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财经频道 >> 省内经济

略论实践过程中的思想先行

21-09-30 19:41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田洋

  李继民

  摘要:实践活动是相对独立发展的过程。实践活动过程的三阶段:思想①——实施——思想②,即从策划确定实践思想①开始,通过实施,再总结升华为思想②,周而复始、往复循环以至无穷。人们每次实践活动的运行轨迹是一个不闭合式循环圆圈,人类无限次实践活动的运行轨迹是“圆圈的圆圈”,正像是一串串无限延伸的弹簧。思想先行原理及其在辩证唯物论中的地位。实践思想在实践活动中的支配作用。实践思想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思想领先原则是客观真理,应该长期坚持。

  关键词:实践过程特点·思想先行原理·实践思想作用·思想领先原则

  一、实践活动是一个相对独立发展的过程

  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这一矛盾体的两个方面,二者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当我们像研究任何事物一样,用相对静止的方法,仔细观察人类社会活动的历史长过程,就会不难发现:人们的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这两方面不仅相互对立、相互排斥,而且又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同时,这两方面的主次地位也明显地呈现着阶段性的交替变化,它们各有一个相对独立发展的过程,并明显地表现出各自的特殊性。认识活动过程是人们能动地把现实转化为思想的客观过程,也即是物质变精神的认知过程,侧重点是认识与解释世界,目的在于获得正确的思想认识,并将认识成果运用于指导往后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过程则是人们能动地把思想转化为现实的客观过程,也即是精神变物质的劳动创业过程,侧重点是利用与改造世界,目的在于获取实践活动的预期成功,把理想变成现实,造福于人类自己。

  事实上,人类的历史既是认识史,也是实践史,是人类的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在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中,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历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之各种学科门类及其衍生的分支学科、边缘学科,则正是人类在长期延续的各种实践与认识的社会历史活动过程中,精心培育出的一棵棵相互差异、相互联系、枝繁叶茂、永焕生机的人类智慧之树。

  对于人们认识活动过程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已经形成了共识,有了科学定论,但对于人们实践活动过程的特点,却很少有人论述。1964年,中国哲学界曾围绕王若水《桌子的哲学》一文,在报纸上引起了一场广泛而热烈的争论,所述及的正是实践活动过程的特点问题。王若水的观点是:“对于做桌子的木匠来说,是先有这张桌子的观念,后有这张桌子。”①反对者则认为,这种观点是唯心论。此后,王若水针对一年多的争论,又写了《再谈“桌子的哲学”》一文,他指出:“这里的分歧并不限于小小的桌子问题,分歧的实质是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问题,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问题,人的自觉能动性问题。”“这还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讨论在另一种形式中的继续。争论的问题仍然是要不要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要不要把思维和存在看作是又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要不要坚持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当年的争论在没有取得一致意见的情况下,而被中断,时至今日仍无定论。

  那么,我们为何要研究这一至今尚无定论的问题呢?

  首先,实践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活动。

  人类的社会活动,按其目的性划分,可以归为两大类,一是认识世界的认识活动,二是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辩证唯物论认为,人们的认识既要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又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检验其正确与否,而且认识活动又是为实践活动服务的,二者有着共同的目标——利用与改造世界,为人类自己造福。为达此目标,人类必须通过直接现实的实践活动,付出自己辛勤的劳动。因此,实践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活动。

  其次,相对独立发展的实践活动过程,其自身具有的特殊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认识与实践,既然是一对矛盾,则与宇宙其它任何事物的矛盾一样,都毫无例外地具有对立统一规律的一切属性。如前所述,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之间既对立又统一,既具斗争性,又具同一性。二者的同一性表现在它们不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而且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作为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因主、次地位的交替转化,明显地表现出两个不同的、各自相对独立发展的过程,并显示出各自不同的运行轨迹和特殊性,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对于实践活动过程的特殊性或特点,我们将在后文中详述。

  再次,研究实践活动过程的特点,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我们看到,人民大众每天都从事着各种实践活动,并都期盼着预想目标的实现。为此,人们的实践活动必须要有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并事前先要策划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行动实施方案。因此,研究实践活动过程的特点,掌握其规律性,准确把控其全过程,克服盲目性,提高自觉性,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从而实现预期目标,就显得尤为必要。这对于人们认识与改造世界,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这篇文稿,就是专门针对人们实践活动过程的特点,以及由此引申的相关问题,谈几点个人见解,其中也顺便对关于《桌子的哲学》所争论的问题给出了一个答案。是否正确,还望读者评说。

