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财经新闻 >> 省内经济

“炭”求卓越 “素”造未来 ——方大炭素成功改制十八周年回眸

2024-09-23 10:32 来源:中国甘肃网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坐落于湟水河畔的方大炭素喜讯连连,公司入选《2024胡润中国新材料企业百强榜》成为中国新材料领域最具价值的非国有企业之一;公司与中南大学强强联手成功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公司自主研发的“φ750mm超高功率石墨电极”荣获甘肃省新产品认证;公司治理、资本运作及投资者关系管理获得高度认可,公司董秘荣膺新财富“金牌董秘”及“最受个人投资者欢迎董秘”两项大奖……这一系列利好消息,为方大炭素高质量发展增添了亮色,更为公司成功改制十八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自2006年9月28日改制以来,方大炭素历经18载风雨洗礼,从昔日的小步慢跑到如今的稳健发展,再到成为炭素行业的领跑者,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公司荣登美国《福布斯》杂志2019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榜单,成功入围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截至目前,方大炭素兰州本部累积为国家上缴税金逾66亿元。

  作为全球最大的炭素制品生产研发联合企业,方大炭素凭借优质的服务和一流的产品质量,获得海关AEO高级认证企业,入选“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样本企业”,企业的海关信用和产品通关以及客户清关效率大大提高,成为国内石墨电极重要出口供应商。方大炭素出口创汇额连续多年稳居行业和甘肃省前列。

  方大炭素始终秉持辽宁方大集团“党建为魂”的企业文化,积极响应党中央发展民营经济的号召,将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融入企业血脉,为企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正是这份坚持与努力,让方大炭素不仅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更逐步走向世界舞台,展现出中国炭素企业的独特魅力与强大实力。

  改制之路:破茧成蝶,焕发新生

  在方大炭素众多老员工的记忆深处,大家对企业的感情可谓五味杂陈。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曾经为国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创造了一系列辉煌。但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来临,冗员多、体制性障碍等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开始显现,企业面临着艰难的生死抉择:市场逐步萎缩,销售额大幅下降,资不抵债,职工工资长期拖欠……

  2006年9月28日,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辽宁方大集团通过司法拍卖的方式正式成为兰州海龙科技(方大炭素前身)第一大股东。2007年1月,兰州海龙科技正式更名为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方大炭素横空出世,开启破茧成蝶、焕发新生的旅程。

  改制之初,辽宁方大集团先后投入7000多万元资金购买原料、维修设备,迅速启动生产,大力开拓市场,按时发放工资,按期缴纳社会保险,逐步使企业恢复生产,生产经营初见曙光。改制后当年便一举扭亏为盈,创造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奇迹;改制次年,公司产量、销量、利润等指标大幅度攀升,部分指标达到或超过行业和历史最好水平,实现了产量、利税、员工收入全部翻一番,生产经营彻底摆脱了“死亡线”,企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改制第三年,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募集到十几亿资金,增扩公司装备实力水平,相当于又扩建了一个现代化的炭素工厂。

  目前,公司的炭素制品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3万吨,原料生产能力20.4万吨,产品广泛应用于冶金、新能源、化工、机械、医疗等行业和高科技领域,畅销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远销世界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对于焕发新生的方大炭素来说,广大员工是企业破茧成蝶的见证者、建设者,更是发展成果的受益者。改制后的18年里,员工的工资收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般员工人均工资水平呈现阶梯式增长,由2006年人均不足900元/月,到现在人均7435元/月,员工月均工资是改制前的8.26倍。尤其是2018年员工收入达到改制以来历史最高水平,一般员工(不含中高层)年人均收入超过17万元,是2006年的16.25倍。

  “企业发展依靠员工、企业发展为了员工、企业发展的成果与员工共享”——这一理念在方大炭素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公司实现从国企到民企的改制,不仅是产权制度的深刻变革,更是企业文化的重塑与经营机制的全面革新。改制后的方大炭素以更加灵活的机制、更加开放的姿态,迅速融入市场大潮,开启了全新的发展篇章。

  科技创新:引领炭素行业,铸就卓越品牌

  科技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第一引擎,始终是方大炭素持续腾飞的核心驱动力。自企业改制以来,方大炭素便坚定不移地踏上了科技创新与科学发展的征途,这一战略抉择迅速提升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与加速度。

