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财经新闻 >> 省内经济

“烟雨兰山”入画来——兰州城关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纪实

2025-07-02 15:21 来源:中国甘肃网

【专题】2025兰州市城关区

  从黄河北向南远望,皋兰山如翠屏横亘,是兰州人休闲纳凉、感受自然的好去处。今年以来,兰州市城关区持续依托皋兰山资源禀赋,推进“烟雨兰山”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精心绘制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当晨曦穿透薄雾烟雨,蜿蜒的伏直公路缠绕山间如丝带,绿意盎然的山坡上农舍错落有致,一座融合了生态和文化、产业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在兰山这片大地上崛起。

  规划为先 擘画山水田园新图景

  立足“城市后花园”的定位,城关区对标重庆南山、香港太平山等国际知名山地景区,聘请北京土人、浙江华农等顶尖规划设计团队,以国际视野谋划每一寸土地的发展蓝图。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烟雨兰山”蓝图勾勒出“岚居、岚业、岚游、岚景”四大功能板块,并将2713亩可开发土地划分为文旅核心区、生态居住区和农业体验区。

  规划团队深入6个行政村,踏遍沟壑梁峁,遵循整体规划、分片布局、系统提升原则,致力于将传统村落保护与现代文旅开发融合。

  城关区全力推动皋兰山EOD项目落地重点引进深圳欢乐星城,并统筹推进兰山综合性文旅项目、五泉红泥沟与东李家湾棚户区改造等工程。通过整合资源、协同发展全力打造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区域示范创新标杆,提升区域发展能级。

  建设提质 编织美丽乡村新经络

  驱车行驶在改造后的伏直公路上,沥青路面平坦如砥,太阳能路灯沿途点亮,观景平台、休闲驿站错落分布。为打通山体脉络,城关区以“内外双环—四通道”为核心,投资4460万元,力争8月底前完成兰山片区11项28.15公里公路提升改造;投资4845万元,力争10月底前完成大兰山景区道路建设项目。同时新建长11.5公里、宽10.2米的红山根至民族村公路,打通皋兰山第二通道。伏龙坪街道干部回忆,昔日的农村路,今朝变得路畅景美,皋兰山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环境整治攻坚战同步打响。在“3331”行动中,4900平方米危旧房夷为平地,4500平方米违章建筑应声而倒,2710吨积存垃圾清运一空。村民王大妈指着自家翻新的院墙说:“政府帮我们修了花坛、粉刷墙面,现在出门就是风景。”20公里景观绿化带蜿蜒山间,6462株侧柏云杉迎风挺立,29.6公里花带四季常新,381处“四小园”,构建环山“美丽廊道”,皋兰山正蜕变为“城市生态绿肺”。

  特色民居改造是点睛之笔。城关区通过“兰派民居”的试点改造,青砖灰瓦、飞檐翘角,既保留了传统建筑元素,又融入现代居住功能。市民王先生的看着改造后的房屋表示:“这既保留了北方民居的厚重感,又通过挑檐弧度增添了灵动气息,这方寸之间尽显传统智慧与现代匠心的交融,让人感受到‘兰派’房屋的传统文化血脉的延续与创新。”

  产业赋能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夜幕降临,头营村道路沿线灯火璀璨。城关区不断推动农家乐迭代升级,从1.0的基础餐饮,到2.0增加体验项目,再到3.0升级为综合文旅模式,泊云湾露营小镇、遇见庭院、逅来、漫山等173家农家乐不断完成迭代升级,形成“一户一景、一店一品”的产业矩阵,不断“圈粉”各地游客,让他们都能在兰山尽享愉悦时光。

  农文旅融合催生新业态。在烟雨兰山·美丽梯田,油菜花与中药材交织成金色画卷;在智慧农业园,物联网技术精准调控温湿度;在非遗工坊,兰州刻葫芦、剪纸等技艺焕发新生。

  治理创新 构建和美乡村新秩序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根基。在头营村党群服务中心,电子屏实时显示着村务公开信息。“我们完成了经济责任审计,村集体资产权属全部归位。”村党支部书记展示着“三资”管理平台,每笔收支都清晰可查。通过“田字型”治理体系,矛盾纠纷化解率逐年提升,“十破十立·移风易俗”活动让彩礼金额不断下降。

  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城关区完成伏龙坪街道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力推进示范带5个村8292亩土地完成延包,村民领到了“红本本”。圆满完成全国“村集体资产权属归位、经济组织与村民委员会账务分设”试点改革任务,不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现在办事有章法,发展有底气。”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大家对未来充满信心。

  站在皋兰山巅俯瞰,黄河如带,城市如画。城关区以“烟雨兰山”为笔,在乡村振兴的大考中交出精彩答卷:规划蓝图变为现实画卷,传统村落焕发时代光彩,绿水青山化作金山银山。这里,正以“先行示范”的姿态,书写着新时代兰州乡村振兴的华章。(杨扬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