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财经新闻 >> 国内财经

甘肃澎湃电能翻山跨河送山东——陇电入鲁工程山东段采访纪实

2025-04-09 15:51 来源:中国甘肃网

  春日的齐鲁大地,杨柳抽新、碧波荡漾,这一切与陇电入鲁工程起点——甘肃黄土高原的辽阔荒茫形成了鲜明对比。作为陇电入鲁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企媒跨省联合采访的最后一站,笔者踏入山东深入探访甘肃电能千里迢迢抵达终点后的故事。

  4月初,笔者驱车前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东阿镇黄河之滨的陇电入鲁工程现场。当车辆穿梭于华北大地,不禁感慨这里的春天比西北地区来得更为迅速,而转瞬间,那气势磅礴的黄河便已映入眼帘。作为一个自幼在黄河边长大的孩子,对这条母亲河怀有深深的熟悉感与情感连接。然而,从黄河上游跋涉至下游,眼前展现的这段黄河却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风貌:两岸被翠绿欲滴的田野温柔环抱,天空中则横亘着跨越视线极限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宛如一条无形却力量无穷的巨龙,在静默中输送着光明与希望。

陇电入鲁工程在山东段的第二次黄河大跨越 冉宝 摄

  抵达黄河南岸的东阿镇,映入眼帘的是两座巍峨耸立的铁塔,它们犹如钢铁卫士般坚不可摧。山东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的施工项目经理李宜江指着其中一座特别的铁塔介绍道,这两座铁塔都独具匠心:基础由16根高达14.8米的立柱和9根防撞桩构成,为高145米、重524吨的特高压铁塔提供了坚实支撑。考虑到泄洪期间可能出现的冰凌及其他异物对铁塔的影响,工程师们特意增加了额外的防护措施,确保这些雄伟的结构能够无惧任何自然挑战,稳如磐石地守护着这片土地,传递着清洁能源的使命与希望。

  “这里位于黄河泄洪滩区,地质条件松软,防洪压力极大。”李宜江解释,在这段长达1338米的黄河跨越区施工中,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稳固地架设高立柱。为了确保铁塔的稳固性,工人们需要在滩地上挖掘深达约35米的地基,就像是将铁塔钉入坚实的岩层中一样。而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首次在国内使用了700吨级的履带式起重机来吊装塔材,这一创新不仅显著降低了高空作业的风险,提升了施工的安全性,还有效地缩短了工期,相比原计划提前了一个月完成。

  当站在黄河岸边,目光越过那跨越天际的银线,凝视着对岸的济南聊城东阿县鱼山镇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慨。这里是陇电入鲁工程在黄河上的第二次伟大跨越,它不仅代表了工程技术上的奇迹,更是连接甘肃与山东两地人民心灵的桥梁。这项工程承载着两地间深厚的情谊和共同发展的愿景,仿佛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编织了一条无形却坚韧的情感纽带。

  顺流而下,驱车抵达了兖矿泰安公铁水联运物流园。一进入园区,便能感受到这里新旧动能转换的强烈脉搏。这座曾经以运输“黑金”煤炭为主的枢纽,如今正积极借助绿色电力实现向智慧物流的华丽转身。该物流园具备年吞吐量达3000万吨的能力,极大地畅通了“西煤东运、北煤南运、南货北调”的大动脉,成为了连接东西南北的重要物流节点。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物流效率,也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这种转型升级,兖矿泰安公铁水联运物流园正逐步成为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陇电入鲁工程企媒跨省联合采访团在山东兖矿泰安公铁水联运物流园采访

  “电力,是我们园区的生命线。”兖矿东平陆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文峰说。“我们的园区完全依赖于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运作模式,因此对电力供应的要求极高。无论是集控中心、铁路调度,还是港口装卸,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稳定的电力支持。在园区建设期间,供电公司全程参与了电力设施的安装与调试工作,积极协助我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用电难题,确保了园区各项功能的顺畅运行。”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园区的高效运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也展示了电力在现代智慧物流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得知甘肃的电能即将输送至山东的消息后,秦文峰难掩内心的激动,他表示:“有了更加稳定和充足的电力供应,我们的物流园将获得更可靠的用电保障。这不仅会极大地促进园区现有业务的发展,还将为未来的扩展和创新提供强劲的动力。” 这一消息无疑为物流园的进一步提升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预示着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陇电入鲁工程的终点位于泰安市东平县,这里坐落着一个独特的港口——东平港。作为京杭大运河最北端的港口,东平港见证了南水北调与西电东送两大工程的历史性交汇。而随着陇电入鲁工程的到来,这一地带又迎来了新的活力与机遇,仿佛是多方力量在这里完美汇聚,共同谱写着区域协同发展的新篇章。这里的每一项工程都是对资源优化配置的生动实践,彰显了现代工程技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几个月前,东平港承担起了运输“电力心脏”的重任,即陇电入鲁工程的核心设备——14台每台重达320吨的换流变压器。这些关键设备正是从这里开始了它们陆路“最后一公里”的旅程。

  东平港海通港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邓久凤指着码头上特制滚轮轨道留下的压痕回忆道:“每台变压器从不同的地方通过水路运抵此处,这不仅有效减轻了陆路运输的压力,还降低了大约40%的运输成本。”这种创新的运输方式体现了在大型工程项目中优化物流策略的重要性,同时也展示了东平港在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关键作用。

  这些换流变压器经港口吊装后,由128个车轮的液压平板车以“蚂蚁搬家”的方式,耗时7天运抵30公里外的东平换流站。如今,这些变压器即将承担起将±800千伏直流电转换为能够点亮齐鲁大地的交流电的重要任务,为山东地区的电力供应提供坚实保障,并助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据国网山东电力数据显示,陇电入鲁工程将每年为山东输送绿电超180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山东省燃煤消耗约108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980万吨,对于促进山东省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夕阳西下,河水波光粼粼,与铁塔间的银线交相辉映,大运河上货轮穿梭不息。这条长达926公里的“电力高速路”,在山东实现了从陇东长风到齐鲁万家灯火的终极转换,随着陇原的风点亮了山东的灯,甘肃与山东之间便多了一份深厚的牵挂。

  当特高压导线飞越黄河的那一瞬间,当千年流淌的大运河承载起现代“电力心脏”,当物流园告别黑烟迎来光伏板的璀璨光辉,见证的不仅是技术上的巨大突破,更是一个民族对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承诺。这条横贯中国的银线,正将生态文明的理念编织进每一寸山河,谱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它不仅连接了两地,更为未来的发展铺就了一条光明之路。(李旋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