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甘肃日报】“全国两会专刊“:砥砺奋进70年 呵护健康守初心

20-06-10 17:09 来源:甘肃省人民医院 编辑:王莉文

【专题】甘肃省人民医院建院70周年

  原标题:“全国两会专刊“:砥砺奋进70年 呵护健康守初心——写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建院七十周年之际

  2020年,对于甘肃省人民医院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在这个芬芳的孟夏时节,她迎来了70周岁生日。

  7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人民医院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思想,始终坚持“公益性第一”的办院方向,全院职工团结一心,奋发图强,攻坚克难,扎实苦干,使医院的基础设施、临床、科研水平等发生了质的飞跃。

  光阴荏苒,岁月流金。披挂着历史的沧桑风尘,颂唱着几代省医人的创业豪情。从建院之初简陋的砖瓦房,到今天现代化的门急诊大楼和住院大楼;从当时几个门诊所合并的小医院,到如今的综合性国家三级甲等医院;从最初的34人,到现在拥有3000余名各类工作人员……一代代省医人不忘初心,用真诚和奋斗谱写了一曲曲白衣赞歌。

  70年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70年来,栉风沐雨,砥砺前行;70年来,改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情怀。省人民医院以其雄厚的实力和厚德精医的至高境界,守护着陇原人民的健康,也收获了群众的满满信赖。

  植根陇原大地

  在奋进中崛起

  1950年,原中共甘肃省委医务所、省人委医务所和卫生厅门诊所三个单位合并组成了甘肃省人民医院。建院之初仅有工作人员34人,床位20张;当年底,人员增至76人,床位50张。

  1951年,省人民医院将甘肃省助产学校附设产院并入,增设妇产科。1952年,将兰州市基督临安息日会西北疗养院和兰州市天主教公教医院并入。1956年,位于兰州市城关区东岗西路的新院建成,一、二、三部全部迁入,床位增加至450张。至此,省人民医院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家”。1984年,医院CT综合诊疗楼建成。1985年,干部病房楼新建落成,床位增至650张。

  进入2000年,省人民医院建设进一步提速。2004年,新门诊大楼投入使用。2010年,住院部6号楼建成投入使用,新增床位900张。

  从2013年开始,省人民医院逐步走上了集团化发展之路。2013年,医院全面托管红古区人民医院;甘肃省建筑职工医院整体移交省人民医院,更名为“甘肃省人民医院西院区”。2014年,省人民医院住院部二期7号楼和8号楼开工建设。2016年,甘肃省人民医院兰州新区分院一期工程全面开工。2017年,甘肃省卫生学校土地整体划拨甘肃省人民医院。

  目前,省人民医院已拥有本部、西院区、红古分院、新区分院和和平分院,在职员工3000余人,医院核定床位3370张,现开放床位2331张,已成长为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及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

  70年来,省人民医院在主动适应新医改中,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医院集团化发展战略稳步推进。

  在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的同时,自建院以来,省人民医院始终坚持正确的办院方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医院全体干部职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加强医院党的建设,贯彻落实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团结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持续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加强公立医院改革和现代医院管理,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医德医风建设和行风建设,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顽强拼搏、攻坚克难,医院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健康扶贫等各项工作实现了跨越发展。

  近年来,省人民医院先后荣获“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医院奖”“全国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卓越奖”“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医院”等荣誉称号。医院连续两年荣获全国省级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帮扶单位“民心奖”。

  在全省脱贫攻坚的战场上,省人民医院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医院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举全院之力,通过医院出资、争取财政项目、联合省内外企业等多种方式共筹集资金近500万元开展精准扶贫,帮扶村村容村貌发生显著变化,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发展。医院每年派出近70名临床骨干医务人员“组团式”驻点开展健康扶贫,受援县医院医疗技术、服务水平、诊治能力显著提高。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场上,省医人也从未缺席。疫情发生以来,省人民医院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全院干部职工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在牢牢守住甘肃战场的同时,医院分7批次派出援助湖北医疗队34人,以扎实的技术本领、过硬的作风纪律和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展现了省医人的良好形象,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医者仁心”。

  推进综合改革

  成果惠及群众

  “人民医院为人民。”为了这一庄严承诺,多年来,省人民医院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特别是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基层,进一步改善就医流程和群众就医体验,把改革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

