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做好生态功课 建设美丽城市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张振国
近年来,武威市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源源不断为生态文明建设蓄势赋能。
加强科技支撑。围绕荒漠化综合治理、减污降碳等课题,2024年申报省市级生态文明建设专项13项,鼓励支持绿色低碳基础科学研究和原创技术开发。中央引导地方科技专项《石羊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态系统一体化修复与功能提升》获项目经费150万元,研究滴灌和覆盖等农艺措施的节水增效新路径,提高石羊河上游林地草地水源涵养功能,促进中下游绿洲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依托武威市数字政府运营指挥中心,接入电眼看祁连、大气网格、石羊河示范河湖等平台,实时监测生态环境变化,不断提升生态问题发现、评估、预警和处置能力。
拓宽资金渠道。完善金融信贷扶持政策,制定印发《关于推进绿色金融加快发展的实施方案》,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加强部门信息共享,推动政策落地见效。2024年一季度,全市绿色金融贷款余额135.44亿元,同比增长24.42%。持续推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签订《石羊河流域第二轮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落实补偿资金1798万元。
探索市场交易。紧跟国家“双碳”战略进程,坚持扩绿与增汇并重,在凉州区谢河、康宁、丰乐等镇浅山区和古浪县城东西两山等重点区域,完成碳汇林建设1.4万亩。充分利用林草资源优势,以增加林草碳汇、减少碳汇损失、加强计量监测等为重点,积极推进林草碳汇交易,凉州区、古浪县首批两个国际自愿碳减排标准(VCS)项目交易成功,实现碳汇收益215.2万元。
加大人才引育。聚焦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突出“高精尖缺”,2023年以来,精准引进生态环保领域急需紧缺人才27名,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4名,进一步壮大生态环境保护队伍,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人才支撑。出台《关于加强科技激励减轻科研人员负担的若干措施》,持续为科研人员松绑,激发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创造活力,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强化正向激励。创新完善绿色发展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建立体现生态价值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完善生活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政策,分类别制定收费标准,实现污染者使用者付费。在凉州区率先建立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已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乡镇全部开征污水处理费。全面推行居民用水阶梯制水价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深入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持续推进不同作物农业用水分类水价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实行更加灵活的再生水价格政策,单位、个人使用再生水免收污水处理费,再生水使用单位超合同用水量实行累退价格。深入落实节能环保电价政策,自2021年10月起,全面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对居民、农业用电执行目录销售电价,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执行阶梯电价政策,全市5.63万户一般工商业用户和500户大工业用户全部通过市场化方式购电。
完善法治体系。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颁布施行《武威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武威市防沙治沙条例》《武威市节约用水条例》《武威市城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发布《武威市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武威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两个政府规章,以良法保障善治。不断深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2023年以来,查处生态环境违法案件56件,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13件。
- 2024-07-10甘肃省农信联社与省物流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2024-07-10鲁强一行到方大炭素考察调研
- 2024-07-10方大炭素3名员工获“优秀民兵”荣誉称号
- 2024-07-10方大炭素签订上千吨石墨化炭砖大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