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财经新闻 >> 省内经济

瓜州:向阳花结“致富籽”

2025-08-19 15:11 来源:中国甘肃网

  金秋八月,瓜果飘香,在瓜州广袤的田野上,一片片向日葵迎风摇曳,饱满的花盘承载着丰收的喜悦,种植户们抢抓时机进行收割晾晒,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绘就出一幅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

  走进布隆吉乡,丰收的气息扑面而来,目之所及皆是耀眼的金黄。农户们穿梭于比人还高的向日葵“森林”中,手起镰落,硕大的葵花盘应声而落。田垄间,满载葵花头的拖拉机来回奔忙,花盘碰撞发出沙沙的丰收交响,空气里弥漫着葵花籽特有的清香,构成一幅生动的秋收图景。

  “今年我家种了45亩食葵,你看这花盘又大又饱满,籽粒饱满度特别高。按照今年的长势,亩产保守估计能达到240公斤以上,每亩地收入能有2600元左右。”瓜州县布隆吉乡潘家庄村村民杨海涛说。

  布隆吉乡地处戈壁绿洲,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独特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向日葵生长,产出的向日葵籽粒饱满、品质上乘。近年来,布隆吉乡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向日葵特色产业,通过订单带动和技术指导,让向日葵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目前,全乡向日葵种植面积已达3000亩,形成了规模化种植基地。更让农户安心的是,完善的“订单农业”模式早已铺就销路,葵花还在田间生长时,便已“名花有主”,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

  在布隆吉乡的葵花收购点,同样是一派繁忙景象。刚从田间运来的向日葵被源源不断地送进筛选设备,经过网筛、风选等多道工序,饱满的葵花籽与空壳、杂质分离开来,落入下方的包装袋中。筛选好的葵花籽色泽金黄、颗粒均匀,等待着被装车运往外地加工。

  “布隆吉乡的葵花籽粒饱满、水分含量低,品质高,很受加工企业欢迎。今年葵花产量也很可观,我们的收购价格是每公斤12元,比去年略高一些。按照这个价格和产量算,今年我们预计能收购260吨左右,既能满足企业的加工需求,也能让农户们多赚钱。”葵花收购商张建荣说。

  眼下,瓜州县瓜州镇4000余亩向日葵也迎来收获季,金黄色的葵花盘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田间地头人机协同的忙碌身影,为丰收图景增添了别样活力。

  一棵棵向日葵像沉甸甸的“金盘子”压弯枝干,田间既有村民挥动镰刀割下新鲜葵盘、插在茎秆上晾晒的身影,更有联合收割机穿梭作业的忙碌景象。收割工人将风干的葵盘摘下扔进脱粒槽,机器轰鸣中,饱满的葵花籽快速分离,效率比纯人工提升数倍。

  “以往全靠人工,30亩葵花得雇七八个人干半个月,今年有了收割机帮忙,人机配合着来,几天就收完了!”瓜州镇瓜州村种植户马平算着账,“机械采收成本降了近三成,每亩纯收入能到1300元,这效率和收益,以前想都不敢想。”

  来到瓜州县飞天蜜瓜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机协作场景同样火热。工人有序把葵花籽精准投喂进脱粒机进行去杂、除尘,机器则高效运转,机械化筛选、去杂、除尘,既减少杂质混入,又避免籽粒破损,让葵花籽品质更有保障。

  “这种‘人工精准投喂+机械精细处理’的配合,既能通过人工把控减少初始杂质混入,又能借助机械精准作业避免籽粒破损,让葵花籽品质更有保障,一天能处理20多亩地的葵盘,效率比纯人工高出不少。”瓜州县飞天蜜瓜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彦广说道。

  “我们算过一笔账,人机协作模式下,每亩采收时间从3天缩短到1天,人力成本降低40%,还能带动周边村民就近务工,每天能挣160—200元。”瓜州镇瓜州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磊介绍,正是抓住向日葵适宜机械化作业的特点,镇上推动人工与农机互补,既保丰收品质,又提增收效率。

  近年来,瓜州县始终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向日葵、枸杞等特色经济作物,不断拓宽农户增收渠道。如今,连片的葵田不仅是秋日美景,更是农民群众的“致富花”,稳稳托起乡村振兴的金色希望。(姜海波/文 李云涛 徐凯/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