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鸿斌:融于“三元格局”构建 提升社保非税征管质效
天水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 樊鸿斌
推进税费融合协同发展,是构建“三元格局”、深入实施税费征管“强基工程”的基础和关键。天水税务守顶层设计之正,创基层实践之新,深入贯彻总局和省局党委关于推进税费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征管质效的部署要求,将社保非税融入“强基工程”整体推进,因地制宜推进税费融合发展,全面提升社保非税征管质效。
强化齐抓共管,落实落细税费皆重理念
一是坚持一盘棋抓谋划。市局党委扛牢税费统管责任,坚持税费同抓同管,建立党委专题研究社保非税工作机制,定期听取汇报、专项安排部署,推动社保非税工作融入税务“大征管”体系。今年以来,专题学习和研究社保非税工作2次,建立税费征管责任共担和税费征管联动2个工作机制,解决重难点问题3个。转变社保非税原有“单打独斗”管理观念和模式,市局党委既强化综合部门“统”的作用,积极推动“费源同监管、税费同核查、税费同征管”,做到“管税必管费”,又强化社保非税部门“分”的专业优势,严格涉费政策管理落实,让社保非税部门从改革时期“全职能”回归“费种管理”职能,“统分”结合齐抓共管将税费皆重要求融入日常征管。
二是坚持一体式抓推进。打破党委委员分管领域壁垒,建立推行“条线+税(费)种+行业”税费征管责任共担机制,明确全市重点税费种和涉及的重点行业,拓展深化“条线工作法”,市局党委委员对各自确定的重点行业涉及重点税费种的组织收入、税收优惠政策落实、税费收入质量、风险任务数据等开展专题调研督导,对调研收集的意见建议和发现的问题,组织相关科室研究解决、及时反馈,横向贯通、上下联动共同承担税费监管服务责任,推动形成税费同征管、同服务、同发展的新局面。
三是坚持一股劲抓成效。强化税费种征管责任联动,建立“市局科室+县局股室+基层分局”税费征管联动机制,市局科室确定1个县区局股室为业务共建部门、1个基层分局为业务直连点,实行业务直连共建,共同承接职责内的税费征管责任,指导解决基层在推进税费源基础管理、税费数据治理、“5C+5R”监控评价质量等重点工作中的难点堵点,凝聚推进落实“一股劲”,切实将市县局科(股)室由“传达室”变为“作战室”,让基层分局集中时间精力“往下看”找盯管税费源,夯实税费征管基础,提升日常监管服务水平。
强化系统集成,夯基提效税费一体管理
一是统筹强化税费基础管理。统筹将社保非税纳入税费征管“全周期、全链条、全责、全量”管理,打造“大中台”进一步优化征管流程和岗责体系,在各县区局构建一体化税费监管服务新模式,采取机关股室人员集中下沉和分局业务骨干上挂相结合方式,落实扁平化、统筹化、互动化改革措施,因地制宜设立统筹监控、数据治理、征纳互动和风险应对4个工作组,统筹开展业务办理、税费服务、数据治理、风险应对等工作。全量运行以来,8个县区局“大中台”联动办理税费业务事项23.54万笔,其中修正数据8.35万条,研提加强基础征管措施建议76项;联动开展税费“非接触式”风险应对70户次。协同加强费源费基管理,健全“找盯管”税费源工作机制,摸清全市社保非税管户底数、费源底数和费源结构特征,盘清底数、厘清实数、算清基数,优化分类分级管理提质效。
二是统筹优化税费服务。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整合税费服务资源、事项和场景,积极推动同一主体的关联税费种同步申报、同步征收。持续推进12366热线和办税服务厅一体化转型升级,巩固拓展社保费“网上办”“掌上办”和非税收入“实体、网上、掌上、自助”等多样化缴费渠道,一体优化税费服务,全市社保非税“网上办”业务量达到95%以上,“掌上办”业务量达到99%以上。依托征纳互动平台,将社保非税矛盾争议化解纳入一体化税费监管服务机制,实现“有人员、有场所、有运转”实体化运作;探索跨部门合作新举措,共同提升非税收入“先费后证”业务便利度。
三是统筹税费风险管理。健全常态化规范化税费风险分析和评估核查工作机制,梳理费种管理要素,推动社保非税纳入“5C+5R”监控评价系统,一并做好税费风险指标设计、风险识别、任务推送和分级应对等工作,夯基础、强监管。落实落细社保费和非税廉政风险防控“四清单一体系”,创推“三个三”风险防控模式,将廉政风险防控融入干部教育、条线管理和全面从严治党,常态跟进、重点监督,通过抓好“全员岗责权限、全过程风险环节、全流程风险事项”“三全”系统排查,把好“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监督”“三关”分类防控,强化“制防、技防、人防”“三防”一体推进,搭模型、建指标、强防控,建立税费风险监控指标,有效防范少征漏征和征收不力的风险,督促各类主体履责尽责。
强化贯通联动,加力加效税费协同发展
一是强化税费种联动管理。深入研究社保非税业务规律,把握税与费的内在关联,探索实施税费种联动管理,推动税与费征管质效同步提升。立足土地出让收入与契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关联点,水土保持补偿费和资源税交叉点等,强化分析对比,全面核查税、费数据不一致和申报不实的疑点数据,推动税费协同、联动互促。
二是强化税费种联动分析。聚焦社保费与个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税种之间的关联关系,将全市社保费欠费指标嵌入全市税费数据质量预警监控仓,通过数字化监控平台“电子哨兵”的作用,将数据直接推送至基层开展靶向监管,实现从“被动催缴”到“主动预警”的转变。找准残保金与企业所得税关联点和交叉点,以优化残保金申报管理为切入口,设置关联监测指标,开展跨税费联动申报校验,通过比对工资信息、从业人数信息等,推进税费数据“一户式”关联匹配和联动分析,提高残保金申报准确率,以点带面创优“自主申报类、核定类、代征类”非税分类管理举措。
三是强化税费种综合治理。深化跨部门税费协同共治,巩固地方政府领导牵头的协作共治机制,健全完善“党委重视、政府支持、部门协作、社会理解”的社保非税综合治理工作机制,解决社保非税收入工作相对被动、信息共享不畅、数据质量不高的问题。建立部门间常态化沟通机制,加强与财政、人社、医保、自然资源等部门的常态化协作联系,完善信息共享、联席会商、部门间对账机制,重点在联合数据共享、联合费源监控、联合分析比对、联合催报催缴上加强协作,优化协作业务流程,合力解决社保非税工作中的堵点难点,持续提升税费协同治理质效。
- 2025-05-07张掖税务助力当地经济“节节高”
- 2025-05-07甘肃省人民医院开展2025年医师资格考试集中培训
- 2025-05-07甘肃省人民医院(兰州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迎接兰州大学春季学期中期教学检查
- 2025-05-07国网甘肃电力公司助力“甘味品牌”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