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甘肃段)无人区采访手记
河西走廊,千里戈壁,万里黄沙。辽阔延绵的千里长廊,蕴聚着神秘与悲壮。公路两边的土地,裸露着坚硬的砂砾,泛着白花花的盐碱。远处的条条银线,为这一片浑黄平添了几许立体的意韵。
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甘肃段)甘1标起于甘肃省酒泉市肃北县马鬃山镇破城山北新疆、甘肃省界,止于酒泉市肃北县马鬃山镇饮马峡村南肃北、瓜州县界北侧。线路整体呈西北东南方向,均位于酒泉市肃北县境内,线路长度约138.324千米,约110千米处于无人区。

“沿线具备居住条件的仅有柳园镇、桥湾、玉门三个地方,而这三个地方距离现场作业点依然有2-3小时的车程。因此工程顺利开展必须在沿线搭建作业班组临时驻地,生活补给只能从柳园、桥湾运往现场,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该标段施工负责人姜攀介绍道。
对于很多没有在无人区干过活的施工人员,难以适应手机信号差、水电设施不完备等条件,造成人员流动性较大,这一问题无疑对现场的管控增加了难度,生活用电只能通过发电机来解决,且需要长期面对发电机带来的噪音,但所有驻地班组成员依然克服种种困难,坚守岗位,为电网建设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班组驻地的采访中,一对来自安徽的中年夫妻介绍说,他们二人都在这里打工,无人区手机信号时有时无,晚上干完活回到驻点的时候,就想跟家人嘘寒问暖两句,以解去一天工作的疲惫。说到孩子时,阿姨脸上写满了心疼,“孩子在老家打工也很辛苦,风里来雨里去,有时候一天饭都吃不到嘴里”。说到这里,这对夫妻眼里泛起了泪花。
记者问起他们有没有什么想对家人说的话,阿姨却羞涩地低下了头,有些难为情的说她表达不出来,最后在记者的鼓励下,她说:“最大的希望就是家人平安健康,孩子早日成家,有个自己的小家庭,我就心满意足了。”阿姨的淳朴深深触动了在场所有的人,我想,儿行千里母担忧是每一位父母人生里修不完的必修课。
晚饭期间,驻地工作人员热心邀请我们共进晚餐,让我们尝尝他们从家乡带过来的特色腊肉,尽管当时饥肠辘辘的我们,看着香喷喷的饭菜默默咽下了口水,但看着他们生活驻地的艰苦,依然婉拒了他们的好意。
太阳落山时,戈壁滩格外凄冷,工人们邀请我们进入他们的宿舍休息片刻,我们也随机攀谈了起来。在这间简陋的宿舍里住着两对夫妻,听其中一个阿姨讲,他们都来自广西,常年在外务工,跟家人团聚的日子少之又少,就想趁着自己身体还行,出来多挣点钱,贴补家用,不想给孩子们增加过多负担,朴实的话语中透露着无数个父母的心声。

在无人区,手机一直都处于无服务状态,瞬间变成了电子时钟,起初略显焦虑,后面想到工人们天天如此,也就慢慢习惯了。因为晚上还有场景要拍摄,我们一直等到天黑,却奈何这无人区的天,到晚上九点才慢慢黑起来。
等所有工作结束,已是晚上九点半左右,跟班组成员简单告别后,我们驱车近两个半小时赶往最近的柳园镇......突然熟悉的微信消息铃声响了起来,一下子把我从困意中拽了出来,其中一条是来自家人的消息,妹妹打趣地问我在无人区是不是被狼叼走了,一直联系不上我有了些许不耐烦,语气间的可爱让我不经意扬起了嘴角。
凌晨十二点左右,到达柳园镇,我们准备简单吃点晚饭,但是坐在饭桌上,大家的脸上写满了疲惫,此时真的就想倒头就睡......
第二天,记者跟随施工负责人姜攀到达1036#旋挖钻基坑开挖现场,在茫茫戈壁中工人们迎着风沙正在进行施工作业。
下午1点左右,驻地后勤人员给工人们送来了午饭,工人们一边吃午饭一边跟记者交谈,当记者问他们工作累不累的时候,他们说:“累是累,但心里踏实,就想着早点干完就能早点回家跟家人团聚。”戈壁滩的风沙与紫外线的强度在他们脸上印着深深的痕迹,但他们质朴的话语在我脑海里久久没有散去......
在这种施工环境恶劣、驻地生活条件艰苦的情况下,正是这群扎根在一线的基层员工,在工程建设期间,克服了沙尘暴、大风等极端天气影响,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安全放在心上,保证了工程质量与进度,确保工程建设务期必成,为电网建设事业增砖添瓦。
随着手机提示音的响起,连绵起伏的的沙丘和一望无际的戈壁渐渐消失在车窗外,穿越无人区,跨过戈壁滩,荒漠中延伸至远方的车轮印迹,眼前的辽阔,头顶的苍穹,让人忍不住敬畏,这一刻,让我读懂了基层建设者的艰辛和伟大,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坚守,成就了甘肃电网建设事业的发展。(闫敏)
- 2024-04-30“小心甘”喊你来尝一尝西北的“热辣滚烫”
- 2024-04-30“小心甘”喊你来尝一尝西北的“热辣滚烫”
- 2024-04-30兰州文理学院数字媒体学院首届人工智能生成艺术(AIGC)实践教学成果展成功举办
- 2024-04-29国网临夏供电公司:雪后特巡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