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财经新闻 >> 新闻资讯

碌曲县阿拉乡:党旗漫卷洮河岸 清渠润泽牧民心

2025-05-22 09:58 来源:中国甘肃网

  晨雾中的阿拉乡田多村,远山覆雪与草甸相接,蜿蜒的溪流却因年久失修的灌溉水渠而断断续续。村内有一条建于2016年的水渠,承担着全村5个村民小组、1500余头牲畜及4710亩耕地的供水任务,如今渠底淤泥堆积超半米,多处渠段坍塌,每逢缺水时,牧民们需利用牲畜往返十余公里用皮囊、水壶运水。像这样年久失修的水渠,在阿拉乡三个行政村并不少见。

  自2025年3月开始,阿拉乡党委以“党建+网格化治理”破局,首先由乡党委政府统筹定基调,整合县级有关部门技术员、老党员、牧民代表成立“智囊团”,实地勘测后制定“清淤疏浚+局部硬化”方案,认真借鉴“多拉”模式,明确“群众自筹投劳为主、政府补贴为辅”原则。其次,由支部吹哨凝聚人物合力,各村党支部发起“我的渠段我认领”行动,吉扎村党员完玛特带头参与沟渠整治行动,并全程监督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凡事都冲在前干在前。博拉村妇联主席贡保草组织妇女群众利用三轮车、牲畜等运输砂石和施工材料,积极贡献妇女力量。同时创新群众自治机制。由各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代表组成“管水议事会”,每个沟渠施工场地推选1名群众代表实时监督工程进度,创新“老带新”传帮带机制,由老牧民、有相关施工经验的牧民传授施工经验,青年牧民组建运输互助队,妇女同胞灵活参与沟渠整治全过程,牲畜驮运沙石与三轮车机械作业相结合,实现“零资金浪费”。

  阿拉乡轻量化动员机制,以“群众议事会”“党组织三会一课”畅通民意,将全乡沟渠整治工程拆解为多个“党员责任片区”,发动近30名党员结对帮扶孤寡老人参与投劳,实现“温度投劳零纠纷”。同时低成本进行技术革新,施工时采用“碎石基层+木桩固坡+混凝土浇筑”工艺,碎石均由旧沟渠淘汰的砂石产生,既降低水泥用量,又形成护坡。未来,阿拉乡将建立沟渠长效管护新模式,采取“村民小组组长制+联户管护”原则,每民村民小组组长任沟渠管护“渠长”,将管护责任写入村规民约,确保“修好一条渠,管好三代人”。  

  如今,阿拉乡全域内沟渠整治行动已接近尾声,经过整修的渠水重新浸润耕地牧场,清泉涌流间,牧草泛起油绿光泽,群众围坐在渠畔,载歌载舞共同希冀新一轮的丰收。有干部这样感慨:“群众才是真正的‘土专家’,这场沟渠整治行动让党群关系比渠水更清澈!”

  阿拉乡以水渠为纽带,将党建引领融入发展血脉,党员责任岗扎根田间地头,群众议事会商讨管护细则,沟渠整治经验化作春耕课堂的鲜活教材,传统智慧与现代治理在渠水流淌中生生不息。(旦知草)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