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张掖供电公司为种植户提供可靠电动力
8月22日,张掖高台县宣化镇贞号村智能化精品果蔬种植基地里,首批9吨“口感西红柿”陆续成熟,工人们穿行于棚架间,忙着采摘、分拣、装箱,这批带着“乡土味”的新鲜果蔬,即将由合作企业发往上海试销。在基地水肥一体化设备前,国网张掖供电公司员工孙国华、杨泽正专注检查用电线路和设备运行情况。
今年,宣化镇贞号村以拓展农业发展物理空间和技术空间为主攻方向,按照“党支部+公司+基地”发展模式,与河南绿盛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投资建设10座智能大棚,配备建设智能温控、“四情”监测、水肥一体化等智能化设施,与现有供港蔬菜基地形成优势互补,构建起育种、种植、冷链配送、供沪直销全产业链,满足错季蔬菜供应需求,助力全县设施蔬菜产业提档升级。
“与传统漫灌施肥相比,智慧农业带来改变让人惊叹,以前需要很多工人耗时费力的施肥灌溉作业,如今通过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就能精准完成,不仅省时又省力,还能为果蔬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宣化镇贞号村党支部书记朱吉财介绍道。
智慧果蔬种植对电力稳定供应有着特殊要求,种植端温室大棚需要依赖精准的灌溉、保温供电系统,而销售端则需要稳定电力保障仓储车间、冷藏设备正常运行。针对这些需求,该公司从源头上发力,在大棚建设初期就主动对接,深入调研用电需求,同步建设智能开关、计量装置等配套电力设施,从线路规划到设备安装,全程跟进、高效推进,确保大棚及附属设施“通电即可用”。
此外,考虑到当地采取错时错峰轮茬种植模式存在季节性用电差异,该公司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制定专属供电方案,通过智能监测与灵活调控提高用电效率。定期组织台区经理深入大棚开展电力义诊服务,检查线路安全、排查设备隐患,为种植户提供科学用电指导,并认真倾听记录种植户对供电服务、报装用电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完善供电服务举措,消除种植户用电后顾之忧。
“前些年村上牵头将全村3100亩耕地流转给企业,每亩地有1000元保底收入,现在我们在基地打工,每天能挣200多元。”正在基地忙碌的贞号村村民付永红说道。蓬勃发展的智能化温室大棚产业带动了贞号村及周边村庄的300名群众就近务工就业,人均年增收1万元至2万元,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产业”。
从菜苗的“成长梦”,到产业的“振兴路”,国网张掖供电公司通过细致入微的检查和无微不至的服务,让村集体与种植户双增收愿景在可靠充足的电力支撑下,愈发清晰动人。如今,贞号村的智能温室大棚里,四季皆绿、产销两旺,充满着勃勃生机。(张磊)
- 2025-08-25视频|2025金徽酒正能量第十七期爱心助学工程城关区助学金发放仪式举行
- 2025-08-25玉门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展极端强风天气应急演练
- 2025-08-25渭源县北寨镇:多维赋能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 2025-08-25兰州高新区9家企业荣登2025中国隐形独角兽500强榜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