  近年来,省人民医院逐步加强实施行政交班、行政查房、行政夜查房、院长代表岗、护理夜查房、作风建设年活动专项督查的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科室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促进科室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全面提高了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效能。

  通过“互联网+医疗”,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着眼为全省人民健康服务,早在2007年,省人民医院就创建了全国最大的甘肃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卫生部将这一“甘肃模式”向全国推广。目前,医院已联网1510家医疗机构,覆盖全省所有市县和80%乡镇卫生院。在全国率先形成了国内知名医疗机构—省—(市)县—乡—村五级远程网络构架,并实现了村卫生室与省级医院远程网络“直通”。开通十余年以来远程会诊量达6万余例。

  同时,还开展远程影像、远程查房、远程培训等工作。基层医院签订帮扶协议108份,签订科室合作协议640份,建立“一帮一”师承指导关系599对,免费培训基层医务人员2100余名。

  医院还先后与152家市、县级公立医院签约形成“甘肃人民医院优势学科医联体”,并开通15个“甘肃省高速医联体医疗服务站”,开创了高速公路医联体建设先河。设有甘肃省野外流动医院,以及甘肃远程病理中心、甘肃远程影像中心和甘肃远程心电诊断中心。成立7个甘肃省紧密型专科联盟和技术联盟,作为牵头单位开展联盟工作。医院参与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及岷县地震、舟曲泥石流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救治及防控等各类应急救援工作,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4起,组织救治突发公共事件患者170余人,为挽救生命发挥了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7月,省人民医院与中国电信兰州分公司签署《5G智慧医疗应用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智慧医疗新高地,有效提升医院信息管理水平,打造更加优质、便捷的全方位、全周期医疗服务模式。

  医院将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作为改善医疗服务的重要手段,通过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有效解决患者就医“三长一短”问题。在省内率先推出以午间门诊、无假日门诊,开通“银医通”、医院APP、手机支付和检查检验结果网上查询及电子健康卡的推广应用为代表的一系列便民措施,使患者满意度和社会美誉度大幅提升。2019年为近150万人次门诊患者、近11万人次住院患者提供了优质的诊疗服务。

  医院率先开通居民电子健康卡,打通就医“最后一公里”,成为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发现的32项典型经验之一,也是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唯一入选的典型经验,分别受到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表扬。目前,在医院使用率达到了90%以上。在省内率先实行医院官网、公众号等多种形式的预约挂号后,现在分时段预约挂号精准到了15分钟。先后两年在全省率先开通甘肃省医手机APP、健康甘肃APP“当日挂号”功能,更加简化程序。

  信息化水平升级,提高医疗就诊速度。医院的放射、检验、超声等多个医技科室及窗口岗位通过延长工作时间、优化服务流程等具体措施,大幅缩短患者在医院就诊排长队等候时间。特别是放射科门诊磁共振检查,比过去大幅提速,能确保当日完成,在全国属高效。住院患者的相关检查,由中央运输部门陪检,精准预约时段,出报告时间也大幅缩短。

  2017年5月,医院正式加入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成为甘青宁唯一加入日间手术联盟的综合三级甲等医院。现设有70张床位,是甘肃省首家日间综合性病房,提供医、护、麻、管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已有20多个临床科室开展日间手术模式。日间手术患者平均住院天数2.06天,患者人均医疗费用下降15%以上,医院床位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达到了患者、医院及社会三方受益。

  “放手”人才培养

  铺就强院之路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回望省人民医院走过的路程,始终坚持“科技兴院,科教兴医”的发展战略,将人才培养和引进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不断拓宽人才引进途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营造和搭建创业干事的良好氛围和平台,塑造了一支具有高度凝聚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护队伍,培育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有力保障了医院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提升。

  据统计,近年来,医院以培养临床技能型人才为方向,选派到国内外深造、进修人数达到400余人次;引进高层次人才12人,成立了临床研究与转化医学研究所、循证医学研究所等一批新科室,加快专业细化,大大促进了医院学科建设和发展。

  自2006年起,医院已没有在编制内补充本科及以下学历毕业生,将有限的编制用于医疗卫生类紧缺专业博士、硕士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2011年实施公开招聘以来,截至2019年平均每年招聘引进研究生70余人,2019年共引进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108人。

