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炭素“师带徒”:最好的传承 是“我终将成了您”
在方大炭素,有一种独特的温暖,叫“师带徒”;有一种最好的传承,是“我终将成了您”。
刘刚是压型厂三车间检修班一名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老电工,在7#压机设备安装和调试过程中,就是骨干力量,三十年工龄让他对车间每台设备的“脾气”了如指掌,每天提前二十分钟到岗,询问零点班设备运行情况并进行现场巡查,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鼻梁上那副老式黑框眼镜,眯着眼仔细端详线路板上的每一个接点,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这样一位技术骨干是三车间的宝贵财富,他不但对待工作极致严谨;同时也肩负着技术传承的艰巨任务,检修班的年轻电工中就有两名他带出的优秀徒弟——张来喜和赵亮。
2025年惊蛰前夜,他带着张来喜和赵亮趴在7号压机的传动舱里,鼻尖蹭着发烫的轴承座——这是本月第三次抢修。“亮子,把内窥镜往左偏半公分。”刘刚的声音混着液压油的嗡鸣,眼镜片蒙着白雾。隔板另一侧,张来喜正用铜刷清理积碳,工服后背的盐渍结成蛛网。突然,赵亮的万用表发出蜂鸣:“师父,编码器阻值跳变!”刘刚摸出帆布包里的牛皮本,泛黄的纸页停在2019年秋:“来喜,还记得你第一次独立修编码器吗?冻得手指打颤,却发现了轴承座的隐性裂纹。”“当年你师兄拆接触器,螺丝刀都磨短两寸。”
凌晨四点,新编码器终于校准。赵亮跟着师父爬出产舱,看见张来喜蹲在辊道旁画技改图,图纸边角贴着张小纸条:“2024年大暑,师父教我听轴承异响——像老水车缺油的声音。”他突然想起上周整理工具柜,发现师父的降压药瓶底压着张照片:2018年师徒两人在检修间的合影,刘刚的工服还带着地沟的油渍,张来喜的安全帽上歪歪扭着“勤学”二字。
“亮子,把今天的故障点记本子上。”刘刚的声音带着疲惫,却仍盯着控制柜的接线端子。赵亮摸出崭新的笔记本,扉页贴着一片银杏叶——去年教师节他夹在师父教案里的,背面写着:“原来‘万分谨慎’,是二十年里每个焊点都敲三遍的执着。”
晨光漫进车间时,压机重新发出均匀的轰鸣。下班后,师徒三人走在厂区大道上。朝阳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
赵亮突然说:“师父,谢谢您今天的指导。我爸妈都是普通工人,他们常说有一技之长才能立足社会。我会努力学好技术,成为像您这样受人尊敬的老师傅。”张来喜也感慨道:“是啊,师父。您不仅教我们技术,更教我们怎么做人。严谨、负责、敬业,这些品质比技术更宝贵。我常告诉自己,以后一定要成为像您这样的师父。”
刘师父停下脚步,眼中闪着欣慰的光。他从工具包里拿出两本泛黄的笔记,分别递给两个徒弟:“这是我这些年在压三的检修记录和故障点排查心得,借给你们学习。记住,学习技术没有捷径,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检修人员,就要虚心学习,与时俱进,设备在更新,技术在进步,但工匠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两个徒弟双手接过,感觉这份沉甸甸的不只是纸张重量,更是师父三十年心血的无私奉献,是对企业高度负责的使命感。“谢谢师父!我们一定认真学习,总有一天我们要成为像您一样的人!”两人异口同声。
刘师父点点头,瘦小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高大。技艺的传承就像不熄的火种,需要呵护、需要耐心、更需要像刘刚这样毫无保留、毫无私心的好师傅,最终才能为企业储备更多的人才。而在方大炭素压型厂三车间,这种传承仍在继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声却坚实。刘刚看着身边两个优秀的徒弟,心中满是欣慰。这就是传承的力量。它悄然发生,润物无声,却深刻地塑造着企业的未来。(于凯)
- 2025-09-11天水水务集团自来水公司:全力保供水 护航开学季
- 2025-09-102025年甘肃省福利彩票市场形势分析暨工作推进会议在陇南召开
- 2025-09-10国家税务总局酒泉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依法查处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恒立新石英材料有限公司偷税案件
- 2025-09-10国家税务总局天水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依法查处甘肃帝豪龙黄金饰品有限公司偷税案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