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财经新闻 >> 新闻资讯

民乐:“法治细胞”打通基层治理脉络

2024-08-23 11:29 来源: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常伟 通讯员 袁林英

  今年以来,民乐县坚持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以改革推动法治建设,以法治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激活深层法治“细胞”,蹚出了一条具有民乐特色的法治建设之路。

  夯实法治根基 为法治民乐建设“蓄水赋能”

  坚持以更牢固的法治思维凝聚力量,不断深化法治民乐建设生动实践,以高水平法治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提升法治素养促履责。制定印发《民乐县领导干部法治素养提升年行动方案》,创新实施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头雁工程”,举办全面依法治县业务骨干培训班,开展“百场法治大宣讲”活动2期,在电视台开通“普法伴你行”栏目,邀请部门单位负责同志轮值讲法释法14期,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的能力。

  强化统筹协调聚合力。协调召开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印发《2024年全面依法治县工作要点》《2024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等文件,压实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推动实施“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10项,不断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

  创新法治督察促落实。探索组建法治督察队伍,采取“书面通报、闭环整改、回头看”三步走督察整改模式,对67个部门单位和10个镇开展法治督察,创新实行“两函”督办机制,建立法治督察反馈问题点对点包联指导机制,全力抓好问题整改及重难点工作突破,推动法治建设落实落地、取得实效。

  抓深依法行政 为法治政府建设“划线立规”

  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县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增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助推打造开放高效规范阳光政府。

  筑牢依法决策“法治屏障”。制定《民乐县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组建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库及合法性审查专家咨询委员会,创新合法性审查“一图一清单一指引”工作标准,采取“部门初审+司法局再审+政府决策”的审查模式,审查重大行政决策92件、规范性文件1件、协议合同10件、请示文件146件,提出可行性意见建议27条,为政府依法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织密行政执法“监督网络”。在全市率先推行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业务“导师制”,从县直部门选派18名“业务导师”,常态化对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在业务学习、执法办案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选聘以法官、检察官、律师及行业代表为主体的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8名,对重点执法领域开展执法监督2次,评查行政执法案卷600余宗,督促行政执法单位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全面规范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探索争议化解“最优路径”。建成“1+1+10”行政复议便民服务网络,全面推行行政复议委员会、行政复议委员会办公室和行政复议人员集体研究的三级办案模式,落实“简案快办”“繁案精办”“要案慎办”机制,受理行政复议案件28件,办结22件,办理行政应诉案件8件,无经复议后败诉案件,办案准确率达100%。

  推进全民守法 为法治社会建设“聚力增效”

  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提升公民法治素养”要求,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普及宪法法律,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

  建强队伍强实力。深入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育工程,挂牌评选“法律明白人”1365户、“学法用法示范户”356户,组建“金牌普法讲师团”及普法志愿者队伍12支,打造点单式精准法治宣传品牌“小司说法”,推送普法短信2万余条,发布“以案释法”典型案例及各类宣传报道信息800余条,开展法律咨询、以案释法等公益普法活动120余场次,着力营造全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浓厚氛围。

  聚焦重点出实招。创新实施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护苗工程”,严格落实在校学生“3、1、5分钟”法治教育机制,择优选派76名法官、检察官、公安干警、司法行政干部担任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举办法治副校长专题法治课、法治讲座82场次,发放青少年法治教育读本1万多册,为学校提供法律意见30余条,促进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融入课堂、融入日常。

  文化赋能强实力。按照“县域有特色”“一镇一品牌”“一村(社区)一主题”的工作思路,在三堡镇三堡村、南古镇城南村、乐民新城富强苑社区建设法治文化广场、法治一条街等法治文化阵地,打造城南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14个、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5个,把群众法治意识、思想道德的“里子”和城乡“颜值”、民生福祉的“面子”同步推进,走出了“崇尚法律、淳化民风、依法治理”的新路子。

  做实法律服务 为民生幸福加码“合帽增温”

  以“均等普惠、便捷高效、智能精准”为目标,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让群众获得普惠、精准、及时、有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打造高效便民“服务站”。建成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镇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2个,村级公共法律服务点172个,同时结合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新建乐民新城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将法律援助、公证、人民调解、法律咨询作为公共法律服务的基本功能,为群众提供“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基本公共法律服务,精心打造城区“半小时”“农村一小时”法律服务圈”。

  完善法律援助“惠民网”。扎实开展“法援惠民生·关爱残疾人·助力农民工”等系列活动,开通农民工、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等多条特殊群体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创新实行“五个优先”“五个当天”便民措施,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03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125万元。深入推进与公、检、法等部门沟通衔接机制,建立法律援助律师派驻看守所、法院、检察院值班制度,实现刑事案件审查起诉、审判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

  探索公证便民“最优解”。依托11个司法所建立公证联系点,在联系点推行公证联络员制度,通过定期坐班服务、电话、微信视频解答群众咨询120余人次,提供上门办证27人次。深入实施“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加强与市场监管、不动产登记、民政等部门的信息共享,采取“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成本、减次数”的“五减”便民举措,办理公证事项358件,85%以上的公证事项实现当天受理、当天出证,推动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有效提升。(民乐县司法局)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