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城关区:科技赋能精准治污 碧水蓝天展新颜
“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兰州市城关区紧紧围绕“科技赋能、精准治污”核心理念,统筹推进碧水蓝天保卫战。通过强化源头管控、推动技术革新和加强协同治理,全区环境质量实现了持续跃升。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城关区优良天数达244天,优良天数比率85.02%;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86,黄河包兰桥断面水质综合评价达到Ⅱ类水质,辖区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如今,“兰州蓝”与“黄河清”已成为城关区亮丽的生态名片,彰显着这座城市的绿色发展魅力。
蓝天保卫战:科技赋能织密防控网
漫步深秋的城关区街头,抬头能看到湛蓝的天空,微风里带着清新的空气。公园里带着孩子玩耍的李岭女士,笑容满面地对身旁的好朋友说到:“现在这天气,真是太好了!这么蓝的天,随时随地都能出来透透气,不仅孩子在外面玩得开心,我们当家长的也放心。”
这些喜人变化的背后,是城关区在环境治理上的不懈努力与坚定决心。近几年来,城关区将“煤改气”和“煤改电”作为突破口,持续推进居民燃煤供热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同时推进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实现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较改造前下降40%,有效减少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严格落实国家及省市关于民用散煤管控政策要求,城关区组织力量集中开展民用散煤专项宣传活动。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对此深有感触:“在引导居民选用清洁、优质取暖用煤工作中,通过大量走访入户,开展宣传解释工作,让辖区居民群众深入了解、使用清洁散煤产品的好处,逐渐消除了大家的顾虑。随着居民们的满意度越来越高,我们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推进使用清洁能源的基础上、城关区还借助“电子围栏”技术,对煤炭二级网点实施24小时监控,设置卡口加强对运煤车辆的检查,坚决杜绝高硫煤流入城区,从源头上减少了燃煤污染。
同时在扬尘治理管控方面,坚持“源头治理、预防为先”原则,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工作机制。对全区施工工地和装修项目持续开展“拉网式”检查,确保各项防尘措施落实到位。并将监管触角延伸至涉农区域,通过严格审批备案程序,建立“一工地一档案”精细化管理台账,实现对每个工地的精准监管。
此外,结合高频次的实地巡查与动态监管,采取“两头堵、途中查、末端管”立体化监管模式,对渣土车“滴撒漏”源头进行严格管控,落实车辆“净身出场”制度,形成从起点到终点的“闭环式”监管链条,有效减少了扬尘污染。
碧水保卫战:打造水清岸绿新画卷
城关区坚持齐抓共管、协同联防联控的原则,全面巡查守护黄河干流。开展黄河干流沿岸入河排污口、涉水污染源和河洪沟道的巡查,细致巡查辖区24条洪道,认真检查每一个排污口,确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水质的隐患。
同时坚持生态优先,严格刚性管控,加大重点涉水企业环境执法力度,特别是对盐场、雁儿湾污水处理厂城镇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实行日调度机制,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按照“水陆统筹、以水定岸”原则,对已完成整治的入河排污口开展“回头看”。市生态环境局城关分局工作人员说:“我们必须把工作做细做实,不放过每一个可能影响水质的隐患。有时候为了检查一个隐蔽的排污口,我们在杂草丛里找好久,但只要能让黄河水更清,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
“过去五年,我们完成国家反馈的482个入河排污口整治,为辖区水生态环境的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市生态环境局城关分局负责人这样说。随着水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周末带孩子来黄河边玩的市民越来越多,在近水广场散步的张风肖先生感慨地说:“现在黄河边环境好太多了,带孩子来这儿玩特别放心。不但水变清了,也没了怪味儿,周边设施完善了,孩子们玩得开心,我们家长也能好好放松放松。”
为打造美丽河湖,城关区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办公室主任的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工作专班,积极推进统筹协调、组织实施、项目申报等各项工作,目前已组织谋划8个项目。其中,6个项目已完成立项,1个项目完成编制可行性报告,1个项目完成可行研究报告批复。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升城关区内河湖生态环境,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截至目前,全区未发生工业企业向水体直排废水现象,也未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十四五”以来,城关区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行动,守护着黄河的清澈与美丽,绘就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画卷。站在“十五五”的新起点,城关区将持续深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动“兰州蓝”向“生态绿”华丽转型,谱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杨扬)
- 2025-10-15金徽酒闪耀2025IWSC中国区烈性酒大赛再获国际重磅殊荣
- 2025-10-15视频|金徽杯第三届甘肃省退役军人篮球邀请赛即将开赛
- 2025-10-15兰州高新区开展燃气领域安全大检查
- 2025-10-15敦煌:金秋大漠胡杨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