  在招聘人才的同时,医院积极外聘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的国内心血管病专业知名专家和学者徐亚伟、陈绍良,均为外聘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人选。他们为医院开展新技术研究、医疗质量的提高以及专业人员的培养培训提供了优越的基础条件和高层次指导。特别是在为医院提供便利的人员学习机会、优越的技术培训条件、提升学术交流平台层次等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目前,医院已全职引进6名博士研究生,柔性引进4名国外专家开展手术指导和学术交流。其中3名是加拿大吉尔大学心外科专家,1名是日本国立肿瘤医院消化内镜诊疗专家。

  同时,医院大幅提高高层次人才的各项待遇,其中引进人才科研启动资金最高可达30万元,安家补助费最高可达60万元。在支持引进人才的各项政策方面均处于省内领先。

  按照“培养和储备一批基础知识扎实、业务精湛的青年人才”的人才培养思路,医院持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提高职工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医院积极鼓励职工报考博士研究生,相继制定和完善了《甘肃省人民医院在职人员报考研究生管理办法》《甘肃省人民医院研究生管理补充规定》等规定,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和中青年业务骨干的培养、扶持力度,从制度上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提供保障。2019年,19人考取了在职博士研究生。

  为了更好地结合医院各学科的特色和优势,突出人才培养和技术引进,医院逐年加大人员国外培训力度,不断提升交流和合作层次,始终坚持临床一线优先、中青年技术骨干优先、重点学科人才优先、高学历技术人才优先“四个优先”,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派人员出国进修培训;支持在职人员申请、争取专项培训项目,鼓励、支持中青年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派往美国、德国、意大利、丹麦、瑞典等国家和地区进修学习人员平均每年达到40多人。

  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医院高度重视医教研协同发展,先后与兰州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宁夏医科大学等省内外高等院校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医院不仅是兰州大学人民临床医学院、兰州大学非直属临床教学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还承担着甘肃医学院、河西学院等院校的教学任务,是“一带一路”医学人才培养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目前医院共有23个教研室,90个带教科室,副高以上教学人员达400余人,已培养研究生近千名。

  2019年12月,省人民医院与江苏大学开展深入合作,在双方隶属关系等多方面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挂牌成立了江苏大学附属甘肃医院、江苏大学甘肃临床医学院,计划今年为甘肃招收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150名。这一举措开创了西北地区省级医院与东部发达地区高校开展院校合作的先河,为医院乃至全省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契机,为两省医学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科研成果是人才培育结出的硕果,也是医院科教研综合水平的体现。有这样一组数据:70年来,省人民医院共获国家级科研立项83项,受资助经费3485万元;获得省级科研项目172项,受资助经费1152万元;地厅级科研项目161项,受资助经费456万元。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省科技进步奖等近百余项科研奖项;院内科研立项265项,资助经费1632万元;发表SCI论文743篇,中文期刊论文3447篇。

  医教研协同发展

  开创“5+1”学科建设体系

  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关键和核心。建院以来,省人民医院始终将学科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优化学科结构,突出学科优势,彰显学科特色,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医院制订了《甘肃省人民医院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建立了“三级四层制”和“5+1”学科发展建设战略,确定了打造一批国家、省级重点学科,发展一批新兴、交叉的特色专科,开展一批行业前沿的高精尖技术,完成一批国内领先的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培养一批学科领军人物与优秀技术骨干的“五个一批”学科建设总体目标。

  近年来,医院打造了一批在国内享有一定知名度和技术优势的学科与专业,内分泌、护理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普外临床医学、口腔临床医学2个省级医学中心,烧伤科、肛肠科等45个省级重点学科和专业,成为目前全省拥有省级重点学科和专业最多的医院;普通外科、医学检验等13个甘肃省质量控制中心,血管外科、中法神经康复科、中法运动康复科等多个特色专科。

  医院站位学科前沿,调整学科结构,推动学科专业细化,学科实力明显增强。先后建立了西北唯一的国家一类A级核辐射救治基地、甘肃省唯一的国家化学中毒救治基地、甘肃省远程医疗会诊中心、甘肃省临床检验中心、甘肃省干部体检中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消毒供应中心国家级实践基地、国家级肿瘤治疗中心等重点专科。先后成立了中法神经康复科、心电远程诊断中心、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科等20多个新学科。同时,医院还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甘肃省全科医生培养基地、甘肃省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牵头单位,也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18年,医院肿瘤学科获批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获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预算内投资设备共计2.03亿元,打造区域领先的肿瘤临床诊疗中心的步伐正在加快。2019年,获批并启动建设的国家卫生健康委胃肠肿瘤诊治重点实验室,成为我省第一家部委级医疗卫生行业重点实验室。