  二、实践活动过程是从策划确定实践思想起始的

  这里需要我们先给实践思想下个定义:所谓实践思想,就是指支配人们实践活动的思想,包括理想、信念、观念、理论、方针、政策、目标、计划、实施方案等等。很显然,实践思想不仅包含着人们以往认识活动的理论成果,还包含着人们当时进行实践活动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目标、创新理论、科学设想、结果预测以及工作实施方案、防患措施等内容。因此,实践活动的实践思想与认识活动的理论成果,尽管二者相互紧密联结,但绝对是不能画等号的。

  接着再来看看人们的实践活动到底是怎样起始的。

  马克思在分析人劳动的特点时说:“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足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②这就是说,人的劳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行为。人劳动想要得到的预期结果,劳动时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劳动操作的程序、方法等,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观念地存在了。人在劳动过程中所发挥的这种主体能动性,是其它动物都不具有的。

  下面,我们首先仔细观察体验自己日常生活中各种行为的发生过程:不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吃饭、穿衣、睡觉、购物、走亲访友、待人接物等等,其行动的每一步总是毫无例外地要受自己思想(客观存在反映在人脑中,通过大脑思维产生)的直接支配。简单的行动,大脑不需多加思维,就会瞬间作出判断,发出指令;复杂的行动则要“三思而后行”,需大脑经周密思考后,才会发出一步步行动的指令。这说明,人们的日常行为都是受自己思想直接支配的。

  接着,我们再举几个简单的事例,看看人们比较复杂的实践活动过程是怎样起始的?

  (1)农民种地,是依照他们在什么季节种什么作物,种多少亩土地,撒多少种子,施多少肥料等安排开始播种的。

  (2)工人做工,是根据工厂计划产品的规格、数量、质量等要求进行生产的。

  (3)科学家发明创造,是严格按照实验项目设计方案慎密实施的。

  (4)作家创作,“意在筆先”。他们是按照自己作品的写作提纲着手写作的。

  (5)一个国家的执政者,总是依照他们既定的方针政策实行管理的。

  上述例子表明,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行为,在行动前,都必须先要根据实践活动目标,经过调查研究,进行可行性论证,最终策划确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也即实践思想。没有确定的实践思想,便不会发生具体的实践活动。这说明,人们的实践活动过程是从策划确定实践思想起始的,或者说策划确定实践思想要比具体的实施行动要先行一步。人们常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正是此理。

  实践思想确定后,人们接着便要按照既定的实践思想进入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实践主体必须全面把控实践活动全过程,自始至终地监督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及时反馈和正确处理实践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当实施阶段结束后,作为人们的一次实践活动过程是否算完结了呢?并没有。在实施阶段结束后,人们还要对实践活动的实施结果进行评估总结,作个恰当结论,为再次实践活动提供决策依据。例如,科研工作者在每次实验结束后,都要对实验的全过程进行一番全面的分析与评价,总结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并将全部资料整理归档保存,以供下次实验借鉴。这种总结评价一结束,作为当次实践活动的过程就算相对完结了。

  由此看来,人们进行一次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具体经历三个阶段:一是策划确定实践思想的阶段,二是把实践思想付诸行动的实施阶段,三是对实践思想和实施效果进行总结评价的阶段。现在我们用思想①表示第一阶段,实施表示第二阶段,思想②表示第三阶段。那么人们进行一次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思想①——实施——思想②

  不难看出,人们进行一次实践活动的过程从策划确定思想①开始,通过实施,最后经总结升华为思想②,而人们实践活动的长过程,就是以这种方式不断地周而复始、往复循环的发展过程。这种循环是有限的,同时又是无限的。作为人们个别的具体实践活动过程是有限的,但作为人类整个实践活动过程则是无限的。只要人类存在,这种循环就永远不会完结。当然,人们实践活动过程的每一次循环,都具有新的内容,绝不是旧事物的简单再现。

  由于思想①与思想②在内容上有所不同,还由于思想②既是当次实践活动过程的尾,又是形成再次实践活动过程之实践思想的有机成分,它起着承上启下、首尾衔接的作用。因此,人们每次实践活动过程形成的运行轨迹,是一个不闭合式循环圆圈,而人类对各门科学无限次实践活动的漫长过程分别形成的运行轨迹——圆圈的圆圈,正像是一串串无限延伸的弹簧。人类实践活动过程的这些特点,正好印证了列宁在《哲学笔记》——“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所加注的批语“科学是圆圈的圆圈”③,是对人类科学发展史的形象表述。

