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残联多措并举拓展视障文化服务覆盖面

甘肃省有187.1万残疾人,其中视力残疾人34.1万。多年来,甘肃省高度重视推进视障文化服务工作,作为补齐残疾人文化短板、助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同机制,创新服务内容等举措,擦亮服务名片,多措并举保障视障群体文化权益,帮助视障人士在共享文化、包容参与中提升文化获得感、生活幸福感。
纳入大局统筹靠实抓细
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对残疾人文化工作提出要求,强调要倾力构建无障碍文化服务体系。中国残联强力支持指导,专门调研省图书馆和4市视障文化服务工作,支持我省承办有关培训班。省残联把视障文化服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党组会议每年多次研究,积极支持各级视障阅览室、基层残健融合中心等建设;联合省图书馆成立省残疾人阅读服务中心和残疾人阅读指导委员会,加强视障阅读服务。省残联、省盲协发挥自身职能作用,联合省文旅厅、省图书馆开展盲人数字阅读服务启动仪式、培训班、诗歌大赛等活动,努力提升盲视障服务水平,支持省图书馆打造为“全省助残先进集体”和“全省全国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
聚焦服务健全协同机制
甘肃省在制定全省无障碍建设条例、公共服务规划、残疾人五年规划及文化提升实施方案、助残志愿服务方案等法规政策时,从项目资金、服务标准、设施设备、宣传引导等方面,对视障文化服务工作专门安排。以每年全省残疾人读书达人演讲、文化季等活动为契机,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视障阅读推广活动,推进阅读活动进视障服务机构、进特教学校、进盲人家庭,帮助盲人融合共享各类文化活动。协同有关部门持续推进“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大力推动智能化听书机免费借阅等工作,有效解决了盲人阅读“一公里”难题。省残联成立“亮晶晶”盲童合唱团,协同有关单位培训并聘请了一批志愿电影讲解员、解说顾问和视障文化服务志愿者,大力培养视障文化服务骨干队伍。天水特教学校盲生张慧玉在全省读书达人演讲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她深情朗读《黄河颂》的场景,被新华社等媒体报道,令全国许多人动容赞叹。利用助残日、世界读书日、国际残疾人日等重要节点,协调媒体多维度、大声量宣传视障文化服务案例,其中省图书馆十几年如一日免费接送盲人开展阅读服务,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各报道1次,形成典型示范效应,引导越来越多的视障人士走进图书馆参与阅读。
夯实基础强化服务供给
支持省图书馆盲人阅览室建设,组织各级残联和甘肃卫视等媒体开展“五个一”文化进残疾人家庭活动,引导盲人走出家门、参与阅读、融入社会。加强基层视障服务阵地建设,支持社区、图书馆等建设29个残健融合文化服务站点,配备阳光影院、大字图书和阳光听书郎;累计支持12个市州、37个县市区图书馆建设盲人阅览室,配备盲文图书及有关阅读设备等。各级图书馆落实公共服务建设标准,全部设置残疾人阅览区,保障视障阅览室软硬件设施设备,阵地建设条件显著改善。紧盯助残日、盲人节等节点,发挥各级盲协牵头作用,积极协调教育机构、图书馆、文明实践中心、媒体、志愿者等力量参与,常态化开展视障文化服务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化协作。省残联、省红十字会、省图书馆、甘肃卫视等开展盲人观影公益活动,近五年1.6万人次盲人参加观影活动,帮助他们享受电影带来的快乐。省图书馆坚持以“阳光工程”助残服务项目为依托,每年为1700多人次盲人提供免费接送、免费午餐和无障碍阅读服务,成为我省文化助残的一张靓丽名片。
- 2024-03-06兰州高新区团工委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
- 2024-03-06国网甘肃电力:传承雷锋精神 践行青春力量
- 2024-03-06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开展学雷锋义诊活动
- 2024-03-06兰州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分局开展“12315消保维权进乡村”宣传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