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人才沃土,激活发展动能——方大炭素人才强企战略纪实
9月18日,由兰州市总工会、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兰州市石化冶煤工会协办,方大炭素承办的“方大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公司隆重启幕。作为甘肃省百万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大赛是深入贯彻落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的重要举措,不仅是对员工专业技能的集中检阅,更是公司深化岗位练兵、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实践,彰显了方大炭素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定力。
构建系统化培育体系,夯实人才发展根基
为满足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员工的学习需求,方大炭素焙烧厂一方面针对新入职员工开展入职培训,涵盖企业文化、安全生产、职业素养等基础内容,帮助新员工快速融入企业环境,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根据员工的岗位技能需求,组织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由分厂技术人员进行授课,内容涉及焙烧工艺优化、设备维护保养、质量控制等多个领域,切实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仅2024年,培训场次达70余次。
焙烧厂开展员工培训的举措,是方大炭素夯实人才发展根基的浓缩。
方大炭素始终笃定,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首要资源。公司着眼长远发展,搭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出一套涵盖新员工入职培训、在岗技能提升、管理层能力开发的全周期培养机制。公司依据不同岗位需求,采用“线上+线下”“理论+实践”“内训+外聘”相结合的模式,为员工提供多元化学习途径,切实达成了“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态势。
为增强培训实效,方大炭素注重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在课程中设置大量实操环节,让员工在动手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提升综合能力。焙烧厂二车间调温工王想兰凭借“眼里有活、心中有数、手上有招”的扎实能力,入职仅一年便成长为技术骨干并担任小班长,成为公司人才培养成效的生动体现。
“师带徒”传承工匠精神,技艺薪火生生不息
“师带徒、老带新”是方大炭素技术传承与文化延续的重要方式。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师徒管理制度,明确选拔标准、培养目标与激励政策,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对青年员工进行“一对一”指导,签订培养协议,制定个性化成长路径。
以全国劳动模范张平香为代表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工作室通过“理论培训+实操演练+课题攻关”模式,围绕生产难点开展技术创新与技能传承。近年来,张平香带领团队完成小改小革22项、降本增效10项、创新创效项目23项,培养出一批技术骨干。
信息自动化部的小姜感慨道:“没有师傅的倾囊相授,我不可能快速掌握核心技术。”如今,公司近百对师徒活跃在研发、生产、质检等关键岗位,构建起坚实的技术传承网络。
营造重教尚学氛围,建设成长型企业
方大炭素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崇尚技能”的企业氛围,通过设立专项教育资金、举办技能竞赛、建立内部讲师团队等措施,激发员工学习热情。焙烧厂七车间员工张兴入职三年来,通过持续参与培训与实战锻炼,从普通员工晋升为班长,薪资待遇同步提升,体现了公司“能者上、优者奖”的用人导向。
2024年,方大炭素共有270名员工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3人获评技师,高技能人才比例持续攀升。近三年,12名员工荣获省级技术标兵称号,企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员工素质整体提高。
人才与企业共成长,双赢格局稳步形成
方大炭素始终坚持“投资人才就是投资未来”,2025年持续加大引才力度,面向国内外重点院校招聘硕博士科研人才,积极引进国际高端专家,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
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表示:“我们致力于打造人才发展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的良性生态,让员工在企业平台上实现价值,让企业在人才支撑下行稳致远。”
如今,尊师重教、学习创新在方大炭素蔚然成风。以技能大赛为舞台、以师带徒为纽带、以系统培育为支撑的人才战略,正推动企业向世界一流炭素企业的目标稳步迈进。
(罗永岗 尉爱军 孙冬梅)
- 2025-09-28园之境(谈艺录)
- 2025-09-28智慧葡萄园 节水又增效(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 2025-09-28公安部授予排依克边境派出所全国“公安楷模”称号
- 2025-09-28河南整合太行山文旅资源 南太行上风景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