  三、思想先行原理及其在辩证唯物论中的地位

  1、思想先行原理。

  事实证明,人们的实践活动就是不断地贯彻实施自己实践思想的过程。人们每次实践活动,在事前都必须根据实践项目的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然后通过可行性分析论证、周密策划,确定出一个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并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即实践思想,也就是说人们的实践活动过程是从策划确定实践想起始的。这种实践思想不仅是人们实践活动过程的起点,同时还贯穿于人们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它自始至终地支配着人们的具体行动。没有确定的实践思想,便不会发生具体的实践活动。人们的实践活动与其实践思想相互关联的这种规律性特点清楚地表明,在人们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实践思想的策划确定较之具体的实施行动必须要先行一步。因此,思想先行是实践活动规律,是毋庸置疑的客观存在。这一规律寓示着实践活动必须要思想先行,这就是思想先行原理。

  2、思想先行是联系认识活动过程与实践活动过程的桥梁和纽带。

  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的改造世界。”④显而易见,认识世界只是手段,能动地改造世界才是目的,这是哲学思维的真正社会价值所在,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它哲学区别的最为显著标志。由于人们的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利用、改造世界,为人类自身造福,又由于认识活动所产生的认识成果,为往后的实践活动,奠定了策划确定先行实践思想的理论基础或依据,这说明思想先行既是人们认识世界之认识过程的落足点,又是改造世界之实践过程的出发点,它是联系人们认识活动过程与实践活动过程的桥梁和纽带,是开启实践活动的先导。因此,思想先行也就成为人们在利用和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各项实践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规律。

  3、思想先行原理坚持了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认识的基础。毛泽东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入高一级的程度”。⑤这种对人类的认识过程的抽象无疑是科学的。思想先行原理中所说的实践思想,也正是指通过这样的认识过程所产生的理论成果,而实践过程则是把认识过程产生的理论成果,作为确定实践思想的理论之源。显而易见,思想先行原理并没有否认唯物论,而是避免了形而上学,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如果我们用实践①表示认识过程起点的实践,用实践②表示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实践。那么我们则可以把人们进行一次认识活动的全过程用公式表示如下:

  实践①——认识(感性到理性)——实践②

  公式表明,人们进行一次认识活动的过程是从实践①开始,通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然后再回到实践②中去检验。同时由于实践①与实践②存在着差别,还由于实践②既是当次认识活动过程的尾,又是下次认识活动的一个基础,它起着承上启下、首尾衔接的作用。因此,人们每次认识活动过程的运行轨迹,都是一个不闭合式循环圆圈,而人类对各门科学无限次认识活动的长过程与实践活动的漫长过程一样,所形成的运行轨迹——圆圈的圆圈,也正像是一串串无限延伸的弹簧。

  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说“把哲学史比做圆圈——《这个圆圈的边沿又有许多圆圈》……”列宁在《哲学笔记》中针对这句话批语道:“一个非常深刻而确切的比喻!!每一种思想=整个人类思想发展的大圆圈(螺旋)上的一个圆圈。”⑥列宁还说:“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⑦人类认识活动过程的上述特点,证明了黑格尔、列宁的这些话是非常深刻、非常正确的。

  苏联哲学家谢.斯.吉谢辽夫在其所著《关于列宁的“哲学笔记”》中指出:“《哲学笔记》的思想财富尚未完全发掘出来,直到现在,对《哲学笔记》中的一些原理还在进行辩论,《哲学笔记》中的个别论点(如哲学史发展的圆圈论点)的含义至今还没有弄清楚。”⑧ 我在前面论述实践活动过程和认识活动过程的特点时,先后引用了列宁关于“圆圈”的论点,这是本人对列宁论点的诠释。我的理解是否正确,还望读者评说。