  作为炭素行业领军企业,方大炭素不断加大科技研发和技术人才队伍培养力度,积极与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和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为企业输入了科技实力和动力,增强了公司行业竞争力和创新发展能力,科技研发结出了累累硕果。公司承担了3项国家级科技重大专项项目,6项省级科技重大专项,制定了10多项国家/行业标准,拥有77项专利。公司获得了40项科技成果及新产品,其中Ф700mm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电解铝用石墨化阴极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Ф700mm超高功率石墨电极、Ф750mm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填补了行业技术短板,Ф800mm普通功率石墨电极填补了国内空白,高温气冷堆炭堆内构件打破了国外垄断,快中子堆用含硼石墨突破了关键制造技术。

  2020年1月,方大炭素技术中心被国家五部委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23年顺利通过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评价等级为良好;2021年3月,方大炭素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023年顺利通过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复核评价。

  尤其在炭素行业尖端技术领域,方大炭素加快布局石墨烯应用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工作,研发出系列石墨烯制品、石墨烯导电浆料,以及石墨烯功能无纺布、石墨烯系列功能口罩、石墨烯电热布、系列石墨烯电热产品,以及石墨烯止血敷料等,其中石墨烯浆料系列产品以其优异的性能可以广泛应用于储能和动力电池、新能源、太阳能、建材、热管理、大健康、LED、电子元器件、电子工艺工程、印刷、抗静电、电磁屏蔽、特种功能涂料、复合材料等领域,同时石墨烯散热浆料也可广泛应用于大功率LED散热器、CPU散热器、工业设备散热、汽车零部件散热等领域,目前正在市场推广阶段。

  方大炭素石墨烯医用口罩被列入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白名单”,此举意味着方大炭素被列入国外标准认证或注册医疗物资生产企业清单,标志着石墨烯医用口罩(IIR型)符合进口国(地区)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达到了欧洲标准。公司自主研发的石墨烯复合功能无纺布与石墨烯电热布,分别在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交会)和第二十四届高交会上大放异彩,荣获了“优秀产品奖”,这不仅彰显了方大炭素在石墨烯应用技术上的深厚实力,也标志着其在推动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目前,方大炭素已有10多名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一定规模的技术人才队伍,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创新人才优势;拥有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并形成知名品牌,在行业中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核心竞争优势,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研究开发与创新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科技领航,铸就品牌。18年来,方大炭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提升产品质量,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广泛认可与赞誉。如今,方大炭素已成为炭素行业的佼佼者,不仅为炭素民族工业的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更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蓄势赋能:强基固本,奠定高质量发展基石

  自改制以来,方大炭素重装上阵,致力于夯实企业发展的根基。在装备升级方面,公司频频出手,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自2012年起,方大炭素加速推进了一系列重点项目的实施。包括压一高楼部的重建、德国振动成型机的引进、内串石墨化炉的改造、新电极接头加工线的上马、1号及2号环式炉的升级改造,以及高压浸渍及二次焙烧隧道窑等新设施的引入,实现了全工序、高标准的技术革新,有效解决了因设备老旧而导致的产能瓶颈和质量波动问题。

  步入2022年,方大炭素继续加大投入,实施了焙烧厂品川窑改造项目和焙烧厂2号浸渍线改造项目。目前,这些项目已顺利投产,进一步提升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2024年,公司计划实施加工厂炭砖线039号机床改造和长春线4号机改造等项目。面对市场严峻挑战,公司未雨绸缪,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产品加工精度和消除设备隐患,以抢占未来市场先机。目前,这两个项目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

  经过18年的高速发展,如今,方大炭素拥有了一大批国际先进水平的炭素制品生产设备,先后引进了日本40MN立捣卧压油压机、德国振动成型机、亚洲最大的焙烧环式炉、内串石墨化炉、新电极加工线等一大批国际、国内最先进的生产线和生产装备。特别是从日本引进的全自动配料、40MN立捣卧压油压机,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大规格电极生产装备之一,还拥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内串石墨化炉和20000KVA直流石墨化炉。

  能源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其高效利用至关重要。方大炭素通过实施夏季停运蒸汽锅炉、冬季余热利用采暖、中水利用等项目,实现了能源的节约和成本的降低。特别是在余热利用采暖改造项目中,公司采用创新的水源热泵技术和高位联通式水箱、分区供暖等设计,成功实现了天然气锅炉的全面停运。

