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乡村看甘肃】安定区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赋能乡村振兴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金树栋
安定区积极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以全省“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为抓手,以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为突破口,按照“整体安排、统一规划、分别实施、试点示范、渐次推进、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原则,在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多方面深入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坚持规划引领,绘制发展蓝图
安定区深入学习“千万工程”中科学规划的理念,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文化特色,编制乡村发展总体规划。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思路,为每个村庄量身定制发展方案。以内官营镇为例,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将其规划为集休闲农业观光、乡村研学、民俗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小镇。通过详细规划,明确了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等内容,避免了乡村建设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同时,在规划过程中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确保规划符合实际、顺应民心,使乡村建设有章可循、有序推进。
聚焦环境整治,打造乡村新貌
安定区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建设的重点,学习“千万工程”中垃圾、污水、厕所等治理经验。在垃圾处理方面,建立了“社有垃圾箱、村有收集点、镇有中转站”的三级运行保障机制,配备小型垃圾转运车、垃圾桶等设备,与第三方环卫公司合作,定时收集、统一转运生活垃圾,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100%。如内官营镇万崖村,每个巷口都摆放着统一配置的垃圾桶,村庄环境干净整洁。在污水治理上,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入,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铺设污水管网等措施,提升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针对厕所粪污治理,大力推进卫生厕所改造,提高卫生厕所普及率,并建立后续管护机制,确保改造后的厕所正常使用。同时,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清理河道沟渠、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拆除残垣断壁,修缮排水渠,硬化路面,完成绿化等工作,使乡村风貌得到全面提升,实现乡村颜值与农民幸福指数双提升。
打造省级和美乡村,共建美丽家园
安定区学习“千万工程”中城乡融合的经验,结合本区实际,按照“政府资金撬动、农户筹资筹劳、共建共管共享”模式,致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形成“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美丽”的和美典型新格局,打造了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如香泉镇池沟村,在“五化”目标上完善基础。绿化上把植树、栽花与小花园、小果园、小公园相结合,美化上把艺术元素与乡土元素,传统村落与现代风格相结合,亮化上把群众娱乐休闲需求与小廊亭、小广场建设相结合,净化上把村社主干道与庄前屋后整洁相结合,文化上把古迹文物、民俗文化挖掘与村史馆、农耕文化广场建设相结合。完成巷道硬化3.36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08盏;栽植国槐、紫叶稠李、金叶榆等苗木4300余棵;建设小公园3处、文化广场4000平方米;建设村史馆、农耕文化体验广场各1个。在“八改”要求上提升内涵。以农村“八改”(改厕、改路、改水、改房、改电、改气、改厨、改院)为重点,采取项目配套和农户自筹两种方式进行建设,通过项目资金330.865万元撬动农户投入300.2578万元,总投资达到631.1228万元,基本完成公共区域改造建设,完成改暖18户、改厕30户、改厨21户、改院19户。
强化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安定区借鉴“千万工程”中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经验,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立足本地优势,打造马铃薯、果蔬、中药材等多个种植基地,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例如,西巩驿镇按照“山区基地引领、种养结合,川区设施农业牵引、菜果并育”思路,走“四化”产业模式,建有7个种植基地,各作物种植面积明确,果蔬、中药材种植量增长显著,成为农民增收新渠道。同时,积极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民发展生产,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如引进、提升粉条加工、马铃薯种薯生产企业,注册农特产品品牌,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年销售额超2200万元,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此外,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以内官营镇打造的“休闲特色农业观光游”为例,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加强基层治理,构建和谐乡村
安定区学习“千万工程”中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经验,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施“支部聚力”组织引领工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把返乡人士、村级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共建共治共享和美乡村。深入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健全集中统一领导、治理重心下沉、多元主体参与等制度,通过加强上下联动、突出纵向延伸、注重横向拓展,实现党的全面领导和基层治理制度化建设同向发力。借鉴“枫桥经验”,推进“五治”融合,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乡村社会稳定。如西巩驿镇通过明确环境整治机制、落实防返贫机制、抓实“一老一小”服务、开展结对关爱等举措,深化乡村治理,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时,鲁家沟镇按照强化党建引领,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学习推广陇南“民事直说”工作法,助力主动创稳行动提质增效,积极探索“一核多元强引领、五治融合抓治理、七措并举促振兴”的“157”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路径。
注重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
安定区借鉴“千万工程”中人才引育用留的经验,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一方面,加强本土人才培养,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创业培训等,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另一方面,积极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出台优惠政策,为返乡人才提供创业扶持和服务保障。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例如,在植树造林、农业产业发展等方面,通过与专业团队合作,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乡村发展的科技含量。
- 2025-09-16【和美乡村看甘肃】榆中县韦营乡多措并举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 2025-08-20【和美乡村看甘肃】盘活山区一片地——临洮县龙门镇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扫描
- 2025-08-19【和美乡村看甘肃】春华孕生机 秋实满枝头——临洮县八里铺镇水渠村文化引领乡村振兴扫描
- 2025-07-24【和美乡村看甘肃】安定区石泉乡:中药材种植成群众增收新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