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5·17世界电信日”之际—— 在时代浪潮中全“数”前进
排队买不到“冰墩墩”,还可以线上下单预定;要去陌生的地方,打开地图软件查好路线,再用打车软件提前叫车;周末不想做饭,打开外卖App下单,不一会儿就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身体不舒服了,先在网上挂个号,然后在约定的时间抵达医院……毫无疑问,“数字生活”已成为我们每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22年5月17日,是第53个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自1972年新中国恢复在国际电信联盟合法席位以来,已经走过50个年头。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作为国际电联理事国,一直积极参与各项工作,推动网络通讯产业普惠共享、健康发展。
当前,数字经济席卷全球,中国也与全世界一起,积极拥抱新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着力构建数字社会,在时代的大潮中全“数”前进。
席卷而来的“数字浪潮”
机械手臂在生产线上忙碌地上下挥舞着,自动导引运输车沿着规划路线有序装卸货物……黑龙江省某电机公司的生产车间通过对生产线进行数字化改造,生产效率提高了约40%。
“种地变得越来越轻松了。”种植户张双军感叹到。他所在的山西省临汾市某示范田,正在用无人机大队为小麦喷洒农药、农肥。
小易曾经是一家国际旅游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新冠肺炎疫情给她的事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她没有悲观、抱怨,反而是抓住“风口”转型成为一名“网红主播”。如今,团队已经小有规模,收入也颇为可观。
无论是农业、工业还是服务业,越来越多的从业者都感受到了身边汹涌的“数字浪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2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形成全球最庞大的数字社会。
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34亿;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8.42亿;网上外卖用户5.44亿;在线办公、在线医疗用户分别达4.69亿和2.98亿,同比增长35.7%和38.7%,成为用户规模增长最快的两类应用。中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到28.5个小时。
作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正向社会的各个层面渗透迸发出强劲的创新合力,带动着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变革。
比如,数字经济服务政府治理。用大数据分析民生需求,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行源头治理;提倡“信息多跑路、百姓少跑腿”,将政务办事流程进行数字化改革,让百姓办事“最多跑一次”……
再如,数字经济服务乡村振兴。村里的工程项目、财务开支等村务信息,通过手机就可以了解;社保、医保等业务,足不出户就可以“网上办”“掌上办”;惠农政策宣传,微信群里就能参加学习……
飞速迭代的数字技术、不断完善的数字设施、层出不穷的数字应用,推动我国一跃成为数字经济大国,体量不断创造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由2005年的2.6万亿元,扩张到2020年的39.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8.6%。特别是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全球经济下行的叠加影响,我国数字经济依然保持了9.7%的高位增长,成为全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动力。
蓬勃生发的“黄金时代”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顶层设计与市场创新同频共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先后提出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等,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政策优势与数据资源、人力资本、受众规模等市场优势相叠加,我国数字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消费互联网等领域形成明显优势,成为推动世界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基础设施方面,目前我国网络规模全球领先,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宽带和光纤网络,建成5G基站近160万个,网络质量达到甚至优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与此同时,我国累计支持全国13万个行政村光纤网络建设和6万个农村4G基站建设,行政村通宽带比例提升至100%,贫困地区通信难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建设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工业互联网发展迅速,对中小企业降本增效、转型升级,实现数字化发展提供支撑。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逐步普及的过程中,我国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创业变得越来越活跃,不断有基于新科技、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新企业诞生,涌现出一批在用户规模、资本市场价值等方面均居于世界前列的平台型互联网企业,部分领域还出现了我国原创和领先的商业模式。
据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介绍,目前5G应用涵盖交通、医疗、教育、文旅等诸多生活领域,案例累计超过2万个。工业互联网已应用于45个国民经济大类,涵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产业规模迈过万亿元大关。
以“5G+工业互联网”为例,在协同研发设计、远程设备操控、设备协同作业、柔性生产制造、现场辅助装配、机器视觉质检、设备故障诊断、厂区智能物流、无人智能巡检、生产现场监测等场景率先实现应用,成为当前产业热情度最高、创新最活跃、成效最显著的领域之一。
记者了解到,当前,全国“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已超1800个,覆盖电子设备制造、装备制造、钢铁、采矿、电力等20余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和领域,将有力助推实体经济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随着中国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国内外企业创新热情也持续高涨。
“近年来,数字经济成为推动消费升级、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并不断加深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以5G、AI、物联网、扩展现实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变革注入全新动能与活力。”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表示,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企业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要素和市场资源,结合本土创新,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和引领全球消费需求。在此过程中,高通希望通过“统一的技术路线图”,推动众多行业融合创新,并协同更多生态伙伴,共同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打造数字经济“中国动力”。
振奋人心的“中国愿景”
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从顶层设计出发,擘画出一条转变传统发展方式、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提高我国数字经济治理水平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图。
“东数西算”就是其中的代表性工程。今年2月,这一工程正式全面启动,把东部算力需求以及大量生产生活数据输送到西部地区进行存储、计算、反馈,并在西部地区建立国家算力枢纽节点,通过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统筹布局,打造“全国算力一张网”,有助于改善数字基础设施不平衡现状,最大限度发挥数据要素的价值。这项被称为新时代“南水北调”的工程无疑将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打造新优势。
规划引领,基础先行。为未来数字经济发展蓄力,大规模新基建计划正在全国各地陆续启动。中央正在加大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多个省份也相继推出总额数万亿元人民币的新基建计划。
5G在覆盖面加大的同时,技术的进化并未止步,性能也在不断提升。近日,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副总裁甘斌透露,5.5G能够进一步拓展5G网络的应用场景,其产业愿景已成业界共识。“面向2025年5.5G规模商用,我国已经开启产业构建新征程。”
“接下来,我们需要围绕建网模式进行探讨,通过‘1+1+N’建网理念,实现泛在万兆体验和千亿联接能力,在超大带宽、上行频谱重构、ELAA-MM、绿色空口、内生智能等关键要素持续技术创新。”他说。
地方政府也积极布局数字经济,先后提出未来5年的增长目标。江苏省提出,到2025年,江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3.5%左右;武汉市提出,到2026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4%,力争到2035年,建成数字经济一线城市……
星光不负赶路人。中国的数字经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面向未来,充分发挥我国体制机制优势,下好全国一盘棋,定能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开拓新蓝海、催生新动能、实现新发展、创造新辉煌。
- 2022-05-17兰州西固税务:“三三三”大走访 为涉税中介解决“急难愁盼”事
- 2022-05-17武威税务:税惠“良方”为新能源产业添动力
- 2022-05-17兰州城关区税务局:税费优惠精准推送 政策红利直达快享
- 2022-05-17甘电通与中电联携手共建“新能源+”产业链