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财经新闻 >> 文教

佛光寺的文化景观有了双重呵护

2025-04-26 10:50 来源:人民日报

  付明丽

  佛光寺是第一批国保单位,也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五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寺位于山西忻州市五台县佛光村,寺内有三进院落,层层递升,最顶端是主殿东大殿。东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是中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木构建筑之一,被中国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第一国宝”。

  佛光寺因山势而建,坐东向西,三面环山,山脚下溪水潺潺。从寺外看,佛光寺掩映在山林间几乎看不见,与周围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可以说,佛光寺是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

  近年来,佛光寺周边自然环境越来越多受到经济建设活动的影响,保护工作迎来新挑战。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忻州市佛光寺文化景观保护条例》(以下简称《保护条例》)将于5月1日起施行,佛光寺的文化景观有了双重呵护。

  文化景观保护条例针对自然与人文融合的复合型遗产制定专门规则。目前,我国有6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其中4处针对文化景观出台了保护条例。“针对佛光寺这一处国保单位出台文化景观保护条例,在山西是第一家。”忻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贾建军介绍。

  《保护条例》共六章32条,明确了佛光寺文化景观的保护范围、保护对象和保护要求,以及相应的禁止条款和生态保护等内容。对于如何进行文化弘扬利用、文旅融合、风貌改善也都有了具体规定。

  《保护条例》参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规划,确定佛光寺文化景观保护范围是四周山脊线围合区域。考虑到佛光寺的管辖权限在山西省文物局,本体有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此次不再涉及。

  《保护条例》指出,佛光寺文化景观包括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并提出6条具体保护内容。

  自然资源方面,要保护自然山水,包括山体本体、峰峦轮廓的完整性、水系走向、古树名木等。此外,保护空间格局和景观视域,保持坐东朝西空间格局的组成要素完整性,加强景观视域范围内建设管控。

  文化资源方面,要保护文化线路和历史聚落,包括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考察文化线路的位置、走向,闫家寨村和佛光村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人文环境、自然景观环境等。此外,要保护文物古迹、文化艺术遗存和佛光寺承载的精神文化。

  忻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路向东表示,当地将统筹协调文化景观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关系,促进文化景观保护共治、共享。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