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财经频道 >> 省内经济

五凉农耕话沧桑

2023-12-27 17:48 来源:中国甘肃网

  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五凉时期,统治者普遍重视农业生产,采取劝课农桑、徙石造田、运土植谷、广田积谷、兴修水利等一系列措施,发展农耕经济,河西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得到进一步发展。

  《晋书·张轨传》记载,张轨担任凉州刺史之后,就开始“课农桑,拔贤才”,积极恢复农业生产。阴澹是张轨的得力参谋,他后来任职敦煌太守时,在州西南造渠溉田。这一地区的百姓受益不少,安居乐业,此渠因此被称为“阴安渠”。前凉沙州刺史杨宣在州南修建阳开渠,在州东修建北府渠,其中以北府渠工程最为坚固。这些渠都引甘泉(党河)水灌溉,“堰水溉田,人赖其利”。

  前凉张骏执政时,提出“徙石为田,运土殖谷”的策略,计划将戈壁滩中的石头移走,然后运土覆盖其上,垦辟为田。也即改造戈壁荒滩,扩大农田数量,改善耕地紧张的状况。参军索孚觉得“治石田”得不偿失,认为“今欲徙石为田,运土植谷,计所损用,亩盈百石,所收不过三石而已。”但张骏毅然坚持。有一年春天,张骏闲暇之余,出姑臧城东门游玩。他看到禾苗遍野,百花盛开,池沼中绿萍茂盛,闻到花朵飘香,听到斑鸠、喜鹊、黄莺等众鸟啼叫和鸣,这一幅和谐悦目的春日画图,不禁让他心旷神怡。张骏十分高兴,遂写下《东门行》一诗称赞姑臧的春日风光,诗曰:“嘉苗布原野,百卉敷时荣。鸠鹊与鹙黄,间关相和鸣。绿萍覆灵沼,香花扬芳馨。春游诚可乐,感此白日倾。”诗中“嘉苗布原野,百卉敷时荣”等句子,反映了凉州发达的农耕气象。

  后凉吕光统治时期,河西农业连年丰收。《晋书·吕光传》记载,386年,前凉末主张天锡之子张大豫进逼姑臧,想要击败吕光,其幕僚王穆劝谏说:“吕光粮丰城固,甲兵精锐,逼之非利。不如席卷岭西,厉兵积粟,东向而争,不及期年,可以平也。”从“粮丰城固”“厉兵积粟”等词语可知当时姑臧及河西一带农耕发达。后来吕光属下杨轨想要反叛,吕光亲自给杨轨写了一封信,其中有“今中仓积粟数百千万”的句子,可见当时农业繁荣兴盛,粮食堆满了粮仓。

  建立南凉的鲜卑族本是游牧民族,但也重视农业生产。《晋书·秃发乌孤传》记载,秃发乌孤统一河西鲜卑部落后,以“务农桑,修邻好”为其治理之策。其弟秃发利鹿孤继位后,属下建议利鹿孤“宜置晋人于诸城,劝课农桑,以供军国之用”,得到了利鹿孤的肯定。这一“劝课农桑”的政策,使大量被安置的流民成为南凉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对南凉的农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此外,南凉还专门设立主管农业的官吏“大司农”进行农田水利及仓廪管理。南凉国王秃发傉檀由于受到北凉沮渠蒙逊的连续攻击,他被迫离开姑臧之时,“留大司农成公绪守姑臧”。

  西凉的建立者李暠对农业生产也是十分重视。《晋书·李暠传》记载,李暠“又遣宋繇东伐凉兴,并击玉门已西诸城,皆下之,遂屯玉门、阳关,广田积谷,为东伐之资”。“广田积谷”道出了西凉政权的立国之策。后来,李暠迁都酒泉,继续重视农业,奖励农耕,“既迁酒泉,乃敦劝稼穑。群僚以年谷频登,百姓乐业,请勒铭酒泉”,大意是因连年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西凉在酒泉刻石纪功,歌功颂德,充分展示了西凉实行的屯田经济让西凉变得民富国强。

  北凉国王沮渠蒙逊是匈奴卢水胡人,但他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不亚于其他四凉。401年,由于战争,导致百姓错过了农时,北凉国王沮渠蒙逊正式下诏曰:“戎车屡动,干戈未戢,农失三时之业,百姓户不粒粮。可蠲省百徭,专功南亩,明设科条,务尽地利。”大意是,要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百姓的负担,鼓励人民从事农业生产,调动其积极性。

  417年,河西遭遇大旱,影响了禾苗的生长,沮渠蒙逊又下罪己诏曰:“顷自春炎旱,害及时苗,碧原青野,倏为枯壤。将刑政失中,下有冤狱乎?役繁赋重,上天所谴乎?内省多缺,孤之罪也。”从春旱害苗一事,反省刑罚是否苛刻、民间是否有冤案、百姓的赋税是否繁重等等,从中可见沮渠蒙逊对农业的重视程度。

  1975年,在吐鲁番古墓群中发现的写于423年的北凉文书《兵曹下八幢符为屯兵值夜守水事》,记载了北凉时期组织士兵进行大田生产的情况,可知北凉对农业的重视程度。

  此外,河西走廊发现的魏晋时出土的文物,有大量反映当时农桑、屯田等方面的壁画和彩绘砖画,包括犁地图、扬场图、耱地图、采桑图等,描绘了劳动人民从播种到丰收的一整套农业生产过程,形象直观地再现了当时人们的农业生产生活情况,成为当时河西农耕经济繁荣发展的生动写照。

  (作者简介:李元辉,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