  在肿瘤疑难诊治能力提升方面,医院在全省率先实现肿瘤疾病的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整合。相继开展了肿瘤粒子植入、基因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介入治疗、超声治疗等技术。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新项目的实施,助力医院肿瘤治疗条件、手段和水平均居省内领先地位。

  目前,医院开展的以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业务在十多个学科开展,手术总量已超过2100例,医院微创外科手术及精准治疗技术与国际接轨。特别是肛肠科、妇科、普外科、胸外科等学科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技术水平和手术量均排在全国前列。临床检验中心通过ISO15189中国实验室国家委员会认可,检验结果可在多个国家的数千家实验室互认。肾移植、角膜移植等项目均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医院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持续推进院内学科之间的交叉力度,进一步深化与国内外医院、研究所、高校合作,不断提高疑难病症和疑难危重病人的综合诊治能力。与华大基因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展疾病跨组学的分子医学研究、大数据平台建设及临床检测开发和多组学、大数据的科研和临床转化以及科研合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增强诊疗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近年来省人民医院大力改善诊疗教研的硬件设施,先后引进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EDGE靶向放射外科肿瘤治疗系统(速锋刀)、CT影像引导高能直线加速器肿瘤治疗系统、外科术中放射手术治疗系统、骨科手术机器人等一大批国际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和正在配置中的肿瘤诊断设备PET/MR,配备有国内一流的层流净化手术室和国际最先进的消毒供应中心、重症监护室,为医院精准化、个体化诊疗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忆往昔,峥嵘岁月。70年的光辉历程,留下了省医人拼搏奉献的风采;70年的历史积淀,更为医院的未来发展夯实了基础;70年春华秋实,凝聚着几代省医人风雨兼程、艰苦创业的心血和汗水,书写了一篇篇灿烂辉煌的精彩篇章。

  展未来,豪情满怀。站在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历史新时期,省医人仍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开启新时代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省内龙头医院、向区域性医疗中心迈进的新征程。

  5月28日甘肃日报10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康县太石:示范园里结出了增收致富果 康县太石:示范园里结出了增收致富果
  • 退役不褪色 退伍不退志——2020兰州市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今日启动 退役不褪色 退伍不退志——2020兰州市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今日启动
  • 工合情丨培黎与艾黎 工合情丨培黎与艾黎
  • 2020年甘肃省征兵宣传教育进高校活动正式启动(图) 2020年甘肃省征兵宣传教育进高校活动正式启动(图)
  • 【甘肃生态环保媒体行】实施“三大工程”推进“两大行动” 庆阳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 【甘肃生态环保媒体行】实施“三大工程”推进“两大行动” 庆阳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
  • 武警甘肃省总队金昌支队赴西路军战斗遗址开展教育活动(图) 武警甘肃省总队金昌支队赴西路军战斗遗址开展教育活动(图)
  • 攀登塔顶瞭毒窝 打入“农场”探案情——兰州警方摧毁制毒工厂纪实(图) 攀登塔顶瞭毒窝 打入“农场”探案情——兰州警方摧毁制毒工厂纪实(图)
  • 10名“姜太公”被捕 小编告诉你什么叫“杀鱼盘”“杀猪盘”(图) 10名“姜太公”被捕 小编告诉你什么叫“杀鱼盘”“杀猪盘”(图)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兰州公安深化护校安园行动 多举措打造
2   2020年甘肃省征兵宣传教育进高校活动启
3   高台:普治并举见实效
4   临泽鸭暖镇:改善人居环境 共建美丽家
5   会宁:消费扶贫“销”出好成绩
6   康县太石:示范园里结出了增收致富果
7   临泽:满目皆绿意 处处是风景
8   肃北税务:强基抓党建 争优谋发展
9   “漳县好蜂蜜”——第二届土蜂蜜品鉴大
10   临泽蓼泉镇:“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助
11   肃南:人勤草绿牛羊壮 地肥势好笑颜展
12   民乐: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 改善城市人
13   平凉崆峒:党建这根针 穿起帮扶线
14   肃北:居民吹响民生“哨” 社区“应哨
15   肃北:草原赛马会,骑手策马扬鞭驰骋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