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财经频道 >> 省内经济

兰州红古奏响生态环境保护“最强音”

22-04-14 11:56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田洋

  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地处黄河上游的兰州市红古以打造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和甘青区域合作创新发展示范区为目标,坚决扛起“先发力、带好头”的使命担当,全力聚焦蓝天碧水净土线、突出问题导向线、生态修复保护线、双碳工作目标线和生态文明建设线等五条线,弹好生态治理“五线谱”,奏响生态治理保护的最强音。

  弹好生态修复保护线  抢增生态环境底色

  为做好生态保护修复,红古区以湟水河-大通河流域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为重点,编制了《大通河-湟水河下游地区生态环境修复与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先后实施了湟水河红古段防洪治理工程、湟水河流域红古段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工程、湟水河-大通河水质自动监测站等一批重大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工程。红古区迅速启动实施了湟水-大通河交汇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对保障黄河上游生态安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同时,严格管控违法违规采石采矿、非法征用或破坏林地草地、违法违规侵占湿地资源等,大力推进森林植被恢复造林。目前,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6%,森林覆盖率达到18.55%。

  弹好蓝天碧水净土线  抢绘防治攻坚本色

  着眼气水土环保目标,红古区及时编制了《黄河上游大通河-湟水河下游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红古区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等,制订完善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行动方案,明确区四大班子和各部门、各镇街责任,有力推动工作落实。全方位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加强兰铝、方大炭素等涉气企业的监管,系统治理24家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企业、12家无组织排放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业窑炉3座、砖瓦窑5座,关停“散乱污”企业9家,常态化管控工地扬尘、秸秆焚烧和餐饮油烟等,辖区空气质量稳定达标。同时,严格落实河湖长制,不断强化对涉水企业和流域13座界河水电站巡查管控,大力实施伊利污水系统升级改造等工业废水深度处理项目,尤其是加强了425个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4个水源地规范化整治、枯水期水质联防联控等,河道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此外,红古区还积极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试点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化肥、农药使用量呈逐年递减态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2%以上,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45%,废旧农膜回收率约80%,秸秆综合处理利用率达86%,全区土壤环境总体稳定。

  弹好突出问题导向线  抢夺整改质效成色

  红古区从生态环境问题排查为突破口,组建整改办公室,全面推进环保督察整改和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据了解,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涉及该区的11项问题及督察期间交办的24件环境信访案件均已办结;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涉及该区的16项问题及督察期间交办的19件环境信访案件均已办结;第一轮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反馈该区的25项问题及督察期间交办的1件环境信访案件均已办结;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中排查出的275个生态环境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国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和省级警示片均未反馈该区涉及的问题。

  弹好双碳工作目标线,抢添绿色转型亮色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红古区认真编制《兰州市红古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等绿色转型指标纳入规划当中。同时,严控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准入,严格对照全省“两高”项目分类处置项目清单,落实各项处置措施,实行“清单销号”制度,做到完成一项、销号一项。2021年,红古区十大生态产业入库企业16家、增加值25.83亿元,能耗强度超额完成市级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为实现产业绿色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弹好生态文明建设线,抢显绿色理念特色

  为培育绿色理念,促进绿色消费,红古区将结合当前疫情防控、粮食安全工作,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人民群众过绿色低碳生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强化公民环境意识,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消费;倡导节水节能节电,鼓励居民使用环保用品,倡导重复使用和循环使用,积极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同时,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活动,通过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在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流通、消费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广大群众的主动参与,全力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