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财经新闻 >> 省内经济

明永平:科技金钥匙 种出致富路

2024-03-25 16:55 来源:中国甘肃网

  3月中旬,已是仲春,大通河畔杨柳开始泛绿,种植户开始在地里覆膜。永登县河桥镇乐山村村民明永平叫来一辆装载机平整土地,他还有个身身份是永登欣永盛药材种植农民合作社理事长。不远处一块大牌子上写着“永登冷凉灌区中药材牧草试验示范基地”,明永平说:“这片地是玉米套种中药材,属于甘肃省科技厅的立项成果,我现在种的是科技田。”

  这个试验示范基地面积1000多亩,种植羌活、板蓝根、柴胡等中药材20余种,紫花苜蓿、狼尾草、狗尾草等牧草30余种。基地由永登欣永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兰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共同建立,通过“合作社+基地+科研单位+技术工人”的模式,重点在中药材种植、种苗繁育、优质牧草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开展试验研究和推广利用。

  此前,大通河畔的农民一般不种药材,明永平可以说是大通河畔大面积种植药材第一人,明永平是有勇气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作为一个不惑之年的农民,明永平以前外出务过工,给单位开过车。陇西县是甘肃的药材种植大县,十多年前在陇西看到当地人种药材走上致富路时,在外经多见广的明永平有了在河桥种药材的想法。他认为陇西的气候等自然条件和河桥差别不大,应该能种成。在充分考察调研的基础上,2016年试种了60亩的羌活。种上药材后,浇水、打药、除草、施肥,从出苗到长大,明永平一丝不苟,生怕稍有疏忽,影响了药材生长。在药材生长过程中一遇到问题,他就在专业书里打答案或向专家请教。2018年药材成熟上市,当时羌活价格每公斤42元,每亩地收入达到10000元,当年收入60万元。明永平终于收获了回乡创业的第一桶金,这也更加坚定了他种药材的信心。

  此时的明永平,成了一个好学的“学生”。为了尽快掌握中药材管理技术,他跑遍了永登和红古的大小书店,购买了《种植中药材技术解答》《中药材的需求量》等大量中药材方面的书籍,订阅量关于药材的报刊。只要是有中药材生产的培训或讲座,他每次都参加,除了认真听课外还总要收集回来不少资料。他顶着炎炎烈日,一天到晚在田里摸爬滚打,以便观察秧苗的生长习性、特点,一边做笔记,一边查阅资料。它对中药材的研究几乎着了魔,在别人眼里,他照顾秧苗就像养育自已的孩子。

  就这样,通讨学习和实践,他基本上掌握了中药材的种植管理技术,不仅熟练掌握了常见中药材的种子、种苗选择标准、病虫害防治方法、收获技巧等,还对常见中药材的出售时机、市场行情烂熟于心,成为全村有名的中药材种植能手。

  2019年,明永平成立了合作社准备大干一场。但是接下来的疫情打乱了明永平的计划,由于运输不畅,药材积压,未来的不确定性给他的种植事业蒙上一层阴影,这也给了明永平一个反思的短暂缓冲期。

  药材的种植和粮食作物不同,药材的成长、收获周期比较长,可以达到3年甚至5年,而且药材生长不喜稠密,能不能增加土地利用率呢?好学善琢磨的明永平决心解决这个疑问。

  在当地,近年来玉米的种植渐成气候,这种产量比较高的农作物不仅价格比较好、产量比较高,而且秸秆还可用作养殖草料,可谓全身都是宝,明永平决定试验药材套种玉米。通过几年的实践,明永平总结出了药材套种玉米技术,从开始的普通玉米到水果玉米,每亩地大约能收2000多只玉米棒子,每亩能增收2000元。

  前不久,以药材套种玉米为核心的“高寒灌溉区中药材种苗繁育及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经甘肃省科学技术厅科技成果认定,确认为甘肃省科学技术成果。从一个种植户到合作社理事长,再到一个新型的“科技农民”,勇于尝试的明永平终于成功了。

  明永平这个“科技农民”也成了致富带头人。现在明永平流转土地1000亩,共与51户贫困户、建档立卡户签订了流转合同,并以高于市场价按时足额支付租金,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在用工需求上优先考虑贫困户,长期雇佣30人左右,其中原来的建档立卡户占一半。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一人富不算富,带动帮助更多的村民共同致富,也是明永平的另一个理想和追求,他觉得只有这样,更能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王立命 张春鹤 王夏筠)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