  绿色发展:铸就“花园式工厂” 引领行业环保新风尚

  2024年1月,方大炭素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公司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标志着公司正式迈入国家级“绿色工厂”的行列。

  改制以来,方大炭素便将绿色发展理念深深植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不断在环保设备升级、环境绿化、项目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力度,展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行业引领作用。公司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兰州市“无废企业”、兰州市“优秀健康企业”等一系列荣誉,正是对其绿色发展成果的最好证明。

  方大炭素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坚守“要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保”的理念,按照“环保改造要立足十年、甚至二十年都不再动,国际上有标准的,一定要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的目标整体推进。公司先后投入2亿余元,实施了包括压型沥青烟治理项目、焙烧厂烟气深度治理项目、吸料天车项目、余热利用项目、中水回用项目、除尘器改造项目、循环水系统改造项目、噪声治理项目、烟气在线监测项目等130余项环保技改项目,极大地提升了环保设备的技术水平和污染治理能力。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使方大炭素的污染物排放浓度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排放量大幅减少,还显著降低了能源消耗,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提高了资源循环利用率,中水回用率更是达到了85%以上。

  如今,走进方大炭素厂区,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松柏苍翠,溪水潺潺,鸟鸣声声,仿佛置身于一座美丽的公园之中,这正是公司“花园式工厂”建设成果的生动展现。

  近年来,方大炭素将“花园式工厂”建设作为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精心规划与设计,打造了一系列具有企业特色的景观,并建成了红古区首个“党史主题公园”,厂区绿化率达到了30%,极大地改善了厂区环境面貌,提升了环境质量,显著增强了员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作为炭素行业绿色发展的领头羊,方大炭素还积极牵头和参与制定了多项环保标准,如《炭素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炭素制品制造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方法》等,为中国炭素企业的环保治理和绿色发展树立了标杆,推动了整个行业的绿色转型与升级。

  奉献爱心:以行动践行社会责任,公益之路彰显企业担当

  “方大是党和政府的企业,牢记党恩、回报社会”是方大发展的初心。方大炭素自改制以来,坚持“党建为魂”的企业文化,积极践行“取之于社会,回报于社会”的企业宗旨,始终把关心社会、扶贫助困作为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高度关注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在抢险救灾、捐资助学、扶危济困的爱心队伍贡献着方大力量,为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2008年,方大炭素与省红十字会、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联合成立“方威基金会·兰大二院宁养院”,公司每年出资100万元,专门为贫困的癌症患者提供免费的镇痛治疗和临终关怀,已有3200多名患者受益;2008年,公司向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300余万元,并组建抗震救灾志愿者服务队赴灾区救灾;同年捐资500万元在甘肃陇南地震灾区援建了10所希望小学,使3000多名小学生回到了课堂;2010年,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200万元;向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区捐款300万元;2012年,向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捐款100万元;2018年8月,公司积极响应甘肃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号召,向省财政捐助扶贫资金5000万元。

  自2019年5月起,在集团董事局方威主席的带领下,方大炭素主动参与甘肃临夏州东乡县产业扶贫工作。短短近两年时间,方大集团在东乡县累计投入资金5.5亿元,落地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7个,盘活运行扶贫车间37个,实现就业9800多人,东乡就业群众月人均收入2600元以上。目前,方大炭素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项目不断提规模、增效益。公司投建的建筑工程、服装加工、手工刺绣、面点食品加工、出租车和公交车、模板加工等6个乡村振兴项目正在帮助带动当地群众勤劳致富,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据统计,改制以来公司用于开展公益慈善事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履行社会责任等捐款和投入资金累计达1.70亿元。一系列慈善义举体现了企业奉献社会的拳拳之心,彰显着企业的责任担当,赢得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肯定和敬重。公司被中国红十字会授予“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荣誉称号,“方威基金会”被授予“中国红十字奉献奖章”荣誉称号。此外,方大炭素先后获评“甘肃省十大慈善单位”及“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这些荣誉是对公司长期致力于公益事业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充分肯定。

  十八载风雨兼程,方大炭素一路走来,书写了一部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奋斗史,更绘就了一幅中国炭素企业现代化发展的新画卷。辽宁方大集团副总裁、方大炭素董事长马卓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方大炭素将以党建文化为引领,继续砥砺前行,加速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让炭素之光照亮民族工业振兴之路,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向着世界第一炭素强企的目标阔步前行。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