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双向赋能绘新卷 城乡共谱幸福曲
“以前农村厕所是‘一个坑两块板’,冬天冷得不想去,夏天臭得蹲不住,城里孙子不愿回乡。现在新厕所暖烘烘,孙子常回来住!”敦煌郭家堡镇六号桥村村民马有国笑着说。
曾经,简陋的旱厕是农村生活的痛点,不仅如厕体验差,还影响着乡村的整体风貌与人居环境。如今,随着敦煌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像马有国家这样的变化在乡村处处可见。十四五期间,敦煌累计完成16983户农村户厕改造,改厕率达86%,水冲式厕所成为农村新标配,彻底改变了以往的如厕困境。

近年来,敦煌在乡村建设上持续发力,推进“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56个村实现省、市、县三级示范村全覆盖,3个省级和美乡村成功建成。投资1.28亿元改造2568户农房,配套硬化工程与天然气,农村生活更加便捷。9800余万元投入人居环境整治,打造10个示范村、100个示范组,乡村颜值与内涵同步提升,实现从“有的住”到“住得好”的转变。
产业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根基,在敦煌的乡村,一片片农田与温室大棚,正孕育着无限希望。“2025年,我们‘一口甜’草莓又扩种了大概七亩地,主要有香野、红颜,还有白珍珠草莓,现在已陆续上市,产量和品质都很不错,深受敦煌市民喜爱。”敦煌市肃州镇武威庙村戈壁农业园区种植户刘洋难掩兴奋。戈壁滩上的特色草莓,利用20℃的昼夜温差锁住糖分,搭配科学培育技术,每颗草莓甜度超15%,备受市场青睐。走进日光温室,绿意盎然,“敦煌葡萄”“李广杏”等特色农产品在这里茁壮成长。“李广杏”凭借独特口感与品质,跻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行列,成为敦煌农产品的闪亮名片。敦煌葡萄、红枣凭借上乘质量,远销22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达2万吨。
“十四五”期间,敦煌累计新改建日光温室404座,新建育苗繁育中心1个、育苗能力达400万株,至2024年底设施农业面积达6717.41亩,较2021年增长69.5%。
与乡村变化交相辉映的,是敦煌城市的更新蝶变。在丝路花苑小区,住户崔文明提及市政管网改造,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以前大暖通不上,家里冬天冷冰冰的,日子别提多难熬。现在政府大力改造,大家都双手赞成,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大好事!”
今年年初,敦煌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改造城市供热管网5.32公里,实现第一、二、三热源厂供热管网互联互通。自10月20日提前供暖以来,城市居民家中温暖十足。供热效果的提升,正是敦煌加强城区集中供热保障能力的生动体现。
除了供热管网,敦煌还启动实施城东片区道路排水防涝项目建设工程,对城区9条道路的供排水、供热管网等进行改造。已改造供水管网1.47公里,排水管网3.84公里,新建雨水管网6.98公里,供热管网5.32公里,同时配套建设检查井等附属设施。
漫步在敦煌的街头巷尾,城市“微更新”带来的变化随处可见。31个小微公园、口袋公园“见缝插绿”,如同绿色的宝石,镶嵌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这些公园虽小巧玲珑,却各具特色,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13座新建改建公厕,从设计到设施配备,都尽显人性化关怀。8座融入飞天元素的智慧公交站亭,成为了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些站亭不仅造型独特,充满艺术感,还具备实用功能。
如今的敦煌,乡村有“诗和远方”,城市有“烟火温情”,一幅城乡共荣的幸福画卷正在古域大地上精彩铺展。(文/图 朱丽媛)
- 2025-11-13白银税务:扶持“小个体”助力“大发展”
- 2025-11-13邮储银行兰州市分行:金融活水润农心 赋能养殖助振兴
- 2025-11-13邮储银行平凉市分行:金融助力“蔬”写致富新图景
- 2025-11-13告别盲目减肥、增肌!甘肃省人民医院人体成分分析门诊为您精准解读身体“密码”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