  4、思想先行原理并没有陷入唯心论。

  有人提出,承认思想先行原理就是陷入了唯心论,其实不然。

  我们看到,尽管思想先行原理与唯心论中都使用了“思想”这个名词,单从字眼上看分不出什么区别,但追究其各自的“思想”来源,答案却是完全不同的。唯心论者所说的思想是从上帝与自我中来的。他们的思维过程是从自我到自我,从思想到思想的演绎过程,而思想先行原理中所说的思想是从实践中来的,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其思维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往复无穷的发展过程。显然,思想先行原理中所说的实践思想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是空穴来风,不是凭空臆造,不是远离现实存在的主观遐想,而是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才形成的。这就清楚地表明,在“思想”这个字眼下掩盖着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即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路线和唯心主义路线。因此,问题并不在于是谁使用了“思想”这个词,而在于他们使用这个词时所包含的实质内容,其来源在什么地方。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唯心论与唯物论的根本区别在于如何回答认识的溯源问题,即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问题,而思想先行原理所论述的并不是这个问题。从认识论的角度讲,思想来源与思想先行,二者研究的问题分别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能动飞跃阶段。前者研究的是实践决定认识的过程,是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也是物质变精神的能动飞跃阶段;后者研究的是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的过程,是把理想变成现实的过程,也是精神变物质的能动飞跃阶段。显然,尽管二者研究的对象都是实践与认识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矛盾关系,但却是两个不同的论题,绝不可混为一谈。

  现在我们回头再说1964年,那场至今仍无定论的关于“桌子的哲学”争论,如果按照思想先行原理的观点,用相对静止的方法,把人们的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分别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发展的过程考察分析,我们就不难得出结论:由于实践活动过程是从策划确定实践思想起始的,因而王若水提出的“对于做桌子的木匠来说,是先有这张桌子的观念,后有这张桌子”的论点显然是正确的,当年的争论也就因此而统一了,从而我们也就更容易理解王若水在《桌子的哲学》和《再谈桌子的哲学》中,所表达的观点是符合辩证唯物论的,而反对者形而上学的观点显然则难以自圆其说了。

  这里,我们再谈谈认识与实践孰先孰后的问题。

  有人问:你讲实践活动过程的时候,说思想在先,而讲认识活动过程的时候,又讲实践在先,这不是自相矛盾吗?那么,归根到底,究竟是先有思想还是先有实践?其实,这并不是自相矛盾和难解的问题。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过程,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毫无疑问,与其它任何矛盾体的两方面一样,二者的主次地位和先后关系也因一定条件而相互转化,这正如人们走路过程中两条腿一样,不停地相互交替,根本不存在什么固定不变的先后问题。当人们重点进行认识活动的时候,实践在先,而当人们重点进行实践活动的时候,思想却在先。客观事实就是这样存在着,谁也无法把它们否定掉。这一问题也犹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样。如果我们用形而上学的观点去理解和看待人们的思想与实践究竟孰先孰后的问题,那就大错特错了。

  四、实践思想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作用

  1、实践思想的正确程度决定着实践结果的成败程度。

  思想先行原理告诉我们,人们的实践活动就是不断地实施自己实践思想的过程。显然,思路决定出路,实践思想的正确程度决定着实践结果的成败程度。正确的实践思想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导向成功,而错误的实践思想却会导致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

  我国原子弹、氢弹爆炸,火箭、导弹、卫星发射、中国空间站的成功运行等一系列高科技项目之所以能实现预期目标,取得圆满成功,说明实施方案(实践思想)是正确无误的。又如,一些地方领导只顾眼前政绩,在城市建设中对给、排水管道的布局设计与施工方案(实践思想)预见性差,缺乏长远打算,甚至盲目施工,结果年年修,年年拆;建了拆,拆了建,反复折腾,恶性循环。不但极大地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一旦遇上大暴雨,排水系统瘫痪,给人民群众造成大灾难。这些年,类似这种由领导人决策(实践思想)失误造成的败局屡见不鲜。

  列宁关于“由城市到农村,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理论(实践思想),指导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这是因为这一理论符合俄国国情,是正确的理论。但是,把这一理论照搬到中国,却成为不符合中国国情的错误理论,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只能导致失败。毛泽东关于“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理论,之所以能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那是因为这一理论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理论。

  2、思想认识上的飞跃引领实践过程的飞跃。

  无论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技术革命乃至产业革命,还是人们改造社会的社会革命,都是事物从旧质向新质的飞跃,都必须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⑨ 人们在每次革命实践活动开始之前,都是先运用创新的理论,进行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使人们的思想认识经历一次飞跃变化。没有思想认识上的飞跃,便不会有实践活动过程的飞跃。同时,这种思想解放工作一直伴随着革命实践活动过程的始终。

