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财经新闻 >> 省内经济

张掖:高产玉米新品种DC3000产量再创新高

2025-09-28 15:39 来源: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常伟 通讯员 岳永舜

  秋日的河西走廊,天高云淡,一片丰收的景象铺展开来。在张掖市民乐县新天镇菊花地西黎农场的广袤田野上,金灿灿的玉米挺拔而立,穗大粒饱,空气中弥漫着谷物成熟的芬芳。这里正悄然进行着一场关乎土地潜力与科技力量的实践,一场关于区域玉米单产记录的测产活动拉开帷幕。

  9月27日,对于张掖市多成农业有限公司而言,是一个充满期待与喜悦的日子,高产玉米品种DC3000实地测产验收隆重举行。这并非DC3000的首次亮相,而是它连续第三年接受全国业界专家的严格检阅。专家们依据农业部玉米专家组和全国玉米栽培专家组共同制定的严谨测产方法与标准,进行最为客观公正的实地实收实测。

  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测产专家将玉米植株切割、脱粒,金黄的玉米粒如瀑布般倾泻入袋。称重、测量水分、计算折干产量……每一个步骤都井然有序,数据记录精准无误。当最终的测产结果由专家正式宣布时,现场响起了一阵由衷的赞叹与热烈的掌声——在这片沙质、相对贫瘠的土地上,DC3000实收亩产折合标准水分后,达到了令人振奋的1316.3公斤(2632.6斤),再次刷新了由其自身保持的高产纪录,展现了品种在非理想土壤条件下的惊人适应性和丰产能力。

  亲眼见证这一结果的甘州区鑫颖家庭农牧场负责人王颖难掩激动之情,她感慨道:“我们每年都要种植上千亩的玉米,非常关注新品种的表现。今天现场看到DC3000的测产,确实非常震撼!产量这么高,表现这么稳定,以后我们自然会优先选择这样的高产种子。对我们农民来说,好的种子就是丰收最大的盼头和保障。”这番话道出了众多种植户的心声,也凸显了良种在农业生产中的核心地位。

  本次测产专家组的重要成员赵贵宾向与会者深入介绍了DC3000这一明星品种。他介绍,DC3000是为适应现代农业对玉米高产、高效、机械化需求而精心选育的杰出代表,它成功聚合了“高密度适应性强、高产稳产、抗倒伏能力强、生育期适中早熟、适宜机械化收获”等一系列优良性状于一身。特别是在2025年甘肃省的各类试验示范中,DC3000在张掖、武威等传统高密度玉米栽培区表现尤为抢眼。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部分地区玉米生长后期出现早衰现象的不利气候条件下,DC3000依然展现出卓越的田间适应性和稳定的高产潜力,其叶片持绿期长,能够实现“活秆成熟”,有效保障了籽粒的充分灌浆和最终产量。

  赵贵宾进一步分析认为,此次测产地块属于沙土,肥力相对贫瘠,若能在水肥条件更好、耕层更深厚的田块进行种植,结合精细化的管理,DC3000的亩产量完全有潜力突破1500公斤(3000斤)大关。这一预测无疑为未来的高产实践描绘了更加广阔的蓝图,也标志着以张掖为代表的玉米种业,在单产水平和科技创新应用上,再次迈上了新的台阶,在全国范围内创下了令人瞩目的新纪录。

  辉煌成果的背后,是研发机构长期不懈的坚持与投入。张掖市多成农业有限公司作为一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自成立以来便始终将“科技兴农、种业为先”奉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多年来心无旁骛地深耕于玉米品种的选育与推广领域。公司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科研育种、种子繁育、规模化生产、精细加工、市场销售与全方位农技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种业企业。

  走进多成农业,现代化的种子加工中心、设施齐全的科研实验室以及规模宏大的标准化晾晒场区,无不彰显着其深厚的产业底蕴和技术实力。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率先在张掖地区探索并成功实践了玉米制种从田间生产、机械收获到工厂加工的全流程机械化作业模式,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其成功推广的玉米果穗自然晾晒技术,不仅在保障种子发芽率和质量方面效果显著,更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多年来,通过稳健运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有效带动了张掖地区上万户农民参与到玉米制种产业中,实现了增收致富,为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坚实力量。

  面对DC3000取得的成功,张掖市多成农业有限公司的技术总顾问王多成显得既欣慰又充满使命感。他在测产现场与大家交流时谈到:“当前,国内玉米育种领域可谓百花齐放,新品种层出不穷。同时,玉米种植模式也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传统的依赖稀植、追求大穗型的观念逐渐被耐密植、高密度、高产出的新型栽培模式所取代。我们精准地把握了这一行业发展趋势,将研发资源重点投向耐密高产型玉米品种的选育工作。经过科研团队多年的潜心钻研和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培育出DC3000这一契合市场需求的标杆性品种。”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赢得未来。张掖市多成农业有限公司将持续深化DC3000在不同生态区域、不同种植模式下的示范推广工作,并加强与之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致力于推动“良种、良法、良田、良态”四方面的深度融合,最大限度挖掘品种的增产潜能,帮助农民实现“亩产3000斤不是梦”的美好愿景,也将紧跟玉米产业发展趋势,加大对后续耐密、抗病虫害、抗逆境、适宜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新一代玉米品种的选育力度,做好充足的技术储备,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优势。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代繁推’一体化的发展道路,进一步强化从种子繁育、生产到推广销售各个环节的协同效能,继续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深度合作,与广大种植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倾听他们的声音,解决他们的难题,携手并肩,共同为促进玉米种业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为农民朋友的富裕富足,为新时代乡村振兴事业的宏伟蓝图,贡献更多、更实的‘多成’力量!”王多成激动地说。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