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财经新闻 >> 省内经济

瓜州:“新农人”让戈壁农业焕新生

2025-11-13 15:52 来源:中国甘肃网

  秋日的河西走廊,祁连山雪水浸润的戈壁滩上,瓜州县沙河回族乡正上演着一场农业变革的生动实践。

  万亩枸杞基地里,晨露未晞,瓜州县优农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永利手持智能测土仪,俯身查看土壤墒情,“过去凭经验浇水施肥,现在按数据来,枸杞颗粒更饱满,今年亩产比去年多了300斤!”

  戈壁农业示范园区内,日光温室的智能温控系统自动调节着湿度,王世举正对着手机直播,“大家看过来,咱们沙河的西红柿酸甜可口,现摘现发!”

  高标准养殖园区中,田源牧歌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丁程通过物联网设备监测牛舍环境,“以前半夜要起来查看牛群,现在手机上就能看,省力还省心!”

  这片曾因干旱少雨、土地贫瘠让农民犯愁的戈壁滩,如今因“新农人”的崛起焕发新生。近年来,沙河回族乡锚定“乡村振兴,人才为要”,紧扣“保粮食、优枸杞、扩草畜、强劳务、精电商”产业思路,以高素质农民培育为抓手,让懂技术、善经营、会创新的“新农人”成为撬动产业升级、带动群众增收的关键力量。

  “农民需要啥,我们就教啥。”沙河回族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李敏的话,道出了当地培育工作的核心逻辑。不同于传统“满堂灌”式培训,沙河回族乡根据不同群体需求,量身定制“课程菜单”,把课堂直接建在产业一线。

  针对像赵永利这样的“老把式”,重点开展枸杞品种改良、膜下滴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培训。“以前枸杞红蜘蛛防治总不到位,培训时技术员手把手教我们用生物防治法,今年病虫害少了,枸杞品质上去了,收购价每斤多卖了2块钱。”赵永利算了一笔账,每亩枸杞能多赚2000多元。

  对合作社带头人,培训聚焦市场分析、冷链物流和品牌打造。源农枸杞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常文杰,通过培训掌握了农产品品牌运营技巧,不仅注册了“杞岭”枸杞商标,还与江浙沪地区的经销商建立长期合作,让沙河枸杞走进长三角商超,“现在合作社带动600余户农户种枸杞,户均年增收4万元以上。”

  而面对返乡青年、创业能手,培训则侧重智慧农业、电商直播、产业链延伸。陈爱霞返乡后,参加了电商培训,开起了农产品直播间,“刚开始只会简单介绍产品,现在会策划直播活动、做产品包装,单场直播销售额屡屡突破新高,还带动周边10余名妇女就业。”

  截至目前,沙河回族乡已累计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30余期,覆盖农户2000余人次,培育出枸杞种植能手、设施农业技术员、电商主播等各类“新农人”200余名,形成了“一户带一片、一片带一村”的示范效应。

  “过去种庄稼,看天脸色;现在搞产业,靠技术闯市场。”沙河回族乡副乡长陈伟说,随着“新农人”队伍壮大,当地农业正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转型。

  从枸杞田到温室大棚,从养殖园区到电商直播间,沙河回族乡的“新农人”们,正用科技的“新农具”,在戈壁滩上耕耘出一片新天地。如今的沙河乡,产业兴旺了,农民富裕了,乡村更美了,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这片戈壁大地上徐徐展开。

  (葛燕/文 魏鸿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