  公元十四——十六世纪,在欧洲兴起的长时期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弘扬新兴资产阶级文化、反封建和反神学世界观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促进了近代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它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础,进而导致了欧洲从封建主义时代开始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代。

  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对国人的统治和压迫,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劳动人民翻身当家做了主人,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代。这一划时代的历史过程在开创之前,中国首先经历了初期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以及俄国十月革命思想的传播,经历了“五四运动”,掀起了社会主义思潮,为新民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的革命实践活动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如何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革命理论创新问题。每当革命实践遭受到重大挫折,必然要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产生思想认识上的飞跃转变,使全党步调一致,夺取新的胜利。

  当代中国自1978年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以来,实现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各方面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而改革开放的前奏曲,正是彼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以“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标志的,全面深入的思想解放运动。没有思想解放过程,就没有思想认识上的飞跃,就不会有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五、实践思想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为了使实践主体能够准确地把控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使实践效果达到预期目标,首先要求实践思想必须正确无误,因此,实践思想的策划确定,包括实践课题或项目选择、计划目标、调查研究、资料搜集与整理、可行性分析论证、实施方案制定等环节,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全面系统、周密细致、有根有据、严谨可靠,符合科学决策的程序。这里强调三点:

  首先,实践思想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我们看到,人创造环境的本领远远高于蜜蜂造房、蜘蛛织网、燕子筑巢的本领,这是因为动物的本领只是其本能活动,而人的本领却具有主体能动性。“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⑩人不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同时还能够能动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毫无疑问,现代化世界是人类自己创造的,但人类的任何创造都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客观规律只能被人们所发现、所认识、所利用,而不能被创造。人们在认识、利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只能依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才能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江河泛滥,曾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而当人们认识了江河水泛滥的客观规律后,就利用其规律筑堤、打坝、修水库、修水电站,为人类造福。倘若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违背客观规律行事,则没有不失败的。过去,不少地方对森林没有节制的滥砍滥伐,对矿山资源滥挖滥采,山川草原植被遭严重毁坏,致使生态严重失衡。如今,土地沙化、泥石流、沙尘暴等灾害频发。这些恶果正是人们自己违背自然规律造成的,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中国古代成语故事:揠苗助长、欲速不达、物极必反等,就是告诫人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否则,结果事与愿违,人们会吃亏的。

  其次,实践思想应包含对偶然事件的积极防范与应对措施。

  策划确定实践思想必须要充分估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偶然性趋向,对那些可能发生的偶然事件要有积极防范的措施和多种预案。这是由于在实践思想付诸于实践行动的过程中,除了它所产生的必然性趋向外,还会出现一些偶然性趋向。这些偶然性趋向尽管不是事物发展的主流,但它却是直接影响事物发展进程的因素,而且有的偶然性趋向的发展会导致偶然事件的发生。同时我们还看到,这些偶然事件有的能促进事物的发展,但有的却阻碍和破坏事物的发展,甚至还会中断事物发展的进程。思想先行就是为了人们在利用与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过程中能够克服盲目性,提高自觉性和预见性,能够有效调控实践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达预期目的。早在先秦时期,我国的思想家就告诫过人们:“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中庸》)。因此,充分估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偶然趋向,未雨绸缪,对可能发生的偶然事件采取及早防范的措施,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事,而应是实践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那些促进事物发展的偶然事件要有及时利用的准备,而对那些阻碍、破坏事物发展的偶然事件应该有防患于未然的积极措施和解决预案。偶然事件一旦发生,我们可立于临乱不惊、乱中有治的主动地位,变不利为有利,消除阻力,创造条件,促进事物的正常发展。如果我们对于偶然事件没有及早防范的准备,事到临头就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无法收拾,那就必遭大难。例如,1974年2月1日上午八时半,巴西圣米保罗市25层的焦马大楼,发生了一场火灾,死亡179人,受伤500余人,经济损失巨大。火灾是从12楼空调系统电线起火引起的,历时30分钟就烧毁了12层以上的各层。这座大楼之所以造成这样严重的损失,一个根本重要的原因,就是设计时没有充分估计到火灾——这种偶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建筑设计上没有考虑防火要求和灭火设施。如楼梯间设计不合理,不能起到隔烟阻火的作用,没有避难楼梯和救护设备;楼内既没有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装置,也没有紧急广播设备;室内消火栓在浓烟作用下已起不到作用。(引自1980年《消防》杂志第一期)再如,2015年6月27日晚,台湾新北市八仙乐园发生粉尘爆炸事件。造成15人死亡,484人受伤。(《八仙粉尘爆炸一周年》2016.6.28日中央四台午间新闻)。爆炸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主办单位为了舞台效果,把彩色粉尘(玉米粉加色素)喷射向民众区,粉尘因接触到舞台上400℃的射灯,遇高温起火,引发爆炸。这次爆炸之所以造成悲惨后果,正是由于活动的主办者事前对发生火灾的偶然性估计不足,没有防范预案与实际管控措施,致使事件发生后,措手不及,现场失控,乱作一团,酿成大祸。这些例子说明:如果人们策划确定的实践思想仅仅是单纯的建立在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基础上,而对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偶然性趋向不做充分的估计,对偶然事件没有积极防范措施,那么这种实践思想仍然是残缺不全的。

