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城关区:深耕多元共治模式 交出群众满意答卷
近年来,兰州市城关区以基层治理为抓手,坚持以党建引领、科技赋能、服务导向为支撑,深耕多元共治模式,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创稳”转变,交出群众满意的平安答卷。

城关公安分局作为治安防控与矛盾化解的“主力军”,始终主动融入党建引领“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以“警网融合”筑牢安全防线,成为基层治理的坚实支撑。主动融入党建引领“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坚持重心下沉、关口前移,高标准打造“家事直说站”品牌,加力深化警调对接、民调入所、律师进驻多元化解机制,不断丰富“警网融合”实践路径,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隐患7517起,持续发挥协同效能。加速街面警务服务站建设,优化“空地网”一体化巡控,延伸治安管控触角,织密全时守护网络,高效稳妥处置各类事件,辖区可防性案件下降36%,平安底座更加坚实。
同时,强调以打促防、以打促稳,城关公安借力一体化实战中心建设和40项机制运行,探索“大案攻坚、小案快破”新模式,重拳打击电诈犯罪,成功破案85起,抓获嫌疑人1071名,追赃挽损1151万元。快速破获传统侵财案件420起,保持“八类案件”全量侦破,攻坚突破命案积案4起,破获省督保险诈骗案,抓获嫌疑人31名。紧盯民生领域犯罪,“昆仑行动”破案91起,起诉39人。聚焦电诈和传统侵财等犯罪,探索“大案攻坚、小案快破”模式,今年以来已破获电诈案件85起、追赃挽损1151万元,破获传统侵财案件420起,“八类案件”实现全量侦破,守护群众“钱袋子”安全。

城关区以综治中心为枢纽,构建起覆盖全区的矛盾化解网络。率先在全省完成“七中心”有机融合,新增诉讼服务、检察服务、民商事仲裁等功能板块,实现调解、仲裁、信访、诉讼、法律服务和法律监督“一窗受理、联动办理”。同时探索政务服务中心“双阵地共治”,今年累计接待群众5300余人次,提供法律咨询1342人次、法律援助236人次,办理司法确认258件,群众接待量同比增长327%。构建“区级指挥部—街道主阵地—社区桥头堡—网格前哨岗”四级阵地,创新“四级七天”调解法,共受理矛盾纠纷38024件、化解31803件,成功率达83.26%,其中三调对接化解14504件,让矛盾“化于未发、解于基层”。
走进区综治中心指挥大厅,“民情地图·小兰善治”平台实时跳动着网格动态,人口、房屋、重点场所等信息一目了然。依托平台“小兰民情”“小兰网格”“小兰帮办”三大板块,网格员巡查走访、信息采集、隐患上报全流程线上化,累计录入人口144.2万人、房屋65万间,完成人房关联93.4万人,排查上报矛盾纠纷10138条、安全隐患20302条,让治理效率“提上来”、群众等待“少下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城关区构建区、街、社区三级心理咨询室165个,联动专业机构、招募114名志愿者,形成“专业力量+基层网格”服务格局。“之前因家庭矛盾情绪低落,社区心理咨询师多次上门疏导,帮我走出了困境。”居民张女士说。目前全区已开展心理健康讲座79场次,累计心理疏导450余人次,实现高危对象无肇事肇祸、关注对象无极端行为的“三无”目标,用温情化解心理“小疙瘩”。
未来,城关区将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机制,构建部门协同的应急处置体系,深化“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协同治理,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全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关样板。(文/图 陈梦婷)
- 2025-10-11华中科技大学志愿者团队用AI技术开展公益教学——科技助残 让爱发声(在基层)
- 2025-10-10庆阳税务:精细服务助企走好合规经营路
- 2025-10-10张掖税务:税惠添彩 绘就产业靓丽“丰”景
- 2025-10-10柔和金徽2025年度客户答谢会在兰州开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