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水润凉州——凉州区有效利用水资源综述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张振国 通讯员 马艳
水是生命之源,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武威市凉州区在补齐水利短板、夯实水利基础上持续发力,激发“水动能”,做足“水文章”,全力守护凉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命脉,为全区农业生产、生态用水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有力的水支撑。
聚焦民生 保障乡村振兴“生命水”
在凉州区金塔镇杨寨村一组,金塔河水管处的工作人员正在检修农村饮用水管网,全力保障农村用水安全。在保障用水安全的同时,水管处工作人员还不忘将节约用水倡议书、水资源管理条例等宣传彩页一一分发到村民手中,引导广大群众增强节水意识,做节约用水的践行者。
金塔河水利管理处副处长叶生成说:“我们围绕农村人饮供水、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水旱灾害防御等重点工作,补短板、强弱项,强管理、促服务,全力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各环节全过程,实现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水资源优化配置 建好丰蓄枯用“水盆子”
位于凉州区调蓄工程西营河五干片区蓄水池里,波光细细碎碎、层层叠叠,微风吹过,水波漾起,在冬日暖阳的映衬下煞是好看。由凉州区西营灌区五干渠引进的汩汩清泉,正在流入该蓄水池。“一泓清水”将有力保障生产用水需求,解农田之“渴”。
凉州区水务局正高级工程师张玉存说:“截至目前,凉州区13座调蓄水池主体工程已全部建成,初步达到蓄水条件,‘四河十三池’水网格局已形成。近期,抓住上游来水较好的有利条件,利用新建成的调蓄水池集蓄雨洪资源,杂木、西营、黄羊灌区持续小流量向调蓄水池试供水,蓄水量已达1200万立方米,将为今年冬灌及明年春灌提供水资源保障,提高了水资源空间调蓄能力。”

凉州区调蓄工程项目现已在西营、杂木、黄羊灌区新建调蓄水池13座,总容积1998.82万立方米,建设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小沙河、海藏河输水工程6项,总长62.34公里,与灌区现有水利设施构建形成“一横四纵、四河连通、多源互济、统筹调配”的全域水网格局。如今,凉州区建成了水资源丰蓄枯用的“水盆子”,水资源统筹调配的“水网络”日渐完善。调蓄工程项目的实施,可把西营、金塔、杂木、黄羊四个灌区由西往东连通起来,通过集蓄雨洪资源,系统调配年内、年际和区域来水用水,增强地表水调蓄能力,实现季节性丰蓄枯用、跨灌区调剂,各灌区水资源互补互用,有效缓解金塔、杂木、黄羊灌区45万亩农田灌溉缺水问题,实现区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全区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学节水 让产业“喝饱水”
在永昌镇羊桐村露地蔬菜连片种植地块上,西蓝花、笋子等高效节水作物迎来收获,村民正在采收忙……随着自动控制技术、膜下滴灌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运用,水资源调配正变得更加精细、快捷。
永昌镇羊桐村三组种植大户毛中伟说:“今年我承包了羊桐村1320亩地,全部使用膜下滴灌节水技术,滴灌节水、节肥效果非常明显。”
凉州区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田间节水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普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农艺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同时,推行确水权、控水量、建台账、严监管、促交易的“五位一体”水资源管理模式,落实五级(区政府—灌区—镇—用水户协会—用水小组)供配水机制,明晰水权到户,控制轮次用水,强化用水计量,开展水权交易,规范取用水行为,确保全区146.77万亩耕地均衡灌溉。
强化治理 引入经济发展“生态水”
南部山区万亩林海郁郁葱葱,天马湖上流水潺潺水鸟翩跹,湿地公园绿意融融,广袤田野节水作物喜迎丰收……凉州区水系连通工程还把水动能补给生态用水,最大限度改善了区域生态,河道自然形态和河流水系的自然功能得到恢复。

凉州区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四抓一打通”部署要求,着眼优化水资源调度,破解资源性缺水和时空来水分布不均难题,提高水资源空间调度能力,大力实施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加强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与改造,生态补水、城区绿化等全部使用再生水,年利用再生水1500万立方米;建成城乡雨水收集利用示范点38个,提高雨水收集利用水平。
近年来,凉州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科学谋划和扎实推进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重大水利工程、民生水利、水生态文明、水利改革、水旱灾害防御等工作持续推进,河道治理、农村饮水、绿美河湖建设等工程实现重大跨越,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断深入,水资源利用率和效益不断提高,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水利支撑。
- 2023-11-17国网庆阳供电公司:“三创”思维激发审计发展活力
- 2023-11-17国网庆阳供电公司:“e”起节约用电 “碳”寻美好生活
- 2023-11-17武威市举办学习宣传先进典型主题文艺创作展演活动
- 2023-11-17武威公安法治利剑守护生态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