  再次,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断地补充修正和完善发展实践思想。

  由于每一种实践思想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具体受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制约。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原来的实践思想就会逐渐地与现实条件相脱离,适应的变为不适应了。时过境迁,实践思想就不能不变。现在的政策之所以与过去的政策有区别,其原因正在这里。人们要是在新环境下,仍然固执地用过去的政策来指导今天的社会实践活动,那就不能不在实践中碰壁,不能不犯错误。当然,有些实践思想是用以指导人们实践活动长过程的,但过程再长,它所处的客观具体条件仍然少不了发生变化。因此,这种实践思想也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地加以修正。例如,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它在社会实施过程中的适应期就比较长。然而,世界上却找不出一部永远适应时局发展,而从不再加修正的法典。同时还由于人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客观事物总不能一下子认识清楚,对有些问题的解决又难免带有一些主观偏见。所以,人们的实践思想也就难免出现错误。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⑾因此,我们在社会实践中务必面对现实,实事求是,勇于承认和及时地修正实践思想中的错误成分,如果我们发现了错误,而又不及时地加以修正,则会在错误思想的指导下,越陷越深,造成的恶果也越严重。我们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善于及时地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地补充修正和完善发展实践思想,特别是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大政方针政策,发现失误应及时纠正,不可一错再错,以免积重难返,造成更大祸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少犯错误和少走弯路。

  六、思想领先原则是客观真理,应长期坚持

  我们看到,人们的各种行为都是在自己大脑的直接指挥下,方可一步步行动的。不管这个指令来源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被动的,甚至是自己不情愿做的,但最终的行动都必须得到自己思想的许可。请想一想,如果自己大脑不发指令,难道你能行动一步吗?战场上,对准谁开枪,最终还是要自己做出决断。这说明,任何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事实证明,人的思想观念直接决定着自己的行为取向,而主导人们行为的思想正确与否,又决定着行为结果的成效。一种坏思想,绝不会导引出好结果的。中国有句俗话说,心里有善,就不会作恶。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托尔斯泰说过:坏思想是比坏行为坏得多的东西, “一种坏行为只能为其它坏行为开路,而坏思想却会拖着人顺着那条路一直往下滑”。⑿历史和现实中形形色色的贪官污吏、违法乱纪分子,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首要的原因就是其思想变坏了,是内因起了决定作用。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深刻教训。因此,我们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必须把思想工作放在首位,一定要先把人的思想工作做通、做好。由此可见,毛泽东关于在一切工作中坚持思想领先的原则是完全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毋庸置疑的客观真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军队和全国人民,在夺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建设新中国的长期征程中,取得一个接一个伟大胜利,这与其在一切工作中,长期坚持并灵活应用思想领先的工作原则是密不可分的。今后,我们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征程中,仍然需要长期坚持思想领先的优良工作传统,并把它发扬光大。

  首先,必须用科学的先进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指导人们的行动。

  这里说的科学的先进思想就是指思想领先原则中领先的思想。领先的思想必须是科学的,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引领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的思想;领先的思想必须是符合科学的世界观、维护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领先的思想必须是与时俱进的、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谐、健康发展的思想,而不是腐朽、没落、开历史倒车的思想。

  其次,必须大力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毛泽东指出:“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⒀人类正是通过自己不断的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才使得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及其各种学科门类与衍生的分支学科、边缘学科,从无到有,不断地得到延伸发展。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再过渡到封建社会,再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到如今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并存时代。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也正是人类不断地进行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过程。

