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里有片“宝藏林”(帮扶县驻村手记)
原标题:河北滦平马营子满族乡综合利用森林资源
乡里有片“宝藏林”(帮扶县驻村手记)
陈 爽 张宏莉
近日的河北省滦平县马营子满族乡,色彩斑斓。清早,山间的雾还没有消散,从山脚一路走来,鸟儿啼鸣,宛若仙境。
村民许尚全带齐工具,穿过蜿蜒的小道,随手抓住身旁的低枝,攀援上山。土生土长的他,从十几岁起,就与这片山林成了最亲密的伙伴。“跑山时我感觉心无杂念,上山出一出汗,体格越跑越好。”每年从春到秋,他有一多半时间都在山里,采集各种药材和山货。
“不认识的人看到的是草,认识的人看到的全是宝。”说起林子里的中药材,他如数家珍,“很多药材是分季节的,就像元胡最好夏至之前去采,丹参是出秧前、干秧后。”除了200多种中药材,林子里还盛产鸡枞菌、木耳、香菇等山货,不仅能丰富自家餐桌,晒干后拿到集市上,也能卖个好价钱。
这是乡里的一片“宝藏林”,总面积有18万亩。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孕育了马营子乡的林果产业,乡里板栗种植面积1.2万亩、栗树60万株,最大的栗树树龄接近百年。所产的板栗色正、味甜,深受消费者喜爱。“板栗一直是咱们乡的特色,今年优质板栗收了200吨左右,卖了200多万元。”马营子乡党委副书记陈瑞阳介绍,“我们会聘请专家给大伙儿培训嫁接改造、补植补造等技术,目前已经完成了5期现场授课,培训了300多人次。”
木棒打下来的“红果”哗啦啦落了一地,这是村民们在收山楂,“红果”是他们对山楂的形象称呼,红果树好打理,春天剪剪枝,秋天就能收。大家在树下忙着捡果、扎袋、装车,运往村里统一的收购站点。因为乡里的红果出浆率高、口感好,饮品企业每年都会专门来收购,制作成山楂饮料,销往全国各地。
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为马营子乡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村民们背靠山林,建起了民宿和农家乐,一些有特色的院落还被评为“美丽庭院”。“咱们这儿就是环境好,有些城里人还想来养老呢!”村民自豪地说。2023年,马营子乡“庄头部落”景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景区种植了大片桃树、杏树,每年会根据季节景色和节气时令,举办“桃花节”“丰收节”等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桃子成熟之后,还可以采摘、售卖,每年可带动增收120万元。
为了守护好这片“宝藏林”,乡里下足了功夫。近年来,乡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其中,“林边”是重点整治区域,对秸秆、杂草等可燃物进行全面清理。3支扑火队24小时驻防待命,每周进行一次实战演练。同时,积极与周边的北京市密云区冯家峪镇、不老屯镇、高岭镇对接,实现应急响应互通互助。今年,乡里新挖了防火井,为森林防火提供充足的水源。新修缮了防火栈道,让防火车能更通畅地开到山林的更多角落。
此外,马营子乡深入落实林长制,逐级压实责任,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森林防火的重点知识和典型案例,提升干部群众的防火意识。“村级林长每周一次巡林,乡镇级至少每月一次巡林,需要线上定点打卡,填写巡林日志。”乡级林长周士杰介绍,“除了护林防火,我们还会关注防范盗采盗伐,保护珍稀野生动物,守护森林安全。”
目前,乡里招募了77名护林员,每日在道路周边巡逻。这些护林员中,有50名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山林安全得以守护的同时,村民也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生态宜居到经济增收,乡里的“宝藏林”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这里还会发展其他文旅、康养等休闲项目,吸引更多游客来到马营子乡,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
- 2024-11-11支付便利带来消费新体验
- 2024-11-11新业态 新变化(快评)
- 2024-11-11这个主播小伙把灯牌卖出新花样(身边的经济故事)
- 2024-11-08浙江诸暨 流动乡村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