王先生一天里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他一边拍照记录这壮美绿意,一边告诉记者:“今天骑行到南部山区,看到这边山也绿了,草也绿了,风景特别美,这是凉州区通过这几年绿化的成果,也成了我们休闲打卡的一个地方。看着山美景美很喜欢,特别好,这是凉州区为生态建设做出的具体举措。”

  家住谢河镇庙山村六组的刘福文,和往常一样,来到南部山区国储林基地开启了他一天的务工。对于这片国储林的建设,刘福文和周边群众是生态建设的受益者和见证者。他一边撒种草籽,一边向记者介绍:“通过凉州区南部山区国储林项目的实施,我们村子周边山上的树绿了,草也长得更茂密了,我们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长期在项目区打工,主要从事树木栽植、苗木灌水、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增加了家庭收入。在家门口既能绿化自己的家园,又能挣到钱,我很高兴,希望凉州区多一些这样的项目。”

  守护好祁连山,是凉州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保障国家西部生态安全的必然要求。凉州区规划在祁连山浅山区张义、谢河、古城、康宁、丰乐等镇适宜造林区域,利用8年时间,建设国家储备林7.27万亩。推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实现碳汇林交易,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生态环境支撑。

  截至目前,凉州区在谢河、康宁、丰乐等镇及国道312、省道308沿线等区域,营造以山杏、樟子松、云杉、沙棘、沙枣等为主的国家储备林2.12万亩,栽植各类树木192.5万株,项目配套建设道路、电力设施、供水工程和小管出流节水灌溉基础设施,完成投资3.04亿元。

  凉州区天梯山林场副场长马元金介绍:“在项目建设方面,我们一是抢抓‘双碳’机遇,提前谋划、申报项目;二是按照‘向南部山区要绿’新思路,不断拓展融资渠道。三是紧盯项目立项、规划、实施、验收、管护等关键环节,技术人员全程跟班服务,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四是持续组织全区机关干部职工进行义务植树活动,开展党员干部携手护绿行动,有效带动国储林项目建设稳步发展。五是将G30、国道312线、S308线等区域荒滩纳入国储林项目建设范围,有效提升了通道绿化水平,并成立凉州区天梯山林场,保障了国储林后期的经营和管理。六是我们在项目区试验种植红松、油桃、油用牡丹等经济林树种,发展林下养鸡、芍药种植等经济产业,探索打造‘林—禽(畜)—花—游’观光产业园。”

  凉州区充分挖掘林业“碳库”价值,将符合条件的人工造林项目开发成为核证碳标准下的自愿减排项目,推动生态价值转换,实现森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项目建成后,凉州区森林覆盖率可提升近1个百分点,木材储备量可增加20.45万立方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国储林将成为涵养水源、促农增收、助力‘双碳’目标的‘水库、粮库、钱库、碳库’。”凉州区天梯山林场副场长马元金说道。

  国家储备林建设,是国之大计,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是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的重要工程,对建设生态文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全面激活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功能和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凉州区南部山区国储林项目建成后,可带动林下经济及旅游收益,发展森林康养旅游,带动周边天梯山大景区、塔儿湾景区发展。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