  时代车轮滚滚前进,旧事物不断消亡,新事物不断涌现。人类社会各个领域不断地发生新情况,出现新问题。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们认知世界、利用世界、改造世界、为人类造福的能力不断增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欲望也不断提升,社会实践活动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人类飞跃发展的社会实践急切地呼唤着人们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研究新生事物,大胆地进行理论创新;呼唤着人们以创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创新活动获取新成果。这里特别强调两点,一是在创新过程中,不能以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对待以往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而是在继承古今往来一切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以创新的理论指导实践创新。二是在前进的道路上,有些实践活动的结果难以完全预见清楚,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探索新路子,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摸着石头过河”并不是盲目的实践,而是在创新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实践创新探索,目的是为了取得预期成功。因此,当着某一创新理论在付诸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失误,就必须及时纠正,绝不能放纵问题漫延,以免造成大错。

  当今世界正处在社会大变革时代,创新仍然是时代的主旋律。没有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社会就没有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地认识规律,不断的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这一划时代的创新理论,已经成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朝着自己所追求的美好生活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指导思想。

  再次,在各项工作中坚持思想领先,并把思想工作贯穿于一切工作的全过程。

  一个集体、一个团队,要做成一件事,需要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但由于每个人的立场、观念、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因而对同一问题就会有多种主张,这是很正常的事,但不能因此而各行其事,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否则,将一事无成。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任何事情要达到预期目标,大家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步调一致,同心协力的工作,最终才能成功。因此,为了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千头万绪的工作也就只能从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开始。同时,由于每一项工作从开始到结束都要经历一个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一个矛盾解决了,另一个矛盾则会再现,新的思想问题也会不断出现。所以,大家又得统一认识,统一思想,解决问题的思想工作随之也得跟上。因此,思想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事,而应贯穿于一切工作的全过程。这也是领导者一以贯之的责任之一。

  第四,切实做好思想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

  实践思想的正确与否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成败,但人的正确思想不是生而知之,而是人在一定社会环境下学而知之的。因此,要用科学的先进思想武装头脑,就必须注重宣传、注重教育、加强学习。

  一是要注重宣传。

  宣传工作之所以被各国政治家们高度重视,是因为宣传是传播各自理想信念、各自政纲,动员民众、凝聚民心、干大事创大业之不可或缺并行之有效的运作方法。要传播科学的先进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革命传统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社会正气,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这一系列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都离不开大张旗鼓、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工作。只有把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到家喻户晓,变为民众的共识与自觉行动,才能形成众志成城的力量,进而把强大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把中国梦变为社会现实。

  二是要注重教育。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一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全体公民素质的提高,而公民素质的高低又决定着国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速度。很难设想,在一个文化贫困的国家,会有什么高速度建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无论哪种社会形态的国家,教育都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的国家,在教育方面更有着三千年所积累的一整套成功的传统理论、经验和成果,尤其在伦理道德、人格修养方面更是在全世界独树一帜,被誉为“礼仪之邦”。可是,近百年以来,我们曾一度在批判封建主义的同时,却连同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一起给否定了,也即是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全给抛弃了,这是十分可悲的事。诚然,我国的教育需要与西方接轨,但应该把西方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吸收西方教育对中国有用的部分,而不是全部照搬,这才叫洋为中用。同时,我们更不能丢弃中国文化的根,不能数典忘祖,不能在学习西方教育的过程中,却把祖先三千年以来留下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经验给忘记了,抛弃了。我们要吸取古代教育的精华,应把对人的思想德行教育,始终放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国家教育工作的首位来抓。

  注重教育,不仅要注重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而且要注重对全体公民的教育,尤其要注重对领导干部的教育。领导干部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思想上蜕化变质,行动上腐化堕落,以权谋私,就会走上犯罪道路。这些人掌握的权利越大,对党和人民、对国家的危害也越大。因此,组织上对干部的培养教育要常抓不懈,以提高大家拒腐防变的能力和警惕性。每个干部也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与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提高自我约束力。一个人应活到老、学到老,一辈子都要与时俱进,接受教育。

