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财经新闻 >> 新闻资讯

兰州市城关区“文明实践+”绘就群众幸福图景

2025-09-05 15:31 来源:中国甘肃网

  黄河穿城而过,街巷烟火升腾。兰州市城关区立足中心城区区位优势,盘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资源,创新探索“文明实践+”融合路径,将文化浸润、治理效能、榜样力量融入城市肌理,让文明新风在黄河之畔落地生根,绘就一幅充满烟火气的幸福图景。

  “实践+文化传承”,黄河文脉润民心

  “老师,这个漆扇应该怎么做才好看?”暑假里,白银路街道甘家巷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红领巾爱心托管班”里,孩子们围着非遗传承人学做漆扇,脸上洋溢着灿烂纯真的笑容。这是城关区“实践+传承”的生动缩影。

  作为多民族聚居的中心城区,城关区深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民俗文化资源,构建起“1+25+N”文明实践矩阵。该矩阵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枢纽,联动25个街道实践所,辐射N个社区实践站及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场馆,打造“15 分钟文化生活圈”。通过完善社区公共生活服务设施,开设公益课堂、举办露天电影等文化活动,打造智慧书房,以及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等,让市民享受丰富文化生活。同时,将太平鼓、兰州鼓子、牛肉面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引入实践阵地,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触摸到文化根脉。

  “实践+基层治理”,新风正气聚民心

  “以前办丧事摆宴席,光场地就花好几千,现在各村红白理事会帮着操办,简单又体面。”青白石街道村民马女士最近为母亲操办后事,在文明实践站的协调下,一场简约肃穆的告别仪式赢得了邻里的一致点赞。

  城关区以文明实践为抓手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出台《城关区“十破十立·移风易俗”推进十大行动建设文明乡风实施方案》,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纳入村民公约,实现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全覆盖。

  城关区创新探索“实践+”融合路径,“黄河之滨也很美·文明集市”便是其中的生动实践。通过整合跨部门资源、创新服务场景,将食品安全检测、健康义诊、非遗体验等多元服务搬进集市,让群众在“赶大集”的过程中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更让文明实践与基层治理在烟火气中深度融合,让新风正气凝聚起民心。

  “实践+榜样引领”,凡人善举暖民心

  “看到有人落水,我没想别的,就想赶紧把人救上来。”不久前,马珊珊通过办公室的窗户看到对面的张苏滩河道中有一个人漂浮在河面,马珊珊边大声地说着边迅速从办公室的应急包中翻找出救生衣、浮漂和救援绳冲出办公室,直奔事发地点,在岸边群众的共同协助下,将落水者安全救上了岸,并紧急送往医院救治。救起落水者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刷屏朋友圈。这是城关区以榜样力量点亮文明之光的生动注脚。截至目前,全区已有43人入选“中国好人榜”,53人获评“甘肃好人”,300余名“身边好人”活跃在街巷社区。

  为让好人事迹“活起来”,城关区组建“道德模范在身边”基层巡讲团,走进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巡回宣讲,截至目前已开展100余场;同时,利用“学习强国”平台、辖区LED屏开设“好人专栏”,刊发事迹报道300余篇。如今,“学好人、做好事”已成为城关区最动人的市井风景,凡人善举不断温暖着民心。

  从黄河岸边的文化课堂到巷陌深处的治理实践,从凡人善举的温暖传递到文明新风的浸润生长,城关区以“文明实践+”为笔,以百姓幸福为墨,在黄河之畔续写着新时代的文明篇章。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