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财经新闻 >> 产经

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观象台)

2024-11-06 09:14 来源:人民日报

  刘志强

  从发展大局出发,按经济规律办事,紧盯“好不好”,锚定“高质量”,传统产业将持续焕发新活力、形成新优势

   

  前三季度,粗钢产量同比下降3.6%,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减少6.2%。今年以来,钢铁业生产经营总体平稳的同时,呈现出“高产量、高成本、高出口,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运行态势,部分企业面临经营压力。

  “运行有压力,但更有韧劲”“钢铁产量降低,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对全社会来说是件好事”……压力面前,不少钢铁企业负责人有着难得的乐观。这得益于各方对行业走势达成了共识:钢铁业已经进入减量发展阶段。

  “减量发展”,钢铁企业已积累了不少经验。2000年至2015年,粗钢产量年均增长13%,总量在全球遥遥领先。产能快速提升,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增量,却也造成供需失衡、产能过剩、污染加剧等问题。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幕开启,钢铁业累计压减超过1.5亿吨产能、全面出清1.4亿吨“地条钢”,至2021年,粗钢产量年均增长4.3%,企业投资经营也更理性。

  产量减了下去,质量提了上来。历经去产能“刮骨疗伤”,钢铁业告别粗放式发展的老路,逐步走上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良性发展轨道——“手撕钢”、取向硅钢、超高强汽车板等创新成果接连涌现,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智能制造技术加快应用,超低排放改造等节能降碳项目相继完成。总体看,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生产效率、企业效益等都在不断优化提升。

  对钢铁企业来说,减量发展不是一道“全新命题”,而是一项符合发展规律的“长期课题”。从需求角度分析,产品需求增长不可能“一路高歌”。我国内需空间广阔,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给钢铁业持续创造着下游需求。但从整体情况看,随着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对建筑用钢的需求拉动减弱。从供给角度分析,受资源、能源、环境、市场等影响,一个行业的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张。这些年,随着制造技术、生产装备、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进步,钢铁业的“生产弹性”明显加大,同样装备、同样时间,能产出的钢铁产量已显著提高。换句话说,满足同样需求,已不需原来那么多产能。这是产业升级的目的和结果,也是经济进步的必然。

  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有没有”不再是主要矛盾,关键在于解决“好不好”的问题。钢铁业也是如此,“稳增长”绝不是简单地增加产量,而是要降本增效、迈向高端,努力以更高水平的供给满足有效需求。这项“长期课题”,需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钢铁企业付出艰苦努力。

  要更加坚定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在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这些年,钢铁业在装备升级、品种优化、布局调整、智能制造、绿色低碳、标准引领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下一步,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推动大规模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要更加主动地适应需求优化供给。近年来,在建筑用钢需求有所下滑的同时,新能源汽车消费升温、出口扩大,船舶、家电等行业需求也较为旺盛,风电、光伏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落地,带动着汽车板、家电板、船舶用钢及部分品种钢需求的增长。在这些领域,钢材应用空间依然十分广阔。只要企业瞄准需求增量,推出更多适销对路的产品,依然大有可为。

  要更加积极地构建行业新格局。市场经济,优胜劣汰,面对需求波动,一些竞争力不强的企业难免被淘汰。这一过程中,企业兼并重组会加快,行业集中度会提升。相关部门和企业需要做的,就是着眼大局、顺从规律、清除“路障”,稳妥有序推进兼并重组,让要素资源得以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更加合理高效地配置,从而有效提升中国钢铁业的整体竞争力。

  从发展大局出发,按经济规律办事,紧盯“好不好”,锚定“高质量”,传统产业将持续焕发新活力、形成新优势。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