  三是要加强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说: “人们必须有了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才能更好地观察和解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种现象,揭示蕴含在其中的规律。”⒂一个不学无术或道德观念很差的人,当农民不会是好农民,当工人不会是好工人,当干部肯定不是好干部。因此,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道德修养、精神境界与知识水平;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里强调三点:首先,一定要学习马列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以提高自己思维能力。这是因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打开一切知识大门的钥匙,它给人们以认识事物与解决问题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启迪。其次,一定要学习历史知识,包括古今中外的历史,特别要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史和中国革命史,尤其是中国革命近、现代史。我们要牢记历史,以史为鉴。忘记过去,等于背叛。再次,学习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习不仅要从书本上学,更重要的是要到社会实践中去学,到群众中去学,特别要“从本身的错误中,从痛苦的经验中学习”⒃,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

  2021年9月

  注:                       

  此文原稿《论思想先行原理》,成稿于1981年。

  2016年9月编辑在《印迹》一书中,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7年经修改,刊登在2017年6月15日《华夏文明导报》(甘肃)《理论研究》专版。

  2018年再次修改,题目改为《思想先行原理》,于10月12日在“中国甘肃网”上发表,“百度网”转载。

  2019年再修改,题目改为《略论实践过程中的思想先行》。康县党校高级讲师,甘肃省哲学学会会员、《中国评论》杂志特约评论员潘生荣同志(已退休)写了推介专文《哲学理论创新佳作“略论实践过程中的思想先行”》。两篇文稿于2019年4月29日,30日先后在《中国甘肃网》上发表,《百度网》转载,6月15日湖南长沙市《天心区官网》转载。此后《一生学习网》、《牛牛微信群》等均有转载。

  2021年,本文再度修改。

  参考文献:

  (1) 王若水《在哲学战线上》第420页

  (2)《马思全集》第23卷,第202页

  (3) 列宁《哲学笔记》251页

  (4)《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第268页

  (5)《毛泽东选集》第1卷297页

  (6) 列宁《哲学笔记》271页

  (7) 列宁《哲学笔记》411页

  (8) 谢.斯.吉谢辽夫《关于列宁的“哲学笔记”》第7页

  (9) 《列宁选集》第1卷第328页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458页

  (11) 《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第261页

  (12) 托尔斯泰《复活》343页

  (13)《毛主席语录》第174页

  (14)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5) 习近平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43页

  作者简介:李继民,甘肃省陇南市工商联退休干部,曾任陇南地区汽车运输公司总经济师、市工商联调研员、市政协一届常委。曾被中共陇南地委研究室聘为特邀研究员、陇南电大聘为兼职教师。著有《印迹》一书,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红色文化育少年 携手再唱《大豆谣》烈士纪念日暨国庆主题活动在兰州八办举办 红色文化育少年 携手再唱《大豆谣》烈士纪念日暨国庆主题活动在兰州八办举办
  • 武威铁警组织开展烈士纪念日活动(图) 武威铁警组织开展烈士纪念日活动(图)
  • 兰州市白银路街道:家门口的集市开张了 志愿服务只送不卖挺特别 兰州市白银路街道:家门口的集市开张了 志愿服务只送不卖挺特别
  • 图解|甘肃:全力跑出优化营商环境加速度 图解|甘肃:全力跑出优化营商环境加速度
  • 甘肃省网络安全宣传周10月11日开幕 围绕4大活动6个主题日开展 甘肃省网络安全宣传周10月11日开幕 围绕4大活动6个主题日开展
  • 2021年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现场比武竞赛 2021年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现场比武竞赛
  •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不变的军旅情,不灭的舞台梦——记原成都军区政治部战旗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杨思远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不变的军旅情,不灭的舞台梦——记原成都军区政治部战旗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杨思远
  • 兰州榆中捧出诗画田园 引青海游客入甘乐享乡村之旅 兰州榆中捧出诗画田园 引青海游客入甘乐享乡村之旅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为时代楷模写照 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摄
2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国际友人亲属复信精
3   红色文化育少年 携手再唱《大豆谣》烈
4   “小食品”催生增收“大产业”——泾川
5   “精致兰州——第二届中国著名作家兰州
6   武威铁警组织开展烈士纪念日活动(图)
7   兰州市白银路街道:家门口的集市开张了
8   兰州各界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隆重举
9   出发!跟着广河学生一起“研学北京”
10   兰州新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困难事、
11   兰州公交司机拾金不昧 残疾老人找回看
12   兰州青年黄河上“快闪”唱红歌“表白”
13   【直播预告】纪录片《祁连山国家公园》
14   H5?烈士纪念日?把鲜花献给陇原英烈
15   新华网评:百折不挠 旱塬梦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